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中華新文化建設的若干重要問題
——兼論在中華新文化建設中儒墨兩家學說實現優勢互補的可能性

2013-04-11 15:30:04張希宇馬銀華趙揚曹木易
山東工會論壇 2013年3期
關鍵詞:價值觀建設文化

張希宇,馬銀華,趙揚,曹木易

(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社會科學綜論】

論中華新文化建設的若干重要問題
——兼論在中華新文化建設中儒墨兩家學說實現優勢互補的可能性

張希宇,馬銀華,趙揚,曹木易

(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在從21世紀開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重建中華新文化既是我們民族復興的重要任務,又是完成民族復興的基本條件之一。嚴格界定和確認中華新文化的內涵,對于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具有積極重要意義。建設卓越的中華新文化的關鍵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確立和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對人類各種文化的形成、演變和發展,以及文化的總體面貌和基本特征都發揮著深層次、總體的、全局性的引導和控制作用。墨家學說經過20世紀的兩次復興運動,成立了國家級研究組織-中國墨子學會,收獲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中國和世界上的影響日益擴大,因而在中華新文化建設中可以而且應該與儒家學說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其重要作用。

中華新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墨家學說;儒墨學說互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引言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初具規模。截至2011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約6.5萬億美元,“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最大的外匯儲備國。”[1]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援引國際知名的美國麥迪遜公司的數據判定,到2030年時中國的人均收入可能達到美國的50%,中國的總體經濟規模按購買力的平均價格計算可能達到美國的兩倍。中國可能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強的國家[2]。

事實上,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壯大,中國已經開始踏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道路。與此同時,中華民族文化復興也逐步被重視并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中華民族文化復興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又是成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3]“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4]要“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5]因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6]國家的強盛既要靠由經濟財富、科學技術和軍事實力綜合形成的硬實力,也要靠以思想文化、價值觀為主的軟實力。文化“像流淌在人們生命機體內的一條難斷的血脈,能把人們的心連接在一起;它像一臺播種機,能在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中孕育創造的力量。”[7]一個民族能否在世界民族之林擁有一席之地,在國際社會得到尊重,不僅在于有錢有勢,還要有文化魅力。換言之,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可以斷言,沒有文化上的復興和強大,中華民族就不可能重新走在世界的前列,成為引領人類文明和進步的偉大民族。

如何才能推進中華文化的回歸與超越,使之為我們的民族持續地積蓄和迸發力量,成為當代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二、中華新文化建設的關鍵是確立和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中華新文化的概念確立與辨析

文化是什么?文化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文化指“人類知識、信仰和行為的整體,”“包括語言、思想、信仰、風俗習慣、禁忌、法規、制度、工具、技術、藝術品、禮儀儀式及其他有關成分。”[8]美國文化人類學家A.L.克魯伯等在分析了一百多種文化的定義后對文化做了經典性的陳述:“文化存在于各種內隱的和外顯的模式之中,借助符號的運用得以學習傳播,并構成人類群體的特殊成就。這些成就包括他們制造各種物品的各種具體模式。”[9]可見廣義文化等同于文明,是指人類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既包含物質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狹義文化的定義有兩種,一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10]二是把文化分作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文化就是單指精神文化而言的。本課題所論述的中華新文化,主要就是從狹義文化的角度來立論的。

本課題之所以提出并堅持“中華新文化”這一全新概念,其主要理由有三點:

一是中華新文化這一概念更科學、更準確。中華新文化是立足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現實并且面向未來的文化,它與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定義基本相同,但外延明顯小于社會主義文化。廣義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指所有處于社會主義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即以中國而論,1978年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時期的文化、現在正在建設的市場經濟基礎上的文化以及以后更高社會發展階段的文化,都可稱作是社會主義文化。就世界范圍看,有前蘇聯東歐各國的社會主義文化,有現在仍在發展中的越南、朝鮮、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如果簡單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我們就無法區分現在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指中國計劃經濟時期還是市場經濟時期的文化,還有可能把我們的文化與外國社會主義文化混同起來。從縱向時空上看,中華民族的存在和發展應該有與天地并存、億萬斯年的向度,而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中國會有更高層次的社會發展階段。那么采用中華新文化這個概念就具有超越時空的永久性的使用價值。

