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木先,鐘立群
(1.湖北師范學院 文理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2.湖北師范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儀器分析實驗教學,常因大型儀器的價格貴,數量有限,實驗教學常演化成演示實驗,影響了學生教學效果[1]。每一個儀器分析實驗,本質都是一個經典的實驗小課題,應是一種以實踐、教學為目標的學習形式,并最終按照這個方向達到教學目標。
通常,老師滿足于教授完知識點,學生停留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教學雙方都“默契”的止步于對知識的深入學習之外。其實,在化學專業學習中,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驗技能的培養,好比“鼎分三足,缺一不可”。而且,化學實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對學生德育的培養。通過實驗要求,如:數據不造假、如實的反應實驗結果等,嚴格要求學生,培養了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誠實、守信的習慣,進而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
一般,因為教學條件的限制或實驗主講老師個人原因,化學大型實驗教學都是老師先介紹與實驗有關的知識點,再帶著學生“操作”,或自己演示給學生看。化學儀器分析實驗,既是對理論課的深化學習,也是實驗技能培養的載體,更是連接高等學校化學專業教育與社會對化學類人才要求的一座橋梁,可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滔滔不絕講述,學生記憶、做筆記,按照老師給的思路去理解。其實,化學實驗教學,特別是化學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教師和學生的這種角色扮演需要轉變。老師,講完必須講的部分后,應給“學生自由的舞臺去施展”,應在學生的幕后,以督導、評論和管理的角色出現,激勵學生去實踐,并鼓勵積極實踐的學生深入思考,關注學生課堂表現,了解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就事論事,不能舉一反三,更談不上觸類旁通,這樣培養的學生只是“讀死書,死讀書”。理想狀態的化學實驗教學,應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給予學生指導,學生練習操作方法,思考加以運用,學生找老師交流問題點,解決問題,進而完成化學實驗教學的小課題目標[2]。
近年,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如何提高畢業生職業競爭能力以適應就業或繼續深造學習的需要,已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用人單位和高等學校需要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強的畢業生,而部分畢業生眼高手低,特別在一些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如化學類專業,這種供需矛盾更突出[3]。
在我校2011年進行的“兩訪兩創”活動中,以0907班為例,96%的學生提到最關心的問題是就業問題;11%的學生提到應增加實驗課,特別是應多開設大型儀器的實驗課。面對嚴峻的現實,同學們有清醒的認識。“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蘇聯教育家孔德拉秋克說:“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妥善地運用教學方法。”為此,本人提出“三實教學法”教學模式,并將其應用于化學類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課程中。通過“三實教學法”,將課堂教學和培養職業應用能力、科研能力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將部分職業崗前培訓內容前移,降低社會人才培養成本。
什么是“三實教學法”?該法分三個層次:即結合實際情況,了解目前專業教學中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重新構建實驗課課程設置和實驗教學方法等;掌握實驗操作,通過實踐課程教學去驗證并掌握理論課程教學的知識、技能;積極實踐探索,在了解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掌握實驗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化學專業,理論知識難理解,技能操作復雜,學習需要專門的試劑、儀器設備,學生課外練習操作的機會較少。如何通過有限的實踐教學時間,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應用,需要著重把握。 為了更好的實施“三實教學法”,可研究成立各種大型儀器興趣小組,在課堂教學之外,,進一步開展對大型儀器的實踐學習,包括使用大型儀器開展科研活動,以達到全體學生得到普及、部分學生得到提高這樣一個目的。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實踐“三實教學法”,首先得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制定學習目標。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可將課堂延伸到課前和課后,以更好的完成學習目標。從課前有針對性的選擇學生,除了必做的課前預習外,選擇的學生還應較充分的了解實驗內容,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好的消化學習內容。課后,除了常規的答疑外,可邀請部分興趣濃厚的學生加入大型儀器興趣小組,以小課題為目標,進一步科研。針對專業特點,選擇學習內容。對于化學教育、應用化學類專業的學生,可將課堂背景知識表達、課堂演示操作表達部分加入課堂中;對于環境類的學生,可結合一些與環境有關的樣品作為實驗對象,并有針對性的介紹該類儀器在環境方面有哪些應用,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懂得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而更珍惜學習機會。整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精神,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
四年教學實踐“三實教學法”,幫助很多學生培養學習興趣,考上了研究生;部分學生熟練的掌握技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作為實踐主導者,本人也通過教學,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輕松、有效的完成課堂教學。
通過這種面向小課題的工作教學方法,真正可以做到教學相長。學生,一方面不是簡單、孤立的接受信息、知識,通過對小課題的討論和分析,掌握了實際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也不是簡單的、孤立的去學習和掌握知識和技能,而是在群體的框架里,共同協作,思維與智慧的交匯,實現實驗教學目標。教師,從簡單的講述和重復的實驗操作演示中解放出來,成為課堂的引導者,管理者,輕松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并能進一步培養學生。
參考文獻:
[1]岳宏望, 朱 團. 化學實驗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 科技創新導報,2011,24:166~166.
[2]馬曉園. 對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9,95(3):62~62.
[3]張會軍. 加強化學實驗教學, 培養技能型人才[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23(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