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永明 李憲松 宗義湘
(1.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河北農業大學山區工程中心 河北·保定)
小麥作為河北省主要的糧食作物,近幾年種植面積在240萬公頃左右,總產1,200萬噸左右,均能占到全國的1/10。在我國,糧食主產區產量的穩定增長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因此增加糧食產量必須以糧食主產區為核心突破口。河北省是我國小麥的主產區,小麥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僅次于玉米。河北省小麥生產的穩定健康發展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以及我國小麥產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河北省小麥生產基本狀況進行研究,探討河北省小麥生產發展規律,對今后的小麥生產具有借鑒意義。
(一)產量。河北省1995~2011年的小麥產量呈現較大的波動性。其中,1995年產量為1,060.3萬噸,1997年上漲至歷史最高值1,330.7萬噸,上漲幅度為25.5%,絕對量增長值為270.4萬噸,環比增長速度高達16.82個百分點。2000~2003年小麥產量連續4年又迅速下降,2003年產量為1,018.8萬噸,降至16年來的最低水平。2004~2005年產量水平快速反彈,之后 2006~2011年產量基本維持在1,200萬噸水平。
(二)播種面積。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國家建立糧食保護價收購制度,對農民的糧食采取最低價敞開收購,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播種面積迅速增加。1995~1998年河北省小麥播種面積連年增加,1998年達到歷史最高值276.4萬公頃。但隨之而來的糧食市場供大于求,市場價格持續低迷,農民種糧收益減少導致小麥播種面積持續下降,至2004年小麥播種面積降至了近十幾年的新低,為216.15萬公頃,與1998年歷史最高值相比,下降了60.25萬公頃,累計下降幅度為21.8%。2004年國家對糧食生產者實行直接補貼后,2005~2006年又有較大幅度上升,2005年環比上漲9.97%,2006年環比上漲5.36%。2006年之后,2007~2011年播種面積一直穩定在240萬公頃左右。
(三)單產。1995~1997年河北省小麥單位面積產量呈上升趨勢,1995年為4,240 公斤/公頃,1997 年上升為 4,891公斤/公頃,上漲幅度為15.35%。但1998~2001年單產又開始下降,2001年為4,352公斤/公頃,這一波下降幅度11.02%。2002~2004年之間單產穩步上升,2002年、2003年、2004年單產環比增長分別為 3.14%、3.51%、4.88%。2005~2006年有小幅回落,2007年開始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小麥單產又開始穩步上漲,2011年創下歷年來最高水平,達到5,326 公斤/公頃。
(四)總產量、播種面積以及環比變動軌跡。從總產量、播種面積變化趨勢可以看出,1995~2011年河北省小麥播種面積及產量環比增長趨勢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從2002年開始,兩者雖然變動幅度略有差異,但是差異并不明顯;而在2002年之前,兩者總體走勢大致相同,但產量的環比增長速度的波動幅度明顯要比播種面積環比變動幅度大,這是由于小麥單位面積產量變動幅度的加大所導致。小麥的單位面積產量與總產量的環比變動比較復雜。2003年小麥單產環比增長為正,而小麥總產量環比為負;2005年單產環比為負,而總產量環比為正。這是由于2003年小麥播種面積的大幅減少和2005年小麥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致使2003年和2005年產量與單產環比走勢的背離。其他年份,總產量和小麥單產的變動軌跡具有一致性。
(一)播種面積、產量地位。從絕對量來看,近十年河北省和全國小麥播種面積都經歷了從高到低再到高的變動過程。河北省小麥播種面積2004年最低,為216.15萬公頃,全國小麥播種面積2004年規模也為十年新低,為2,162.6萬公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河北省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的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的比重一直較為穩定。除2009年小麥比重為9.86%,略低于10%之外,其余年份都在10%附近,從變動幅度來看,河北省小麥播種面積占全國比重最高的年份2006年為10.61%,最低為2009年下降到了9.86%,近11年平均水平為10.18%。
河北省小麥總產量總體呈上升態勢,2003年為近十年來的最低,總產量為1,018.8萬噸,之后開始連年上漲,截至2011年,總產量達到了1,276.1萬噸,累計漲幅達到20.79%。全國小麥總產量走勢同河北省小麥產量走勢基本相同,2003年為最低點,之后連年上漲,從2003年到2011年的累計漲幅高達33.18%,全國小麥產量漲幅要顯著高于河北省水平。從比重變化趨勢來看,2000~2011年河北省小麥總產量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12.12%下降到2011年的10.68%。其中,2003年和2006年下降幅度較大,分別下降了0.4%和0.83%。
(二)單產地位。2000~2011年河北省小麥單產水平每一年都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河北省小麥單產水平從2000年的 4,509 公斤/公頃到 2011 年的 5,326公斤/公頃,累計上漲了約18.12%,每年平均上漲約1.16%;全國小麥單產水平從2000年的3,738.27公斤/公頃到2011年的4,837公斤/公頃,累計上漲約1,010公斤/公頃,上漲率為27.02%,平均每年上漲約2.46%。