因此,為了免生歧義,我們提出用“中華新文化”這個概念代替社會主義文化這個籠統的概念。中華新文化實際就是指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二是有利于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化個性鮮明,發展各異,內容不一。為了使各民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團結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采用中華新文化這一概念應該更有利于團結各族人民,更有利于吸引、調動各族人民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更有利于與世界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博弈和交流。現在在全球化席卷世界各國的國際大環境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挾其強大的經濟、科技、軍事實力在全球強力推行其普世價值觀。當前各國的文明文化對話模式主要就是美國主導的“普世價值-文明轉型”模式。這個模式認為“世界文明的發展應該有一個共同的方向,而調整文明發展方向的指示性標志便是普世價值。因此,各文明應該以這個普世價值為坐標進行自我改造,實現自我轉型。不然的話,西方文明就應該借助外在的壓力迫使弱勢文明轉型。”[11]

現在中國學者為了貫徹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戰略目標服務的中國文化戰略,提出了與西方強勢文明對話模式不同的中國文明對話模式,即核心價值-文明自覺模式。這個模式的根本要求是,要承認各國文明、文化發展的獨特性、多元性,“任何文明都帶有普世主義的傾向”,各文明之間要“建立文明對話平臺,突出各民族的平等尊嚴,彼此幫助消除對方的視角盲點,推動并深化各文明對自身核心價值的認識,導向一種和而不同的諸文明共存的和諧世界”。[12]也就是說,“文化有性質的不同,而沒有先進與落后之別,”各國文明都是獨立的、平等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都有別的文化所不及的長處,”[13]都具有自身存在的客觀價值。

胡錦濤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起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14]我國進行文化文明交流和博弈的目的不是企圖否定、壓制甚至消滅對方的文化,而是平等、平和地與各種文化進行對話,幫助和促進各自文化的發展與進步。那么,我們打出中華新文化的旗幟,就淡化了中國文化的政治意識和社會制度色彩,更容易與其他非社會主義的文化進行溝通、交流。以中華民族新文化的面貌和形象展示于世人,會更為主動、更為有利、更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事實上。西方在大力推行他們文化時,并沒有公開打出資本主義文化的旗號宣傳和推廣他們的普世價值觀,我們如果直接打出社會主義文化的大旗與西方文化公開對立,就必然會加劇兩種文化對話和交流的難度,甚至陷入互相對立、敵視的困境,那么各文化、文明之間的對話也就無從談起了。

(二)中華新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中華新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是由我國新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所決定的。我們建設中華新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實現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就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大發展,“到建黨一百年時,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15]進而實現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夢想!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革命和解放、建設社會主義和向共產主義遠大目標前進的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科學世界觀。”[16]在當前,堅持馬克思主義重點是堅持“開辟了當代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一脈相承,“是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17]

現在我國思想理論界和民間社會在新文化建設問題上,之所以莫衷一是,存在很多模糊、混亂和錯誤的觀點,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堅持或沒有很好地堅持甚至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的人以推崇民族文化為借口,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應該讓位給一個更具有歷史經驗的學說(指儒學)”,“共產黨應該用儒術來治理天下,”公開主張立儒教為國教,用儒學取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18];有人以推行普世價值觀為理由,主張用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價值觀指導我國的新文化建設。等等,不一而足。我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一再證明,如果否定或者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就會步入歧途,中華新文化建設同樣也不會成功。

(三)中華新文化建設必須牢牢把握“兩個根據”

中華新文化建設是21世紀中國文化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化戰略則是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戰略目標服務并被這個戰略目標所規定的。決定中國文化戰略的要素主要是內部性規定和外部性規定。內部性規定是由我國的歷史性和現實性決定的,它“決定了國家文化戰略發展的個性及其與他國的戰略差異性,”[19]外部性規定是指在一定的國際環境下由國家和國家集團之間的文化戰略競爭和戰略博弈而形成的國際文化戰略秩序。這個外部性規定就是中國文化戰略與其他國家乃至世界文化戰略的關系,也是任何一個國家在作文化戰略選擇時都無法回避的戰略問題。

