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清 肖亞慧 于 輝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1)
課程項目化,是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密切聯系地方產業發展實際,將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具體技能的訓練項目,根據項目組織實施教學與考核,使專業人才培養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
課程項目化是高職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其意義主要有三:一是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綜合的職業能力;二是有利于造就高職優秀的師資隊伍;三是有利于形成高職院校的優良學風。
(1)高職課程《模具材料的選用與熱處理》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確立該課程總體目標應緊緊圍繞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2)課程項目基于工作過程,選取企業真實、典型的工作任務,進行課程整體和單元設計。(3)課程項目(任務)順序的安排,按照前后邏輯關系采用流線式依次進行。(4)課程內容的選取需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課程受眾對象的智力特點;二是課程內容指向的基本范疇。注重實踐環節,尤其是經驗和策略。(5)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過程,應當保證工作過程結構的完整性,即包括明確任務、制訂計劃、做出決策、實施、控制和評價反饋等6 個階段。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確定模具各零件性能要求,學會選擇模具各零件材料,能夠制訂模具各零件熱處理方案,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為專業課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模塊一:確定墊片落料模各零件的性能要求,16 學時;模塊二:選擇墊片落料模各零件的材料,22 學時;模塊三:制訂墊片落料模各零件的熱處理方案,18 學時;總計56 學時。
能力訓練項目名稱:墊片落料模結構零件材料選用及熱處理方案制訂。
任務一:確定墊片落料模各零件的性能要求。
擬實現的能力目標:能根據各零件的工作條件和失效形式,確定各零件性能要求。相關支撐知識:1)墊片落料模的結構及工作過程;2)失效、失效分析、失效形式;3)材料的性能及衡量指標。訓練方式:角色扮演法、思維導圖法、小組討論法等。結果(可展示):個人報告書、小組作品。
任務二:確定墊片落料模各零件的性能要求。
擬實現的能力目標:能根據模具材料選用原則和零件性能要求,選擇各零件材料。相關支撐知識:1)材料的選擇原則;2)材料的分類;3)材料特性及用途。訓練方式:角色扮演法、思維導圖法、小組討論法等。結果(可展示):個人報告書、小組作品。
任務三:制訂墊片落料模結各零件的熱處理方案。
擬實現的能力目標:能根據零件性能要求,制訂各零件熱處理方案。相關支撐知識:1)鋼在加熱和冷卻時的組織轉變產物、形貌特征和性能特點;2)模具的常規熱處理和表面熱處理方法;3)模具熱處理方案的制訂方法。訓練方式:角色扮演法、思維導圖法、小組討論法等。結果(可展示):個人報告書、小組作品。
本課程的重點:1)墊片落料模各零件的失效分析與力學性能指標的確定;2)墊片落料模各零件的金屬材料選擇;3)墊片落料模各零件的熱處理工藝方案編制。
本課程的難點:1)金屬的晶體結構與結晶;2)鐵碳合金相圖:3)鋼在加熱和冷卻時的轉變。
解決方法:在答疑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動畫、圖片、視頻資料、案例分析、三維造型、加強練習等。
學習情景:某市龍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沖壓模具設計、制造、沖壓件加工等,現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墊片落料模結構零件材料選用及熱處理方案制訂”項目,該項目由技術部技術主管負責。根據項目任務的需要,將參與工作的技術人員分為5~6 個人為一組的技術小組,實行例會制。
角色轉換:教師轉換為技術主管,學生轉換為技術員,教室轉換為會議室。
考核采用百分制。總成績為任務一成績的30%加上任務二成績的35%,再加上任務三成績的35%;完成每個任務的成績為自評成績的10%加上組評成績的10%,再加上師評成績的60%和測驗成績的20%。
(1)應加強對學生實際職業能力的培養,強化項目教學,注重以任務引領項目誘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項目活動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2)應以學生為本,注重“教”與“學”的互動。通過選用典型活動項目,由教師提出要求或示范,組織學生進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實際操作能力。(3)應注重職業情境的設計,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4)教師必須重視實踐,更新觀念,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探索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新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引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為配合項目化教學,多媒體教室配有教師計算機和大屏幕。(2)每組學生配備1 臺計算機,計算機需要裝如下軟件:操作系統WindowsXP;Word2003。(3)每臺計算機組成局域網,為了收集資料能夠上網。
實踐證明,高職《模具材料的選用與熱處理》課程項目化教學效果良好。通過項目化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了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積極探索的興趣,較好地實現了本課程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