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公共衛生醫師,她業務精湛,學識淵博,是上海市職業病診斷專家組成員;作為一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她抓班子,帶隊伍,管理有方,中心發展蒸蒸日上;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她十幾年如一日,懷著對農村基層衛生事業的滿腔熱忱,腳踏實地、恪盡職守、孜孜不倦、勤奮求實,用自己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譜寫新時代的輝煌樂章。她,就是浦東新區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宋德香。
1982年,宋德香從上海第一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畢業,分配至崇明縣衛生防疫站工作;1985年調動至原南匯縣周浦醫院防保科工作,2000年擔任預防保健副院長,2002年晉升為主任醫師。
2000年,時任浦東新區周浦醫院副院長的宋德香,根據當時周浦、橫沔地區的衛生狀況,大膽提出改革,將二級醫院、衛生院、農村衛生室三位一體組成集團,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設想。既提高衛生機構的利用效率,也可增強衛生隊伍人員的素質,促進和推動農村地區衛生服務的發展。這一想法得到了分管區長的重視,2001年1月在區政府、區衛生局的協調下,橫沔衛生院(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前身)為周浦醫院托管,衛生室及農村合作醫療體系也納入了周浦醫院,開始了三位一體的集團化管理。同時,宋德香兼任橫沔衛生院院長。2006年,橫沔衛生院通過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轉制成為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宋德香懷著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滿腔熱誠,毅然卸任了周浦醫院副院長,來到康橋擔任中心主任,開始了她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農村衛生工作歷程。
2000年,橫沔衛生院和區域內十幾家衛生所面臨著“房屋狹小,墻壁霉變,場地雜草叢生,設備破舊不堪”的窘境,雖然時任橫沔衛生院院長,但由于兼任周浦醫院副院長,通過周浦醫院的幫助以及當時衛生院改造和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衛生院和衛生室的醫療環境和硬件建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職工和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務環境,受到了村民的廣泛贊譽。期間,她多次與鎮政府溝通,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并獲得資助。2006年,橫沔衛生院通過標準化建設成為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8年在鎮政府的大力資助下,在四高小區投資4 000多萬元,新建了一所建筑面積為7 800 m2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一步改善了村民的就醫環境。目前中心下設1家分中心(原橫沔衛生院)和20家衛生所,服務網絡覆蓋每一個居委。
在注重硬件建設的同時,宋德香主任十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只有人員素質和服務能力得到不斷地提升,才能提供放心滿意的醫療衛生服務。
在日常的管理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三位一體的管理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加強中心自身建設、提高中心管理效率尤為重要。宋德香在中心的管理體系建設中,著力抓好班子隊伍建設,大力推行院科二級管理,強化科室負責人的職責。堅持以人為本,持續提高醫療質量。通過與周浦醫院的合作,周浦醫院專家下沉帶教,中心年輕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為實行鎮村一體化管理提供了保證。
如果說2000年三位一體管理是鎮村一體化管理的雛形,那么2006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衛生室實行鎮村一體化管理則是發展和深入。作為衛生室管理的主體和法人,宋德香主任把對衛生室的設置、人員聘用、業務培訓、財務收支和績效評估等,全部由中心來進行統一的規范化管理,由中心專人負責,職能部門進行對口管理。在嚴格管理之外,宋德香不忘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把鄉村醫生當作是中心的職工。通過與鎮政府的溝通,積極爭取鎮領導的支持并獲得經費,使鄉村醫生擁有同中心職工相同的福利:每年療休養、春節聯歡、教育培訓以及生病探望、社會保險等,鄉村醫生的收入為浦東新區最高,解除了鄉村醫生的后顧之憂,讓鄉村醫生得以全身心的投身到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中去。