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貫原則。中華新文化建設要服務、服從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就不能脫離實際盲目設計,更不能另起爐灶、無中生有,而是要牢牢地把握兩個根據,從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現實出發。

第一,中華新文化建設必須立足于當代中國的客觀實際。這是決定中華新文化的內在的主要根據。要以十幾億人民正在進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為最基本、最主要的立論依據。然后分析吸收“五四運動”以來30多年共產黨領導下的壯觀豐富的革命文化,分析吸收新中國成立以后30多年曲折多變的建設文化,還要批判繼承兩千多年來以儒學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各個歷史時期不同類別的中國文化的撞擊、交匯、融合,形成具有鮮明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中華新文化的主體部分。進一步說,既要科學甄別、廣泛吸收和借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要采納和融合近現代以來優秀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文化。由這種內在規定性決定了中華新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個性、中國氣派,這是中華新文化參與世界文化競爭和博弈的首要條件。

第二,中華新文化建設必須面向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今世界。這是決定中華新文化要素構成的外部的重要根據。

人類文化發展史表明,美國人類學家L.A.摩爾根所說的“人類同出一源,其所經歷發展過程在根本上如出一轍”[20]并不準確。事實上,由于文化產生和發展的條件不同,世界各文化形態呈現出“模式不一、長短各異”的面貌,而那些在文化發展上取得很多突破性成就的民族,“能為全人類提供機會。”[21]

當前在全球化浪潮的強力沖擊下,統一的世界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交往越來越密切和頻繁。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不可能再脫離國際環境離群索居地求得自身的健康快速發展。作為占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不可能獨立發展,而世界各國的發展與中國也發生了越來越密切的聯系。由此可知,中華新文化建設不僅服務于中國人民、中華民族,而且也應當有利于全人類根本利益的實現。據此,中華新文化必須具備世界的眼光和胸懷。也只有通過廣泛深入的文化交流,廣泛地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特別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優秀文化為我所用,我們建立的中華新文化才能具有開放性、包容性、世界性和普世性,才是根深葉茂、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偉大文化。

(四)確立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新文化建設的關鍵和前提

毋庸置疑,中華新文化的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那么什么是價值觀?其特征、功能作用又是什么?

“價值觀就是以自身的需要為尺度,對外在于自身的事物或現象所蘊含意義的認識和評價,它往往表現為信念、信仰、理想、追求等形態。”[22]進一步說,價值觀就是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評價行為和事物以及從何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合意目標的標準。價值觀這種標準存在于人們的內心深處,但時刻都通過態度、行為表現出來。價值觀決定人們贊賞什么、擁護什么、追求什么與反對、厭惡什么。小到制造一件陶碗,大到選擇生活目標、生活方式、社會制度,無不滲透和反映出創造者的價值觀念。

如前所述,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層面的文化中,精神文化發揮主導作用,而價值觀又是精神文化的核心、靈魂和精髓。與精神文化的作用功能相類同,價值觀對人類各種文化的形成、演變和發展,以及文化的總體面貌和基本特征都發揮著深層次、總體的、全局性的引導和控制作用。可知價值觀對于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以及中華新文化建設所具有的極端重要性。

1949年建國以后60年,我國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缺乏一貫的、科學的、完整的表述,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規定,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23]這個核心價值體系包括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全國人民的政治信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時代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以及社會道德標準-社會主義榮辱觀。它幾乎涵蓋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各個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科學原則中強調歷史必然規律與中國國情的結合;在價值原則中強調中國工人階級利益、中國人民利益、中華民族利益和人類社會利益的辯證統一。因而成為引領人們的思想行為、社會精神風尚和發展方向的靈魂,是關系社會穩定與國家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因而具有重大深遠的戰略意義。也要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還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過于原則、籠統,不利于億萬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操作和遵循。因為這個原因,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在確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實、友善”[24]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明確提出為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25]

