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偉偉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 湖北·黃岡)
“太陽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在未來最有可能成為主導能源的”,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許洪華教授說。但是,目前光伏發電成本高于常規發電廠,光伏產業還處于初期成長期,其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和推動。光伏發展較快的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是通過制定各種政策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發展的,我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來鼓勵國內光伏市場的發展。本文就現階段國內的光伏政策進行分析和討論,結合當前我國光伏產業存在的具體問題,對國內光伏企業的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一)國內主要法律法規
1、2005年2月28日,我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
2、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于2010年4月1日正式施行,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鼓勵單位及個人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
3、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鼓勵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等節能建筑材料和節能設備,安裝和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實行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
(二)國內主要產業政策
1、2006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太陽能發電被確定為我國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優先主題。
2、2007年4月1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指出“太陽能利用作為資源潛力大、技術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應當重點發展,以規模化建設帶動產業發展”。
3、2007年9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將太陽能發電列為重點發展領域,指出要做好太陽能技術的戰略儲備,建設若干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電站。
4、2008年3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規劃到2010年城市太陽能光伏系統應用將達到5萬千瓦,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30萬千瓦,并進行兆瓦級并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和萬千瓦級太陽能熱發電試驗和試點工作。
5、2009年3月26日,財政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支持開展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國家財政支持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加快光電商業化發展。
6、2009年 7月 16日,財政部、科技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要求各省財政、科技、能源部門要抓緊制定金太陽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并于2009年8月31日前報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
7、2009年 11月 9日,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金太陽示范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
8、2010年4月12日,財政部發布《關于組織申報2010年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的通知》,同時進一步明確了金太陽項目的國家補貼標準。
9、2010年9月21日,政府已經宣布太陽能推廣新的支持策略,設立13個特別區域作為示范項目的開發區域,計劃從2012年開始每年國內新增1000MW太陽能光伏發電,到2020年,實現總裝機容量20000MW的目標。
10、2011年8月1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全國統一上網電價的規定。指出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12月31日建成投產、發改委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
11、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公布《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將支持光伏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力爭到2015年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
12、2012年8月6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快太陽能發電技術進步,啟動國內市場,逐漸形成規模化應用的格局。
13、2012年9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通知》,在廣大城鎮和農村的各種建筑物和公共設施上推廣分布式光伏系統,鼓勵國內光伏市場向縱深發展。
14、2012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在京召開發布會,向社會正式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這是國家電網公司為促進國內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向社會做出鄭重承諾的標志性會議。
15、2012年12月19日,國務院確定了五條措施,從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產業發展秩序、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政策支持等方面扶植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除國家政策之外,江蘇、浙江、北京、四川等省也先后出臺支持本省光伏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江蘇省出臺的《江蘇省光伏發電推進意見》、浙江省出臺的《關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于產業發展的意見》等。
(三)國內政策分析
1、光伏發電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未來開發利用產業鏈長,配套和支撐產業多,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顯著,已得到國家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2、逐步規范產業發展,防止光伏產業盲目擴張,引導企業合理布局,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形成產業集中優勢。
3、建立國家級的技術創新和研發中心,不斷加大自主知識產權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力度,提升光伏發電產業技術水平,減小對國外技術和裝備的依存度,支持企業持續創新,提高光伏產業市場競爭力。
4、制定光伏發電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和設計規范,建成光伏并網發電技術標準體系,為光伏發電及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
5、國家正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應用,結合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推動國內光伏發電系統在公共機構、商業機構中的廣泛應用,作為破解光伏應用困局有效途徑。
6、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光伏產業,并投入大量資金,但如果光伏產業上游成本不能降低,巨額補貼都給了國外企業,這顯然不是政府扶持本國光伏行業的初衷。這也是具體上網電價補貼細則還未出臺,更強有力的政策出臺還需要行業有更加清晰的技術突破和發電成本降低。
(一)國內光伏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能過剩。在美國“雙反”和歐債危機,全球經濟下滑影響下,光伏產能過剩日益加劇。國內光伏產品的嚴重過剩,導致企業間相互殺價,一些企業在虧損狀態下仍大量出口,形成惡性競爭,破壞了企業的正常生存環境。
2、產業發展不平衡。目前,中國光伏企業主要集中在硅片生產、光伏電池生產和光伏組建生產,而硅原料生產和光伏發電應用環節處于劣勢,產業鏈發展不協調,呈現出中間強、兩端弱的結構。
3、技術水平低,產品缺乏創新。我國光伏產業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發和創新體系,缺乏高新制造產業支撐,許多生產設備基本依賴進口,我國光伏企業多數還是“代工車間”。
(二)我國光伏企業未來發展對策分析。我國光伏產業的確是遭遇了空前的壓力和挑戰,但是國家已經出臺了扶持光伏產業的一系列政策,國內光伏企業應當抓住機遇,轉變運營模式、提升技術實力和綜合競爭力,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1、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推動市場重組。中國光伏整合未必是壞事,它將促使資金和技術更加集中,在適當時機進行洗牌,反而會使相關行業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脫穎而出,將憑借先進的技術和成功運作成為光伏領域的翹楚。
2、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避免惡性競爭。開展企業合作,共同分享市場和技術。同時,在國內光伏行業里培育一批優秀企業,進而帶動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制造最好的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締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品牌。
3、加大技術研發,提高市場競爭力。
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的自主研發實力普遍不強,技術瓶頸已嚴重制約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國光伏產業必須加大技術研發、創新,從源頭上降低光伏電池成本,從而不斷完善自主產業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綜合競爭力。同時,鼓勵有實力的光伏企業參與國家電網及相關科研院所在智能電網技術和規模儲能技術等方面的研發,破解接納光伏電力并網的技術瓶頸,加快光伏應用推廣。
4、轉變經營模式,降低生產成本。經過競爭淘汰,資金和技術將進一步向大型企業聚集,促進這些企業建立更加完善的光伏產業鏈,進行垂直一體化經營,國內已有部分企業通過建立電站消化自身過剩產能。通過建立完整產業鏈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確保產品質量,提升抗風險能力,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5、積極開拓國內光伏市場。當前國家正大力扶持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推廣,這是國內光伏企業發展的又一巨大契機。企業應當借此機會推進民用光伏應用產品創新,積極拓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
6、參與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我國的光伏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正在推進,目前在光伏電站并網技術標準方面發展較快,目前已頒布的并網標準有:GB/Z19964-2005《光伏發電站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GB/T20046-2006《光伏(PV)系統電網接口特性》;GB/T19939-2005《光伏系統并網技術要求》;SJ/T11127-1997《光伏(PV)發電系統過電壓保護-導則》等。企業通過參與行業保障體系建設,將更有利于光伏產品應用市場的規范化,引導行業更好更快發展。
7、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光伏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人才儲備量相對較少,當前應努力做好人才隊伍培養工作,形成穩定的人才梯隊供應體系。企業還可以與高校開展“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走校企結合的人才培養道路。
發展光伏新能源產業是解決“能源緊缺”和“環境污染”雙重危機的重要途徑,光伏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得到國家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我國光伏產業業近年來取得了較大發展,在新的形勢下,國內光伏企業應當抓住機遇,積極轉變運營模式、提升技術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趙爭鳴.太陽能光伏發電及應用[M].科學出版社,2008.73.
[2]張興科.光伏發電產業亟需政策扶持[J].能源技術經濟,2011.12.
[3]陳瑩.正確的亡羊補牢[J].科技創業,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