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常輝
(黃河科技學院 河南·鄭州)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對經濟人才的需要,經濟類專業一直屬于社會熱門專業,幾乎全國各類高等院校都新開設了經濟學相應專業。作為民辦高校,黃河科技學院定位于教學型普通本科高校,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提出了“本科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文科的經濟學專業,如何改革培養模式,利用自身優勢,面向市場辦出特色,在高等教育經濟管理人才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擺在一般地方民辦高校面前的重要問題。課程體系設置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體現,本文通過我校的實踐,探討地方民辦高校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目標、結構和具體設置。
地方民辦高校經濟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以應用型人才為導向,在完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突出能力訓練,強化質量第一意識。其具體目標是: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具有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強,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這里強調了兩個方面:第一,堅持本科學業標準,使學生的基礎理論較扎實,有終身學習能力、創新、創造、創業能力,有長期發展潛能;第二,具備職業技能體系,而不是單一的一項技能或幾種技能的簡單組合,使學生掌握必需的、較高層次的職業技能,具備職業生存和職業發展的技術技能。這就是我校提出的、特有的“本科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圖1 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結構
根據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本科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應遵循以下原則:“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優化結構、精簡內容、擴大選修、突出個性、注重實踐、形成特色”。注意知識內容的滲透和交融,注意課程之間銜接,適當減少總學時和必修課學時,增加課內外實踐教學環節,增加選修課學時,增加創新性選修課的開設,增加與各種能力培養相關的二課活動;增設職業性強的技能課程,加強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和培養。強化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強調學科專業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層次性。
黃河科技學院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分為普通教育課程、學科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創新性選修課等四個課程平臺,其中普通教育課程平臺包括必修、分類必修和任意選修課,該平臺側重培養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基本素養;學科核心課程平臺包括學科必修課和學科選修課,該平臺側重對學生個人學習發展的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專業核心課程平臺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該平臺注重對學生職業生存能力的培養;創新性選修課程平臺主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每個課程平臺都含有實踐教學環節。(圖1、表1)

表1
近年來,黃河科技學院經濟學專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思路,根據市場需求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經濟學專業畢業生考取研究生、公務員、獲取高層次職業資格證書等比例不斷提升,就業率均達到98%以上,并且經濟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的都是與經濟學緊密相關的行業,就業單位性質的各自占比也基本符合這些單位在現實中的占比情況。因此,我校經濟學專業培養的畢業生符合經濟社會對經濟學專業人才的需求。
當前大量高校經濟學專業普遍存在教學模式整齊劃一,專業和課程設置狹窄的問題。僵化的課程體系使培養的人才簡單劃一、沒有特色,不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因此,創新地方民辦高校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要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因地制宜地探索推進。要鼓勵各高校大膽突破,進行前瞻性探索和試驗,不斷拓寬人才培養途徑,優化人才知識結構,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
[1]李伯興.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構架的特色[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7.3.
[2]劉輝煌,李峰峰.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置的國際比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5.2.
[3]熊紅星.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思路[J].重慶商學院學報,2001.S1.
[4]張華明,焦斌龍.經濟學專業課程設置問題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10.4.
[5]張奮勤,高潔,熊桉.教學型財經類高校經濟學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以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