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素依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 河北·石家莊)
商業保險是由保險公司和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訂立保險合同,以盈利為目的的保險形式。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約定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既有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從功能上看,兩者都是社會風險化解機制,社會保險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主體,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險的補充。區別在于,社會保險是政府主導行為,具有強制性和非盈利性,商業保險采取市場化運作機制,具有自愿性和靈活性。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社會保障體系,即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但是,我國人口眾多,社會保障制度起步較晚,社保的基本原則是“低水平、廣覆蓋”,因此只能滿足最基本的養老保障需求。這在客觀上為商業保險留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現階段我國社保體系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2001年到2020年是人口老齡化的集中階段,每年將增加600萬左右老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0%。按國際通行標準,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具有規模大、速度快、負擔重的特點。由于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生育國策,在不久的將來,421結構的家庭比比皆是,將使我國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面臨挑戰。越來越大的養老需求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深刻變化,會導致養老負擔系數大幅增加。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措施解決,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必將受到沖擊。
近年來,醫療費用的上漲普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看病貴對普通百姓來說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由于現代人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的改變,各種慢性疾病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并具有低齡化的傾向。大型醫療機構高科技醫療設備的增加、檢測手段和水平的改進,在提高醫療水平的同時,也帶動了醫療費用支出的上漲,并且醫療服務費用的增長明顯快于藥費的增長。盡管有大額醫保制度,但高額的醫療費仍然令中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負,尤其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看不起病或因病返貧的現象屢見不鮮。
隨著近幾年就業格局的變化,大量勞動者以靈活方式就業,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吸納新生和存量勞動力的主要渠道。傳統的以單位為對象的社保制度顯然不能適應這種分散化、流動性強的就業格局。勞動關系中的新情況層出不窮,也迫切需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個體工商戶、城鎮居民和農民工尚未完全納入社會保險的覆蓋范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應該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關鍵群體,盡管通過農民養老、新農合和農民工保險的推進,可以解決勞動者醫療和養老金問題,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仍不能完全解決勞動者的后顧之憂。社會保險覆蓋農村依然是個難點,亟待商業保險發揮補充作用。
商業保險作為經濟的助推器和社會的穩定器,在輔助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效能、提升社會管理效率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對我國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
1、有利于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整體水平。我國已經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商業保險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加大對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社會保障等群眾切身利益攸關領域的業務發展力度,不斷滿足廣大群眾多樣化的需求,提供更高層次和更高保障水平的保險保障,才能既為國家財力所承受,又可動員各方力量提高社會保障整體水平,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有利于豐富社會保障體系的層次結構。隨著我國社會的多元化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需求的差異化將越來越明顯,商業保險可以利用自身專業化優勢,細分保險市場,擴大經營領域,不斷開辟新險種,提供多樣化的商業養老與健康保險產品、增值服務以及更高的保障程度,有效地彌補社會基本保障的不足,滿足更高層次的差異化社會保障需求。
3、有利于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資金運行效率。現有的社保資金運行,主要采取現收現付和部分積累相結合的模式,而社保基金收支的不平衡隨著老齡化的到來愈發嚴重,如果社保資金的保值增值能力無法保證,必將面臨嚴重的支付危機。目前許多國家在社會基本保險的運作方面,特別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中都引入了市場機制,即通過選擇專業保險公司來管理養老基金,政府則采取投資限制、績效評估等方式進行監督。
我國保險市場仍處于發展階段,尤其是外資保險公司的陸續加入,使現有的保險市場格局和營銷方式都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展望未來,管理當局應在以下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思考:一是加強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統籌發展的頂層設計,推動商業保險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研究,建立跨部門領導協調機制,協調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兩種運行體制的關系,更好地為社會保障體制服務;二是加大對養老、醫療和農村保險領域的開拓力度。我國正處于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時期,農村社會保障覆蓋率遠落后于城市。養老和醫療保障需求特別是農村居民的保障需求非常巨大,僅依靠社會基本保險的投入遠遠不能滿足;三是進一步引入商業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商業保險應堅持市場化運作機制,積極參與社會安全管理、社會救助活動和社會公共事務,有效整合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資源,形成不同組織機構分工合作、各方面共同參與、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社會管理新模式;四是完善財稅支持政策,加大財政稅收方面的政策支持,提高保費稅前列支比例,充分調動保險公司的積極性。有效的稅收優惠政策能促使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商業保險市場中來,實現其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支柱作用;五是深化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領域體制改革。鼓勵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建立多種方式的合作,探索保險公司參與社保基金管理和社會保險金發放的多種途徑,為保險公司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