從區域播種面積看,石家莊、邢臺、邯鄲、保定、滄州是河北省糧食主產區,占全省比例的3/4。2008~2011年播種面積基本維持在240萬公頃左右,并呈小幅度上升趨勢。這五個小麥主產區域之間播種面積的差距沒有太大區別,邯鄲市在2005年之前播種面積一直居河北省之首,2006年保定市首度超過邯鄲市,成為2006年以來河北省播種面積最大的區域;邢臺市播種面積變化比較明顯,逐漸向這五個區域的平均值靠攏;2010年滄州播種面積凈增加約2.13萬公頃,排名第二;2010年石家莊播種面積也超過邯鄲,排列第三位;其后為邯鄲、邢臺。
從區域產量看,小麥產量最大的地區為石家莊市,為252.71萬噸。比較2011與2010年產量,五市都出現了產量增長。
從區域單產看,2010年全省小麥單產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從2009年的5,136 公斤/公頃下降到 5,085 公斤/公頃,下降1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受石家莊市單產水平的大幅下降所導致,并抵消了其他地區上漲的幅度。石家莊市從2009年的6,716公斤/公頃急劇下降到2010年的6,195公斤/公頃,減少了521公斤/公頃,降低7.76個百分點,其他地區小麥單產水平穩步增長。五個小麥主要產區中除滄州市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他四個地區顯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單產的差別也解釋了滄州市2010年播種面積居全省第二位,比石家莊市多0.34萬公頃,但是總產量卻居第五位,比石家莊低18.96個百分點。
1、河北省小麥生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作為小麥主產區,河北省小麥生產的穩定性對于保障全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就河北省小麥生產基本狀況來看,與全國相比,小麥的播種面積比較穩定,維持在占全國10%的水平。但是,河北省小麥總產量比例卻出現下降趨勢。
2、小麥播種面積增長潛力不大。河北省小麥播種面積在2000年以來平均每年以2.35萬公頃的速度減少。在播種面積逐年減少的情況下,以增加小麥播種面積來增加小麥產量顯然不太現實,況且還存在小麥、棉花、大豆等小麥替代作物與小麥爭地的現象。由于耕地資源有限,今后小麥播種面積增加的空間將越來越小。
3、河北省小麥產量占全國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單產水平增長速度的相對降低。從數據變動軌跡可以明顯地看出,河北省小麥單產增速低于全國增速水平,且單產差距有逐漸縮小趨勢,河北省小麥的單產優勢在逐漸減弱。這是應該予以特別關注和重視的問題。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和經濟利益。經濟效益是影響農民種植小麥積極性的重要因素。由于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的利潤空間非常小,所以政府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應增加小麥直接補貼、良種補貼以及生產資料增值補貼力度,以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和經濟利益。另外,在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增加對小麥種植、收獲機械的補貼品種,逐步實現小麥生產機械化。為小麥生產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2、依靠科技提高單產應作為小麥生產的主要目標。單產水平增長緩慢是河北省小麥產量占全國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小麥單產水平處于世界中游的水平,仍然有非常大的挖掘潛力。因此,在進一步穩定播種面積的同時,強化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小麥單產水平是河北省小麥生產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大專院校小麥生產專家以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技術指導作用。在小麥播種、施肥以及其他管理環節的關鍵時期,要組織有關專家和廣大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強技術指導,有針對性地提出階段性生產指導技術建議,督促各地抓好關鍵技術和增產措施的落實。
3、以強化小麥區域集中優勢為突破口。要在小麥集中區域加大技術攻堅力度,率先提高優勢區域的單產水平。要發揮河北省糧食豐產項目試驗區的示范作用,提高河北省小麥生產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增加對種植大戶的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和管理指導。
4、強化規模經營,提高小麥產量。河北省小麥生產規模小,整體效益差,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決定了難以推行統一化、標準化生產,不能進行大型機械化作業,導致種植小麥的收益低。根據這種客觀情況,河北省種糧合作經濟組織應該走以農民自愿為基礎、政府誘導型為主的合作道路。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小麥生產發展的農民合作組織的制度環境。
[1]河北省統計局.河北省農村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2]中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3]張靜.河北省優質小麥區域化布局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
[4]李叢民,趙邦宏,宗義湘.河北省小麥玉米產業發展與豐產技術評價[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
[5]石會娟,宗義湘,趙邦宏.河北省小麥產量的波動性分析[J].糧食與飼料加工,2008.9.
[6]王斌.河北省小麥產業的發展分析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