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紅竹 申麗軍
(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 遼寧·沈陽)
產業集群是一些產業鏈上相互聯系的企業和機構在特定地域形成產業空間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產業集群是一種新經濟業態,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集團化的今天,國際上富有競爭力的產業大多是集群模式。例如,產業集群提供了意大利制造業70%以上的增加值,30%以上的就業,40%以上的就業。我國的產業集群可歸納為如下幾種主要發展模式:
1、資源拉動型。即利用本地特色資源和既有的企業基礎,圍繞特色資源開展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發展成產業集群,如景德鎮的陶瓷業產業集群。
2、專業市場牽動型。在市場機制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在一些專業化交易集散地建立大型專業化市場,通過吸引企業靠近市場建廠經營而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如溫州橋頭鎮的紐扣產業集群。
3、園區產業定位引導型。依托區位優勢及優惠政策,在備選項目充足的前提下,確定工業園區主導產業,選擇符合主導產業要求的相關企業、機構進駐,從而形成產業集群,如上海張江高科技產業園區。
4、生產推動型。即政府大力推進特色產品的大量生產,相同和相近產品的生產者大量聚集在某一區域,圍繞其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聚集了大量企業和相關機構,從而形成產業集群,如陜西的蘋果產業集群和山東的蔬菜產業集群。
5、科技先導型。即政府依托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區,營造市場化的創新就業環境,聚集創新創業資源,促進科技與經濟有機結合,推動科技成果向產品、產業轉化,從而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群。北京的中關村和西安高新區就是此類型的標桿。
1、產業集群內部的企業規模小,企業之間產業和技術關聯性不強,企業聚而不群。
2、產業集群層次低。遼陽市大部分集群企業的競爭優勢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價格,工藝設備普遍落后,技術水平不高,產業集群的低層次使其競爭優勢難以持續。
3、集群內部缺乏共同的產業文化。中小企業之間合作度低,阻礙了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學習,從而制約了信息和創新的擴散速度,影響了企業集群的健康成長。
4、公共服務職能有待進一步提高。三廢處理和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完善,同時需進一步改善產業集群的融資環境,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1、發展壯大產業集群規模,創建區域品牌,實現產業集群內部資源合理配置,推動產業集群優化升級。充分發揮遼陽市產業集群的區位優勢、原料優勢和人才優勢,推進芳烴和精細化工、工業鋁材、高壓共軌、日用化工、鋼鐵精深加工、裝備制造六個工業產業集群的規模化發展。目前,佟二堡的皮裝加工企業80%都有自己的品牌,但是還沒有高端品牌和馳名商標。要發展壯大皮裝裘皮產業集群的規模,就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樹立品牌形象,提升市場檔次,擴展銷售網絡,盡快將商品打入國際市場。同時,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促進遼陽市產業集群與區域品牌融合發展,帶動產業集群優化升級。
2、把培育地方特色產業集群作為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有多種選擇,不宜照搬某一成功模式。在功能類型上,可以是以銷售或貿易為中心的企業集群,也可以是集中生產、銷售、研究、人才、信息等支撐要素的產業群。應充分發揮宏偉區芳烴產業集群和佟二堡皮裝裘皮產業集群的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將區域資源優勢通過集群化轉化成市場競爭優勢。芳烴產業集群以遼陽石化公司為依托,以芳烴為特色,以加工遼陽石化產品為主攻方向,應努力提高芳烴原料的生產能力和遼化原料就地加工率,拉長抽絲、織布等后續產業鏈條。加快建設芳烴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示范中心,促進石化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
3、完善產業集群發展環境,建設良好的公共基礎設施。芳烴及精細化工產業,在環保和安全等方面要求高,規范嚴,環境污染和危化品運輸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該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瓶頸,應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建設一處芳烴基地化工及危險品專用站臺,進一步擴大基地內企業與遼化公司之間的供需總量和合作范圍,并使之成為基地招商引資的重要硬件。
4、解決集群內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要在財政、稅收上給予大力支持,加大對集群內企業的金融支持,通過金融引導產業集群的規模、領域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