學習和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就會發現它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的內容,國家層面的價值觀追求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層面的價值追求是“愛國、敬業、誠實、友善”。按照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提煉、升華、完善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歷一個很長的發展過程。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和社會兩個層面存有交叉和重合的傾向。換言之,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可以用于社會層面,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也可適用于國家層面。在黨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和基礎上,本課題提出三個層面、18個價值要素組成的中華新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即國家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文明、富強、和諧;社會層面:民主、法制、科學、理性、改革、創新;公民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尊、自強。國家層面的六項價值要素含有統攝全局的、原則性的最高價值追求;社會層面的六大價值要素受到國家層面價值要素的規定制約,是為了實現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而確定的可以操作的價值要素;公民層面的六項價值要素則是為國家、社會兩個層面的價值追求服務的。塑造愛國、敬業、誠實、守信的現代公民,與建設自由、平等、文明、富強的國家,同建設民主、法制、科學、理性的社會存在一致性和緊密的內在聯系。

可見,我們提出的要建設和創造的“中華新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站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立場上,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發展和福祉為根本宗旨,在廣泛借鑒和吸納優秀的近現代以來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在批判繼承人類以往全部優秀文化包括資本主義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全新文化形態。這個文化形態既立足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國情,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同時也具備適應全球化發展必須具有的某些普世價值的要求。這種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把自由平等、公正文明、富強和諧、民主法制、科學理性、改革創新等重要價值要素作為建立整個中華新文化的取舍標準和內在支撐,既具有階級性、人民性、歷史階段性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開放性、普世性等世界眼光和胸懷。

三、建設中華新文化實現儒墨兩家學說互補的可能性分析

(一)建設中華新文化必須吸收借鑒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在學術思想界、在全社會,當前對于建設一種怎樣的中華新文化問題遠遠沒有形成共識,各種觀點的分歧和對立都是明顯存在的事實。正如近代以來在如何實現中國現代化問題上存在著“全盤西化論”、“全盤中國本位(儒化)論”以及“西體中用論”、“中體西用論”等激烈爭論一樣,如何建設21世紀的中國新文化,也存有“中國特色論”、“全盤西化論”、“全盤儒化論”以及“中西互補論”等激烈爭論。如果我們不能在經過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和爭鳴的基礎上達成共識,我國的新文化建設就會遇到極大的障礙,中共中央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也不會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建設中華新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作分析、鑒別、取舍各種文化的最高標準。當前要警惕和反對兩種傾向:一種是擯棄以往人類創造的全部文化,設想另起爐灶、建立純粹社會主義文化的幼稚觀點,這注定是行不通的;一種是企圖“全盤西化”、移植資本主義文化、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國文化,或者全盤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即全盤肯定和繼承儒家文化,以儒家文化代替中華新文化的觀點也是完全錯誤的。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毛澤東早就指出:“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26]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里既有優秀的成分,也有糟粕的成分。從整體上看,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已不適合現代化的要求,所以我們提倡國學研究古為今用,“應該保持一份清醒,要有一定的批判眼光,吸收其中優秀的文化;還要看到那些負面、糟粕的東西。”[27]同時我們強調,中國的文化復興,必須立足于自己的本土文化,只有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兼收并蓄,才能蔚為大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性越突出的文化越具有世界意義。中華民族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只有保留優秀的文化傳統,把自己的文化特色積極地融入世界大潮中去,才能完成民族崛起與復興的偉大使命。

(二)建設中華新文化實現儒墨互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現在有不少人認為,談論儒墨互補,似乎墨家不夠資格,因為儒家是萬流歸宗的傳統文化主流,太強太大,墨家學說影響微弱,漢武以來兩千多年幾乎成為無人問津的“絕學”。我們認為這種觀點并不符合實際。

要回答儒墨兩家學說到底能否互補的問題,就需要解答幾個疑問:

