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才
(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高校學報責任編輯的責任探析
王友才
(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高校學報的編輯工作是決定學報質量的最基本的因素,它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科學性、政治性和創造性,因此要求編輯人員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高校學報責任編輯是學報學術規范的把關者、學報質量的責任者、作者和讀者溝通的橋梁。編輯勞動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做好這項工作,需要編輯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具體來講,責任編輯要加強政治修養,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遵守學術道德,嚴守學術規范;要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要增強創新觀念和創新意識,具備奉獻精神。
高校學報;責任編輯;學術規范
高校學報是以反映高校教學科研成果為主的綜合性理論學術期刊,在繁榮高校學術研究、培育高校學術新人、推進高校學術創新發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編輯工作是決定學報質量的最基本的因素,它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科學性、政治性和創造性,因此要求編輯人員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要培養和具備履行職責所必須的過硬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什么是“責任編輯”?《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出版部門負責對某一稿件進行審閱、整理、加工等工作的編輯人員,簡稱責編。”[1]《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規定》則指出,責任編輯是指在出版單位為保證出版物的質量符合出版要求,專門負責對擬出版的作品內容進行全面審核和加工整理并在出版物上署名的編輯人員。也就是說,責任編輯是某種圖書或報刊欄目擔負編輯責任的編輯人員,是刊物質量的第一把關人。[2]具體到高校學報,其責任編輯同樣要承擔著稿件的收錄、送審、編校以及印刷等所有環節的工作,責任艱巨而重大。
(一)學術規范的把關者
學術規范是學術誠信、學術責任的體現,是進行學術活動的基本倫理道德規范。高校社科學報作為反映高校教學科研成果的主要媒介渠道,恪守學術規范、防止學術不端行為發生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學報責任編輯作為稿件的接收源頭,要切實做好學術規范的“把關”工作,嚴把學術規范關。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嚴把政治關。責任編輯要在對來稿進行初審時,首先就要審查稿件的中心思想是否符合政策法規的要求,看其是否有原則性和政治性的錯誤,確保稿件的政治立場和正確方向,確保所編輯稿件的政治質量。二是嚴把學術規范關。高校學報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在學術規范和學風建設中與其他期刊相比責任更加重大,作用更加巨大。由此決定了高校學報“編輯的作用至關重要,責任尤其重大”。[3]責任編輯要嚴格遵守審查程序,從源頭上杜絕抄襲、剽竊、偽注、一稿多投、低水平重復發表等學術不端行為,維護學術道德,凈化學術空氣。三是嚴把格式標準關。要按照教育部有關高等學校學報規范化的要求,要求和幫助作者注意學術規范,從論文題目、內容到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參考文獻等各個方面,全面實現論文內容和編排的規范化。
(二)學報質量的責任者
質量是高校學報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生命。根據《出版管理條例規定》,期刊實行責任編輯制。這對編輯來說既是一種權利:稿件取舍的權利、對稿件適當加工的權利、發表時間先后安排的權利等,但更是一種責任,簡言之,就是保證刊物的質量。責任編輯除負責初審工作外,還要負責稿件的編輯加工工作,既要防止出現原則性錯誤,又要保證所編稿件有創新性和較高的學術價值,還要消除一般技術性差錯包括標點符號、數字、參考文獻格式的正確運用等,也就是說,責任編輯對編輯、設計、排版、校對、印刷等整個出版環節、對一篇稿件從內容到形式都要全面負責。因此,作為高校學報的責任編輯,必須牢固樹立質量意識,視學術質量為生命。要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策劃選題、審讀文稿、創造加工、印刷出版等方面要嚴格把關,為社會和讀者提供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
(三)作者和讀者溝通的橋梁
編輯工作是一項特殊而復雜的系統工程。作者、編者和讀者是整個編輯活動的三個主體,只有三者密切合作,才能圓滿完成編輯活動。因為沒有作者,期刊編輯只能是無米之炊,期刊的學術質量根本沒法保證;沒有讀者,編輯出來的期刊無人閱讀,其社會作用就根本無從發揮。而在三個主體中,編輯的任務和職責主要表現在通過自己對作者文稿的選擇和加工,最終向讀者提供作品,還要通過收集讀者以及其他專業機構對作品的一系列反饋信息,來驗證和判斷學報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學術價值,是學報編輯出版活動的核心[4]。因此,責任編輯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加強與作者、讀者的聯系和溝通,架起他們之間溝通的橋梁。
更進一步地講,對于高校學報這種學術理論刊物來講,由于其學術性、專業性、理論性較強,其作者、讀者相對于其他非學術期刊來講要少得多,這就決定了作者、編者和讀者三者之間的密切合作尤為重要。要想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更好地發揮其繁榮高校學術研究、推進高校學術創新發展的重任,高校學報就要建立相對固定的具有較高理論和學術水平的作者群和讀者群,并注意加強與他們之間的聯系和溝通,聽取他們對辦刊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不斷調整和修正辦刊方向和辦刊思路,進一步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和辦刊水平。
學報編輯是學報這一精神產品的加工者和生產者,編輯勞動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做好這項工作,需要編輯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一)加強政治修養,增強責任意識
1、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高校學報編輯工作常常涉及當前國家和社會的熱點話題和敏感問題,是一項政策性、政治性、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因此,必須堅持正確的出版方針和出版方向,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在審稿過程中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始終注意內容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問題,特別是對涉及政黨、國家、民族、宗教等關系中的現實問題,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檢查其是否符合黨和國家的政策規定。要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修養和洞察力,嚴把好政治關,堅決杜絕出現原則性和政治性的錯誤。
