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英 王 艷
(常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江蘇·常州)
去年年初,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國家質檢總局支樹平所作報告在對“十二字方針”進行全面總結和思考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內涵,明確提出抓質量要上新水平、保安全要加新力度、促發展要有新作為、強質檢要樹新形象,即要樹立剛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學權威的技術執法形象、可親可敬的人民質檢形象。
說到形象,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穿衣、外表、長相、發型、化妝的組合概念,而是一個綜合的全面素質,一個外表與內在結合的、在流動中留下的印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外形象所在,而形象并不只是人這一個體的專屬性質,社會中的一切事物均有其形象可言,小到一花一樹,大到一家一國,而作為行使各項職能的政府部門機構更是要樹立良好形象,接受社會監督,更好地為國家、為人民服務。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的關鍵時期,人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多樣化、利益沖突顯性化的趨勢明顯。雖然公眾對質檢部門主動作為的支持與肯定日漸增多,同時也期望質檢部門嚴把國門、召回問題產品、加強監管、提高標準,但對于近階段頻發的各種質量安全問題,公眾和媒體對質檢部門仍多有質疑和批評。近年來,質檢部門著力加強正面宣傳,廣泛普及質量知識,積極引導公共輿論,公共形象不斷提升。怎樣才能在剛正不阿的行政執法同時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樹立起可親可敬的人民質檢形象呢?惟有四字:內外兼修。
古人語:知行合一,內外兼修。質檢系統要樹立可親可近新形象,須得內修道德文化,外強作風技術。
第一,要加強質檢文化建設。古往今來,人類所做的“事情”(生產和生活、衣食住行等等)是彼此相同的,而由于“做法”的異同,才造成了各種文化之間的異同。因此,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魂。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成為了文化的競爭。文化是保持持續發展的“軟實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質檢文化決定著質檢系統發展的潛力與后勁。質檢人應認清形勢,提高認識,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著眼社會效益,加強隊伍建設,促進當地經濟協調發展。
第二,要內強素質,著力加強隊伍建設。首先抓知識教育,打造高素質隊伍。加強干部職工的政治教育和學習培訓,著力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在全系統實施干部、職工素質建設工程,高素質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所以需要一貫的重視員工知識教育。可以在干部職工的再教育上下工夫,鼓勵干部職工接受再教育,同時要重視干部職工的業務培訓。根據不同崗位,對原產地認證、質量檢驗、行政執法等各項業務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積極參加系統內外各類機構舉辦的不同業務培訓,各單位還應勤練“內功”,經常性地組織業務學習,使執法人員都懂業務,業務人員也都懂執法,使大家真正成為一專多能。同時,可以通過各地單位之間的交流學習,開闊視野,學到其他部門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經驗。在工作之余應該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增強質檢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親和力。
第三,抓好道德教育。道德就像一座大廈,道德是柱子,如果沒有柱子,房子就搭不起來;一個人沒有道德,就不能指望這個人會對整個社會、對單位、對家庭有什么貢獻。抓道德教育非常重要,質檢文化在建設過程中必須重視道德的力量,堅持用教育來提升、用實踐來推動、用規則來約束、用典型來示范、用輿論來引導,把道德的力量傳遞給更多干部職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應該認知到,人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評判標準,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只要對社會、對工作充滿責任感,只要勇于創新,就能實現個人價值,就能取得成功,就能夠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敬;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歷不等于經歷,文憑不等于水平,要加快知識更新的速度;要樹立團隊精神與責任意識,將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與他人分享,做就要做好,不推諉、不推卸責任;要有奉獻精神,要有鍥而不舍的螞蟻啃骨頭的精神,要多做實事、少說空話;要有危機意識,認識到自己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同時,最重要的還要有服務意識,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于民,服務于企,這是每個質檢人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只有樹立高度的服務意識,才能提高自己為民服務,為企服務的本領;只有形成一股人人都爭做道德模范的氛圍,整個質檢系統健康良好發展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動力。文化氛圍形成了,職工道德使命感加強了,在日常工作中就會潛移默化地將這種使命感及責任感帶給他人、帶給企業,從而為樹立質檢可親可敬的新形象打下堅實良好的內在基礎。
內外兼修,樹立人民質檢形象還在于要與群眾,與企業互相合作,互相滲透,達成一片,融成一體。如何為企業提供最到位、最貼心的服務與合作呢?這就需要我們質檢人有過硬的業務基本功,系統擁有強有力的業務檢驗檢測能力,為企業提供最可靠的依據和標準,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幫企業之所需,解企業之所難,當好企業的“貼心人”,才能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當好群眾致富、企業發展、經濟騰飛的“引路人”。
業務素質決定檢驗質量,質檢工作是技術性和開創性較強的工作,需要廣大質檢工作人員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開拓新領域、新局面。在工作中,每一個檢驗員自身的業務水平與能否把好質量關,把好國門關息息相關,除了將本專業業務知識不斷更新充實學習之外,還需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提升自我業務素質能力,為履行職能、服務企業作保障。質檢機構作為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的部門機構,可以利用其自身政策、信息、技術方面優勢,為集群產業企業進行技術扶貧,建立實驗室、質檢站,提高技術含量,增強整體綜合實力,使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團隊服務,整合職能資源,合理調度力量,使企業減輕負擔,獲得更多利益;為質量基礎薄弱的企業組織質量專家上門授課,免費進行質量宣傳、質量培訓、現場診斷、解疑釋惑,提出方案,使其增強質量意識,提高質量水平;對重點骨干企業分類指導,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工作。了解企業困難,著眼于亟待解決的問題,提供個性指導,實行“一廠一策”,使其最迫切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工作中還需保持昂揚的斗志、蓬勃的朝氣及真誠的服務態度,讓企業在辦理業務時真正感覺到如沐春風,通過這些措施真正將“可親可近樹形象”的理念踐行到實處。
在新的歷史時期,每個質檢人都要努力當好質檢事業的追隨者、實踐者和創造者,當好人民的公仆,不斷堅定信念,心系群眾,情傾企業,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