一是傳統文化之間互補什么。建設中華新文化需要中國傳統文化中各個學派的共同參與,各學說互補的目的是為了使中華新文化更強更優更好,而不是相反。我們同意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那就是在傳統文化的對比和融合中,要以自己學派的優長補對方的劣弱,不能以劣補劣,更不能以自己之劣替代對方之優。這應當成為傳統文化各派融合的一個原則。

二是傳統文化之間誰與誰能互補。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影響最大、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就是儒墨道法四大家。就儒道關系看,漢代以后,儒家從學理上大量吸收道家的東西,儒道呈現融合狀態,可謂儒中有道、道中有儒,目前儒道互補不是當務之急。

再看儒與法的關系。法家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政治制度學派,儒學成為官方學說后,在學理上對法家學說作了少量吸收,其政治理論基本主張以人治代替法治,在政治實踐層面則對法家采取了合作態度,陽儒陰法,儒法合作,維持封建專制統治達兩千多年,儒法互補也不是重點。

儒墨關系較為特殊。自從儒家、墨家產生,就一直是兩個對立的學派。從孟子、荀子到以后的歷代儒家的代表人物,要么對墨家不屑一顧,要么大張撻伐。雖然儒家中的孟子學派、荀子學派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一些墨家觀點,但墨家始終沒能與儒家實現真正的融合和合作。其原因在于處于官方學說地位的儒家,把墨家始終當做對立和危險的學派加以打擊和壓制,儒墨對立、相互討伐竟持續了兩千四百多年。事實上兩家互有長短優劣,實現互補是有可能的。因為儒學作為封建王朝的官方之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其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哲學、倫理學、教育學和政治思想等可以補充墨家學說的不足;同樣,墨家的科學、邏輯學、軍事思想和平民意識等,也可以補充儒家學說的固有缺陷。

三是儒墨互補的條件是否已經具備。

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

一方面儒學賴以生存的社會條件的改變打破了儒家獨尊、獨大的局面,這為實現儒墨互補提供了必要的社會政治條件。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的被推翻使儒學退出了官方統治思想的地位,結束了儒學壟斷學術、獨霸天下的局面。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憲法把馬克思主義立為國家的指導思想,這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學派平等參與國家新文化建設提供了可能。經過1978年以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以工業化、城市化為標志的現代化正在高速進行,長達數千年之久的自然經濟接近解體,預見會在不遠的將來作為農耕經濟殘余的中國農業就要被全新的現代化農業所取代。這就使建立在宗法血緣自然經濟基礎上的儒家學說基本失去了自身賴以生存的經濟根基。在這樣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儒學作為“天下顯學”和官方統治思想的時代終將成為歷史而不可逆轉,只能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學派被批判繼承,從而成為中華新文化中的一個構成因素。而墨家學說作為“平民之學”,本身所包含的比較豐富的平等、民主理念和科學理性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相契合,也有利于人類福祉和進步事業的發展。墨學盡管不可能再度成為“天下顯學”,但在中華新文化建設中,應當占據一個重要位置,發揮儒學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墨學研究的長足發展、豐碩成果和日漸擴大的社會影響為儒墨互補爭到了學術資格。直到19世紀,《墨子》一書還不可識讀,墨家還是一個被深埋于地下、無人知曉、對中國社會幾乎不發生任何影響的學派。20世紀曾發生了兩次影響深遠的墨學復興運動。第一次發生在20世紀初期,以梁啟超、胡適為核心,重點挖掘了墨家邏輯學等科學理性精神。那時的中國的重要學者都參與了墨學的研究,促進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問世。第二次墨學復興是在20世紀最后十年,以山東大學張知寒教授倡導建立中國墨子學會為標志,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墨學在各個方面、在學術深度和廣度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和豐碩成果。據統計,中國墨子學會成立以來,已經組織召開了九次國際墨學會議,海內外出版墨學著作五百多種。[28]這些重要墨學研究成果,就是我們可以拿來與儒學實現優勢互補的必要條件或學術資格。

綜上所述,在從21世紀開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重建中華新文化既是我們民族復興的重要任務,又是完成民族復興的基本條件之一。嚴格界定和確認中華新文化的內涵,對于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具有積極重要意義。