從2000年接管橫沔衛生院、2006年下沉到社區擔任主任,宋德香以其出色的管理能力,使康橋地區的衛生工作快速發展,也贏得了職工、老百姓和政府的交口稱贊。幾年來老百姓的滿意度一直保持在97%左右。中心連續3年(2007-2009年)在原南匯區社區衛生年度績效考核中位居第一,2010年在浦東新區社區衛生年終績效考核中位居第一;2012年,中心成功創建為上海市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0年10月,浦東新區試行全科醫師家庭責任制工作,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第一批6家試點單位之一,在宋德香看來,家庭醫生制工作在城郊地區推行,一定要緊緊依靠政府。在向分管鎮長做了專題匯報后,由鎮政府牽頭,召集全鎮各村主任、書記和全體團隊人員進行了工作動員和專項培訓,既做了宣傳,也營造了工作氛圍,為推進工作打下了基礎。還充分利用鄉村醫生與村民關系密切的優勢,把鄉村醫生納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實行2年來,簽約率和滿意率都超過了工作要求。
2012年,醫療衛生改革進入深水期,浦東新區結合家庭醫生制工作,試行新農合基金預付改革。依托鎮村一體化管理和家庭醫生工作基礎,宋德香主任審時度勢,有針對性地選擇了3家衛生室開展新農合基金按人頭預付工作,條件成熟后在整個康橋地區推行。從調研、人員配置到實施方案的制定,宋德香都親力親為。目前工作正在順利推進中,整個康橋地區新農合基金的使用處于良好狀態,村民的滿意度保持在97%左右。
在管理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十幾年中,宋德香主任用她的個人魅力,感染同事,造福患者。她的個人魅力源自于她對工作的專注投入,積極進取以及無私奉獻、清正廉潔的品質。
宋德香曾經說過,我擁有再高的學歷,再高的職稱也只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要為基層老百姓的健康服務。作為一名黨和人民培養出來的醫務工作者,我的根就在老百姓中間,我的意愿就是為基層老百姓服務,為基層衛生事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在當時的二級醫院擔任副院長,能夠主動下沉基層,而且接手的是基礎較差的一個鄉衛生院,她勇氣可嘉。
郊區農村地域廣闊,近年來人口不斷導入,社區衛生服務面廣量大,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宋德香主任習慣于走基層、下科室,了解真實情況,并進行現場辦公,真抓實干,雷厲風行的管理風格讓人贊嘆。中心每季度的醫療質量點評會,她參加;全科團隊長例會,她參加;每季度對衛生室的考核,她也參加。其實,她很忙,作為一名高級職稱人員,每年還承擔課題研究,這種對工作的認真執著讓人敬佩。
2003年4月和2004年2月,“非典”和“禽流感”疫情蔓延,康橋也相繼出現了“疑似非典”病例和“禽流感”疫情。2009年甲流感,2011年康橋鎮花墻村的鉛污染事件,2012年某一民營企業風疹疫情。面對一系列公共衛生事件,作為一名防病專家和一名基層衛生機構的負責人,宋德香主任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每次有緊急情況,無論白天黑夜還是上班休息,她總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靠前指揮,有條不紊地組織流行病調查、消毒、隔離、治療等工作,為控制疫情、保障老百姓的健康盡心盡責,尤其是在2011年血鉛污染事件的處理中,她身先士卒,工作在第一線,組織人員調查、復查血鉛,還親自幫助患兒聯系住院、看望患兒。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她以身作則,廉潔自律。她堅決與藥械推銷商“隔離”,并要求班子人員和職能部門負責人也遠離推銷商;她真誠待人,從沒有以工作為由收受職工的禮物、吃、請。她以“中心”為家,以女性擅長的精打細算管理中心,節約各種開支,反對鋪張浪費。她說省下一些不必要的開支,用于增添設備或者是支持醫護人員繼續學習“充電”才會更有意義。但是對于工作出色、成績優秀的員工,她從不吝嗇。缺少資金,她會跟鎮政府、分管領導匯報溝通,并爭取資金進行獎勵。
路,在開拓者的腳下延伸。13年來,宋德香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腳踏實地,勵精圖治,使康橋地區的衛生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近幾年,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先后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上海市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保科榮獲上海市“世博服務”文明窗口等稱號,農村衛生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她自己本人也先后獲得了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浦東新區先進生產(工作)者的光榮稱號以及多次衛生系統記大功和記功的表彰。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宋德香主任并沒有滿足,她正以高昂的熱忱,描繪新的發展藍圖。雖沒有驚天動地之舉,卻能用堅實的步伐,在推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道路上,在她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閃光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