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莉
(中鐵十四局集團二公司黨委工作部,山東 泰安 271000)
論我國企業文化的創新發展方略和主要實施途徑
蘇莉
(中鐵十四局集團二公司黨委工作部,山東 泰安 271000)
企業文化因其具有的導向、凝聚、激勵和約束功能,對于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對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具有無可置疑的重大作用。為了發展和創新我國的企業文化,就要堅持揚長避短,創造個性鮮明的中國企業文化;還要堅持以人為本,創造人性化的現代企業文化。從建設和發展企業文化的具體實施途徑來看,一是要把創新發展理念和企業愿景目標變為每位員工的行為標準,把軟文化變為硬文化;二是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企業、提高員工素質、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工作來抓;三是緊密圍繞企業改革發展,將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為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模式;企業核心競爭力;經濟全球化;以人為本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亞文化形態,發端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上世紀80年代開始傳入中國,逐步受到我國政府、學術界和企業家的高度重視。關于企業文化的定義和內涵,目前分歧很大,論說很多,迄今尚無一種很權威的說法。但是認識比較一致的地方是,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念、理想目標、基本行為準則、制度管理規范以及各種外在形式表現的總和。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物化層面、規章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其中物化層面是企業的基礎和外觀,規章制度層面屬于可以實際操作的管理規范和管理方法,精神層面涉及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
在這三個層面構成的綜合統一體中,企業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精神,企業精神規定著企業文化的基本面貌、外部特征和生命力的強弱,決定著企業物化層面和規章制度層面的內涵、變革和發展,因此,先進的企業文化必須具有卓越的企業精神。
進入21世紀以來,企業文化之所以越來越受到國家及廣大企業家的垂青和重視,是因為企業文化本身被實踐證明具有不可代替的功能和重大作用。
企業文化對企業的重要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它的導向功能。包括價值導向和行為導向。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發揮著無形的導向功能,能夠為企業提供具有長遠意義、更大范圍的正確方向和重要方法,使企業更快、更好、更穩定的發展。
二是凝聚功能。企業文化是一種超強的“粘合劑”,可以把上下左右、素質性格不一的全企業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實現目標明確、步調協調一致。從根本上來說,企業文化的凝聚功能來源于對企業經營目標的正確選擇和共識。如果企業的經營目標既符合企業的利益,又符合企業絕大多數員工的利益,那么就具備了形成企業凝聚力的堅實基礎。否則,不論我們采取何種經營策略,企業文化的凝聚功能都難以最終形成。
三是激勵功能。激勵是一種有效的精神力量和重要管理手段。具有豐富智慧和復雜思維能力的人類蘊藏著巨大的意志力,這種意志力的深度激發則是鼓舞員工干事創業的重要條件。企業文化內含的價值導向以及所烘托的良好文化氛圍是一種正向的精神激勵,能夠有力地調動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換言之,企業文化可以把員工的智慧和潛力誘導發揮出來,使員工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同時也提高了下屬機構和員工的自主經營、自主管理能力,增強了企業活力。
四是約束功能。無規矩不成方圓。現代化大生產本身需要高度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都需要員工具備遵紀守章的自我約束能力。在企業行為中,哪些應該做那些不應該做,企業文化經常發揮一種弱約束的功能,即提供一種免疫功能。企業文化能有效提高員工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自我約束力,使員工明白工作的意義和工作方法,從而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由此可見,企業文化因其具有的導向、凝聚、激勵和約束功能,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對于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對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具有無可置疑的重大作用。在我國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經濟全球化來勢洶涌的今天,國內外的企業競爭已經由單純淺表性的價格競爭、質量競爭和服務競爭轉向更高層次的文化競爭。企業只有不斷加強先進的企業文化建設,努力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品牌,才能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凝聚員工,贏得廣大市場,從而有效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才能走上一條效益好、發展快、信譽高、持續穩定發展的良性循環的路子。專家指出,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勝敗,取決于企業文化的成功與失敗。世界五百強企業出類拔萃的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企業擁有了發展壯大、立于不敗之地的企業文化。實踐證明,一個企業無論原來實力多么雄厚,一旦企業文化踏步不前,失去創造活力,這個企業必將成為強弩之末。概言之,企業文化在21世紀將越來越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一個優秀的企業必須建設卓越的文化。這種文化要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活力,具有很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具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從而不斷開啟和挖掘企業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為建設“百年企業”奠定不可動搖的文化基石。
(一)堅持揚長避短,創造個性鮮明的中國企業文化
一個企業的個性文化是這個企業與其他企業相區別的具有不同特征的企業文化。它只為這個企業所有,并為這個企業所用,是這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主要特征。國內外的優秀企業,都是具有鮮明文化個性的企業。同是美國文化圈的企業,惠普公司的企業文化就與眾不同。公司的經營宗旨被描述為“組織成就乃是本公司每位同仁努力之結果”,大力倡導“團體主義”,主張建立“輕松、信賴、和諧”的人際關系。北京同仁堂是一家享譽中外的百年老店,其歷經風雨鍛造的企業文化就是“同修仁德,濟世養生”,實行“以義為上、義利共生”的經營哲學。格力公司崇尚“忠誠、友善、勤奮、進取”的企業精神,形成了外拓內斂的務實求實文化,支撐公司追求卓越,勇于創新。因此,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千篇一律,應該把握自己企業的獨特優勢和經營特點,進行周密科學的設計和定位。只有具備鮮明特色的企業文化,才是具備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文化。沒有特色、照抄照搬的企業文化,等于機械抄襲,盲目重復,是不會長久堅持的低層次企業文化。
(二)堅持以人為本,創造人性化的現代企業文化