建設卓越的中華新文化的關鍵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確立和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決定人們贊賞什么、擁護什么、追求什么與反對。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層面的文化中,精神文化發揮主導作用,而價值觀又是精神文化的核心、靈魂和精髓,對人類各種文化的形成、演變和發展,以及文化的總體面貌和基本特征都發揮著深層次、總體的、全局性的引導和控制作用。

墨家學說經過20世紀的兩次復興運動,成立了國家級研究組織-中國墨子學會,收獲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中國和世界上的影響日益擴大,因而在中華新文化建設中可以而且應該與儒家學說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其重要作用。

[1][2]新京報[N].2011-11-15.

[3][4][5][6][24][25]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R].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30,28,30,29,29.

[7]中宣部理論局.理論熱點面對面[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128.

[8]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編輯部主編.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第五卷[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56.

[9]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30307. html.2005-12-30.

[10]施宣圓主編.中國文化詞典[Z].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4.

[11][12]謝文郁.文明對話模式之爭:普世價值與核心價值[J].文史哲,2013,(1).16,20.

[13]劉毓慶.國學的基本素質和當代意義[A]姚奠中,劉毓慶.國學對話錄[C]太原: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三晉出版社,2012.151.

[14]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人民日報,2011-10-9.

[15]中國共產黨章程[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8.

[16]趙曜,王偉光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23.

[17]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日報,2007-10-25.

[18]曾亦,郭曉東(編著).何謂普世?誰之價值-當代儒家論普世價值[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57.

[19]胡惠林.當前中國文化戰略發展的幾個問題[J].藝術百家,2011,(6).

[20][21]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編輯委員會主編.《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55,56.

[22]楊永利,李建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0.2.

[23]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人民日報,2006-10-12.

[26]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C].毛澤東選集(第二卷)[EB/LO].求是理論網.2009-06-30.

[27]溫儒敏.在北大研究生院“才齋講堂”的講演[R].2012-5-17.

[28]張知寒(主編).張希宇(撰).山東省志-墨子志[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252-264.

(責任編輯:王友才)

Some Important Issues in Chineses New Culture Construction—— Concurrently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Between the Two Doctrines Confucianism and Mohism in China's New Culture Construction.

Zhang Xiyu,Ma Yinhua,Zhao Yang&Cao Muyi

in the course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new culture is both an important task of our national rejuvenation,and on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complet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Strictly defining and confirming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new culture is positive and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key to building excellent Chinese new culture is to adhere to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Marxism,and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a socialist core values.After twice revival movement in the 20th century,The Mohism established a national research organization----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Mozi,made a large number of high-level research achievement,and increasingly influence China and the world,so Confucianism and Mohism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with own advantages to play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new culture.

Chinese new cultural construction;socialist core values;Mohism;doctrine complement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Mohism;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本論文為山東省社科聯2012年課題《儒墨優勢互補與中華新文化建設》(課題編號:12-ZC-WH-04)的階段性成果。課題負責人:張希宇

G122

A

1008—6153(2013)03—0151—07

2013-05-06

張希宇(1956-),男,山東沂南人,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學報主編、教授,山東大學碩士生導師。馬銀華(1965-),女,山東莘縣人,文學博士,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教授。趙揚(1973-),男,江蘇揚州人,經濟學碩士,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編輯,講師。曹木易(1983-),男,山東菏澤人,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編輯,講師。

猜你喜歡
價值觀建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價值觀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誰遠誰近?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不卡|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天天色综网|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日韩午夜片|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精品久久蜜桃|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六月婷婷综合|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色综合|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91成人免费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AV在线天堂进入|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午夜国产理论|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一级裸网站| 69免费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中文|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91蝌蚪窝|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制服丝袜 91视频| 成人在线综合|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9啪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免费毛片在线| 国产靠逼视频| 国产综合网站|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另类第一页|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a色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日本国产在线| 在线网站18禁| 日本91在线|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韩日免费小视频|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乱码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 天天摸夜夜操|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