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 娟
(新鄉學院商學院 河南·新鄉)
(一)信息聯盟服務商務模式。農業信息具有季節性、地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在這樣一個目前信息尚缺乏科學分類和標準的農業領域,任何一個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都會感到束手無策。解決這樣的問題,只有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在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支持下,科學分類、制定標準,建立農業網站信息服務聯盟,構建農業領域綜合信息平臺,聯合國內各區域、各部門的涉農網站,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益均沾、共同盈利。
(二)農民信息服務商務模式
1、短信商務模式(如中移動農信通)。
農業信息短信服務模式伴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出現,主客體包括信息內容提供商(ICP)、網絡服務提供商(ISP)和手機客戶(即農民或廣大涉農生產經營者)。目前,這種模式在我國許多地方廣泛運行,如安徽農網和移動通信公司聯合開展此項業務。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和無線通訊技術,可服務內容豐富,直接面向農民,減少了中間環節,投入較小,產出效益較大。
2、農村經紀人商務模式(農村經紀人網)。我國農村經紀人在農業經濟活動中非常活躍,在傳播信息、促進農產品流通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農村經紀人一般具有接受新事物快、交流廣泛、熟悉市場、了解政策、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等特點,他們對信息的需求比普通農民要強烈、執著,也有能力為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支付一定的費用,可以預計,農村經紀人將是農業信息服務的主要對象。
3、會員商務模式。主要是農業網站面向廣大的農村市場,建立網站會員制度吸引農村經濟組織、經紀人和農民的積極參與。要創造機會,讓會員得到實惠。將會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必然會積極主動和涉農相關部門合作,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農業信息內容,而且會驗證這些信息的真偽性,對客戶負責。急需這些信息的客戶們只需花很少的錢就能獲得全部信息內容,從而獲利,實現雙贏。
(三)綜合服務商務模式。前三種模式主要是提供服務,不涉及物流。而綜合服務模式是以信息流為先導,結合物流的一種商務模式。其核心內容是信息流和物流相結合,利用企業傳統的物流系統,加上農業網站先進的信息流系統,組成商業聯盟,網站會員購買聯盟企業的產品實行優惠加積分制,每年根據積分多少,給予會員一定的報酬。
探討農業電子商務模式,還需要搞清楚農業電子商務服務對象以及服務對象的性質。就農業電子商務服務對象而言,包括農民、農產品加工和貿易企業、農用生產資料生產和貿易企業等。農業電子商務服務或模式的研究要始終瞄準這些客戶或對象。
(一)直接銷售模式,這種模式是最嚴格意義的電子商務。從上游批來貨品(或者自己制造),放在網站上面銷售,賺取差價。這是電子商務的最正統、最核心的模式,也是其他所有模式的基本形式。
(二)黃頁模式,這種模式把用戶感興趣的商家信息羅列,供用戶使用。它的特點是信息可窮舉、更新少。比方說,在一個城市,餐館的數量是可以估計的,并且按照點評類網站的估計,餐飲業每年的更新比例為10%,其他的行業會更低一些。這種模式的盈利主要以登錄收費為主。
(三)打折券模式。這種模式和黃頁模式非常類似,但是打折券模式的信息是活的,更新頻繁;黃頁模式是死的,不可變。而且打折券模式的信息更加多樣,更加有時間性,也就導致信息變得不可窮舉。打折券模式并不一定會出現打折券,比如新店開業、促銷、新品等信息的發布,給傳統黃頁模式注入新的元素。
(四)傭金模式。這種模式并不直接銷售,而是通過匯集用戶,向其他電子商務模式的網站提供訂單的用戶,并且按照某種事先或者事后約定的規則,獲取傭金。
(五)預定模式。這種模式和傭金模式非常類似,不同的是,這種模式在傭金模式中的用戶和商家之間,硬生生地插入了一個服務層來。通過提供優秀的預訂服務,讓用戶先付錢到網站,然后再分給下游。
(六)市場模式。這種模式其實就是平臺模式,或者C2C模式。目前,我國農業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是信息服務模式。這是我國開展農業電子商務采取的最主要和最常見的一種模式。具體表現在:通過手機短信、手持終端機、電話機附加信息傳輸功能、電視機加機頂盒等方式來實施信息服務功能。商務對象主要面向農民,也有一部分兼顧涉農企業。
[1]牟靜.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25.
[2]侯晴霏,侯濟恭.以區域為核心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J].農業網絡信息,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