李福立
(勝利油田臨盤采油廠德州物質轉運庫,山東 德州 251500)
以人為本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李福立
(勝利油田臨盤采油廠德州物質轉運庫,山東 德州 251500)
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核心的管理科學,其擁有豐富的內涵,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企業文化是管理者和全體員工在生產和社會實踐中集體創造的,具有團結凝聚企業員工的作用,它強調用充滿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使企業全體成員在心理上產生共鳴,實現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目的。
以人為本;企業文化建設;創新管理
企業文化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在西方興起的一種以人為核心的管理科學[1]。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和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企業文化建設逐漸被中國企業接受,一部分中國企業因擁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逐漸走向成功。所謂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及企業職工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并為企業全體成員認可和奉行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簡而言之,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個性[2]。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精神、企業目標、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道德觀、企業的人才觀。而整潔美觀的企業環境、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則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一)企業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
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關心人、尊重人、信任人,這種以人為核心,注重運用情感要素來調節和滿足職工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行為和管理方式易于被接受、理解和支持,從而使職工從內心深處自覺產生努力為企業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調動職工在企業生產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許多企業在新員工入職后,都要把新員工放到生產一線去鍛煉,讓其學以致用,在實踐中鍛煉才干,發揮其長處,并在生活中關心他們,定期召集他們開會,聽取他們對企業的意見、看法,這就讓新員工感到企業非常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企業的主人,在工作中他們就會把個人的命運同企業的榮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3]。
企業文化是管理者和全體員工在生產和社會實踐中集體創造的,因此具有團結凝聚的作用。同時,它不僅寄托著企業全體員工的希望和要求,而且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生存和發展的潛在動力。
(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
企業通過組織各種具有強烈氛圍的企業活動,來提高職工綜合素質,溝通企業員工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領導與員工之間的感情。正是這種充滿人情味和文化氛圍的管理方式,使企業員工在心理上感覺到自己猶如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之中,人與人之間寬松和諧,沒有較大的精神壓力,這樣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取決于企業的實力,是人才的競爭[4]。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提高企業整體的技術素質、管理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保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質,包括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技術文化素質。加強和發展企業文化,不僅可以通過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觀規范職工的行為,還能通過各種技術文化培訓,提高職工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水平,以及企業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增強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能力。
(三)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
企業文化強調以人為核心,通過運用企業文化中的群體意識、社會輿論、共同習俗和精神風尚,引導職工的行為,以達到自我約束的目的,其本質上是強調用充滿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使企業全體成員在心理上產生共鳴,實現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目的。這種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以及職工在企業中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本身就受文化素質高低所制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一個人生活在文化氛圍很濃厚的環境中時,他便自覺或不自覺地要受到環境的感染,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自覺克服自身的不良行為[5]。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實際上就是要用充滿感情化的管理方式,使企業全體成員在心理上、道義上產生共鳴,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目的。
(一)企業文化建設能夠加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任何一個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都不可能固步自封,與外界隔絕。企業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和聲譽,是企業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外部客觀條件。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職工的綜合素質、改變企業的面貌,還可以通過這種改變去影響整個社會,使企業在社會上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進一步增強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能力。
(二)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雖然大多數企業已經接受了企業文化,但對企業文化仍存在不少的偏見和誤解。
1、容易混淆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
有觀點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工會及團支部組織的文化和一些與文化現象有關的活動。諸如出黑板報、墻報、???、舉辦舞會等,這實際上混淆了企業文化特定的內涵。有益健康的文化生活是企業文化建設的載體,但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應是“價值的取向”,應該把這些文化現象作為考核的重點[6]。
2、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辯證關系
有觀點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主張以企業文化取代思想政治工作。而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二者之間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雖然二者都強調以人為本、尊重人、理解人。但是,企業文化屬于企業管理科學范疇,是以實現企業內部管理和經營管理為目的,提高企業產品質量,促進企業的發展,而思想政治工作雖然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其本質而言,仍屬于政治科學,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7]。
3、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實事求是
有人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只注重表面現象,特別是目前一些企業,通過在廠門口和高大建筑物或廣告上寫“創新、求實、開拓、進取”等,認為這就是企業文化,從而忽視了企業精神、價值培育等這些企業文化建設的精髓。這種只抓表面,不注重抓實質的企業文化建設,很難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突出企業自身的特點,只注重表面是與企業文化建設本質不相符的行為。
(三)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根基
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人是企業之本,現代企業文化管理強調以人為本,一切從人出發,就是要充分信任、尊重、關心員工,企業要使各種人才能夠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先性,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首先要給予員工信任、尊重和關心。每一個人都有其自尊心,當職工的自尊心受到尊重時就會產生一種向心力,反之就會產生離心力。當人們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護時,心里會感到有一種大家庭的溫暖,特別是得到領導的關心時,這種溫暖的感受就會激發職工更大的工作積極性[10]。要重視和加強人才的運用和開發,充分發揮人才的智慧和能力。同時,還要著力提高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把集體主義、愛國主義、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等優良傳統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培育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這樣才能促進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
[1]歐陽新年.企業文化認知與塑造[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4).
[2]魏中龍,張慧.企業文化建設、教化與功能實現[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3]周忠英.企業文化—未來企業的第一競爭力[J].商業研究,2004,(3).
[4]張敬文.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建設探討[D].暨南大學,2003.
[5]張藕香.并購企業文化整合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3.
[6]趙鐵成.論企業文化與企業績效的關系[C].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2007.
[7]張奇.企業文化建設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源動力[J].建設科技,2005.
[8]陳中義.企業發展文化為基[J].四川建筑,2006,(6).
(責任編輯:趙揚)
F272-05
A
1008—6153(2013)03—0108—02
2013-04-03
李福立(1971-),男,山東莒南人,大學學歷,山東勝利油田臨盤采油廠德州物質轉運庫支部書記、助理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