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具有中國特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要求,同時它還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必須指出,企業文化的主體是人不是物,企業員工應該是企業文化建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員工的群體行為決定了企業整體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程度。進一步說,企業員工才是企業文化的主要建設者和體現者,離開員工的深度參與和認可,所謂企業文化建設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企業要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發展戰略,都必須緊緊依靠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貫徹落實,從而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客戶,實現企業創立的根本宗旨。同時,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先進思想、經驗、做法,都是創新和發展企業文化的重要來源。因此,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要精通現代管理理論,根據企業的經營宗旨,密切結合國情和企業的實際情況,下大力氣研究建設以人為本的現代企業管理文化。
(一)把創新發展理念和企業愿景目標變為每位員工的行為標準,助推企業科學發展,變軟文化為硬文化
生產經營是企業的中心工作,絕對不能動搖。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通過加強管理去克服。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沒有有效的管理,一切都可能前功盡棄,一事無成,甚至直接決定企業的興衰成敗。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要發揮實效,就要讓員工認同企業的各項文化理念及發展愿景,離開了企業的中心工作抓企業文化,如同緣木求魚,一無所獲。我們鐵路企業經過多年的探索,確定以“誠信、創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為企業價值觀,以“不畏艱險、勇攀高峰、領先行業、創譽中外”為企業精神,以“誠信、合作、創新、卓越”為經營理念,以“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為錚錚誓言,顯示了強大生命力。這種個性鮮明的鐵路企業文化既是企業弘揚正氣、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的力量源泉,又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法寶。
(二)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作為提高員工素質、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工作來抓
科學發展觀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根本指導思想之一。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則是黨和國家的重要奮斗目標。我國企業是國家經濟建設的基本單位和基礎,國家經濟建設的科學發展和和諧發展,首先以企業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作為條件和基礎。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就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體現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原則和要求。
目前我國企業正處于轉變經營方式的關鍵時期,企業開始走上節能、環保、低耗高效的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企業管理者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員工的主人翁地位,切實全面維護員工的利益,滿足職工的物質精神文化需求,建設充滿生機活力、得到廣大員工認可支持、能夠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
(三)緊密圍繞企業改革發展,將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改革為企業提供發展的原動力。30多年來,每一次大的改革都促進了我國企業的大發展。沒有改革就沒有企業的發展,也就沒有我國經濟社會的巨大進步。然而改革本身就是不斷揚棄舊的、創造新的,必然涉及到利益的調整和思想觀念的更新。事實上,企業改革最核心的是人的觀念轉變和靈魂的洗禮。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二者殊途同歸,在宣傳、引導、鼓舞廣大員工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企業文化的實質,是從高層次的文明狀態上探索企業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生成、發育、塑造、調整、完善,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核心競爭力,因而是企業精神和員工群體意識的集中體現,當然就包含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要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企業的優良傳統,它用黨的先進理論和思想教育、啟發、熏陶員工,解決員工自身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和困惑,對塑造具有現代先進精神風貌的優秀員工發揮著獨特作用,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宗旨完全一致。所以企業要以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導向力為重點,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有機融合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努力創新企業文化的形式和載體,發揮企業報刊、電臺、網絡等媒介的宣傳、教育、凝心、聚力功能,促使本單位講正氣、講團結、講誠信、講奉獻的良好氛圍的形成,營造一種比、學、趕、幫、超的工作環境。同時還要組織在職員工進行學歷和技能培訓,給青年員工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激勵員工自學成才、崗位成才,努力打造和建設學習型企業。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因其具有的導向、凝聚、激勵和約束功能,所以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對于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對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具有無可置疑的重大作用。在我國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經濟全球化來勢洶涌的今天,企業只有不斷加強先進的企業文化建設,努力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品牌,才能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凝聚員工,贏得廣大市場,從而有效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而堅持揚長避短,創造個性鮮明的中國企業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創造人性化的現代企業文化,這是發展和創新我國企業文化的基本方略。從建設和發展企業文化的實施途徑來看,一是要把創新發展理念和企業愿景目標變為每位員工的行為標準,助推企業科學發展,變軟文化為硬文化;二是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作為提高員工素質、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工作來抓;三是要緊密圍繞企業改革發展,將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1]施宣圓等.中國文化詞典[Z].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7.
[2]張鐵男等.復雜動態環境下企業戰略柔性提升策略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2,(4).
[3]王陵峰,龍靜,黃勛敬.員工創造力影響因素新探[J].軟科學,2012,(10).
(責任編輯:張希宇)
F272-05
A
1008—6153(2013)03—0119—03
2013-04-25
蘇莉(1976-),女,山東泰安人,大學學歷,中鐵十四局集團二公司黨委工作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