2、遵守學術道德,嚴守學術規范。當前學術界,抄襲剽竊、重復發表論文等學術不端問題普遍存在。遏制學術不端,端正學術風氣,需要加強國家法律政策建設,增強作者遵守學術道德的自律意識,更需要期刊編輯嚴把學術規范關,從源頭上徹底杜絕學術不端文獻的出現。對抄襲、剽竊、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可以利用中國知網“社科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進行嚴格檢測,對達不到要求的稿件堅決不予采用;對低水平重復研究、缺乏新意和獨創性的論文,需要編輯平時加強學術研究,及時跟蹤和了解學術發展動態和最新進展,對來稿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或評價,盡量避免此類論文的發表。同時,高校學報編輯要切實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切不可為了謀求經濟效益,大量收取版面費,隨著擴大版面,導致粗制濫造、抄襲盜用的文章充斥學報,為社會、為讀者提供優質的精神文化食糧。
(二)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
1、責任編輯要做到知識專與博的統一。正如呂叔湘所說:“哪一位編輯都不可能像百科全書那樣,樣樣都懂,但確實是需要相當廣博,既是一個通才,又要是某一方面的專家,結合起來。”[5]因此,編輯要不斷加強自我學術修養,提升學術水平。要結合自己所學或所從事的專業,為自身確定明確的研究方向,使自己具有更精深的專業知識,成為某個學科某個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同時,編輯還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因為每個學報有很多欄目,涉及到很多專業和領域,受人員編制等因素的影響,一個學報不可能為每個專業都配備一名編輯。這就要求每位編輯在專注于自身專業領域研究的同時,博覽群書,盡可能多地廣泛涉獵其它專業和領域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要結合學報的特點,提高選題策劃能力、駕馭文字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特別是要掌握編輯學理論等業務知識。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學報的編輯學歷較高,專業知識過硬,但大多沒有受過正規的編輯培訓,極需要進行編輯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并在實際編輯工作中掌握編輯技巧,為學報質量的提高提供技術上的保障。
2、責任編輯要具有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學報編輯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單憑編輯部自身力量是不能夠完成的,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資源。從外部看,要建立與作者和諧的溝通關系,有重點地建立相對固定的作者隊伍,以不斷提高稿源質量;要建立系統的審稿專家庫和相對固定的審稿人隊伍;要建立與讀者的密切聯系,認真聽取和對待讀者的意見。從內部看,要積極爭取學校領導對學報工作財力物力上的支持,爭取學校領導和其他部門及老師支持編輯部按照辦刊宗旨編審稿件;要加強編輯之間的分工合作,完善和堅持辦刊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促進編輯工作有序高效運行等。所有這些工作,都需要編輯去溝通去協調。
(三)要增強創新觀念和創新意識,具備奉獻精神
1、要切實增強創新意識。高校學報是高校創新成果發表和交流的重要載體,也是培育學術新人的重要陣地,創新點是高校學報對論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學術論文內容的價值所在。學報編輯除了要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外,還應有突出的創新意識。要創新辦刊理念,要結合時代特色和本校學術研究的特點和學科發展方向,科學合理地確定學報的辦刊宗旨、選題原則、欄目設置等,轉變守稿、等稿、來什么稿編什么稿的封閉、被動的編稿模式和思維定式,樹立積極創新的辦刊新理念。要實現內容創新,在具體的編輯過程中,要善于洞察學術動態,密切關注國內外學術界的熱點問題,要走出去,通過參加學術會議、追蹤科研立項課題、向專家約稿組稿等方法,及時掌握學報所涉領域、學科和專業的最新研究文獻和最新研究成果,力爭將最新最深的研究成果推介出去。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創新,不斷實現編輯方法、欄目策劃、編輯制度等的新變化。
2、要具有奉獻精神。學報編輯工作大多在幕后,從事的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工作。一篇稿件從組稿到編輯加工、正式發表,大到標題的立意、論點的推敲、論據的充實,小到摘要的提煉、關鍵詞的提取、正文文字的潤色甚至標點符號的修改等,都需要編輯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智慧和心血。同時,高校學報還具有培育高校學術新人的責任。學報編輯通過樹立正確育人意識、引導學術新人遵循學術規范、建立學術新人培養制度等形式,培育扶植年輕的作者走上科研之路。編輯的這種工作性質就需要編輯樹立甘為人梯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因此,學報編輯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不斷提高學報的質量和水平。
綜上所述,高校學報作為一種特殊的學術期刊,其質量高低和社會影響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責任編輯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高低。因此,作為一名高校學報責任編輯,就要從內心深處深刻認識到自己所擔負的重大責任,在編輯工作中努力學習和實踐,不斷增強責任意識、責任素養和責任能力,真正履行好自己的“編輯責任”,確保高校學報的質量。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曹麗華.學術規范與責任編輯的責任[J].中國出版, 2010,(03).
[3]楊玉圣.學術期刊與學術規范[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4]唐艷秋.編輯隊伍素質與高校社科學報質量關系論略[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4).
[5]呂叔湘.談談編輯工作[J].出版工作,1981,(4).
(責任編輯:張希宇)
G232
A
1008—6153(2013)03—0143—03
2013-04-20
王友才(1965-),男,山東莒南人,法學碩士,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副總編、編輯部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