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全根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現代服務業是衡量經濟、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通常可劃分為四大類:基礎服務,包括通信服務和信息服務;生產性服務,包括金融、物流、批發、電子商務、農業支撐服務以及社會中介等專業服務;個人消費服務,包括教育、醫療保健、住宿、餐飲、文化娛樂、旅行、居住、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務,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務、基礎教育、公共衛生、醫療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務等。發展現代服務業對于江蘇省來說是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創造就業機會和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為此,江蘇省將在國家大的環境政策的指導下,根據江蘇省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家的現代服務業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制定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問題戰略。這對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江蘇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江蘇省服務業有較大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乃至我國部分發達省份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一)江蘇省服務業相對落后。江蘇省服務業產值雖然由1999年的4,577.47萬元增加到2008年的15,825.18萬元,占 GDP比重由1999年的35.6%上升到2008年的38.1%,但幾乎每個年度均落后于我國的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71%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二)服務業吸收就業比重不斷增加。江蘇省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從1999年的920.45萬人增加至2008年的1,771.23萬人,共增加了850.78萬人,而服務業從業人員共增加109.55萬人,比重由1995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8.1%,高于我國平均水平,這雖然說明江蘇省服務業已經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渠道,但仍遠遠低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三)服務業總體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由于缺乏先進的現代物流服務技術裝備和物流管理體系,物流成本相當高,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高達22%左右,約為美國的2.2倍;如此高昂的流通成本將成為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的重大瓶頸。
(一)強化現代服務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
1、現代服務業共性服務技術研究開發。支持基于面向服務架構(SOA)的現代服務業共性服務技術支撐平臺建設,支持可集成和重用的安全認證、在線支付、在線征信、計量計價、商務搜索、授權管理、責任認定等服務組件的研究開發,形成配套的服務及服務接口技術標準和符合性測試工具,為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提供基礎技術條件,推動江蘇省現代服務業各領域持續、快速、和諧發展。
2、電子商務與物流關鍵技術研究開發。重點突破電子商務交易與平臺技術、客戶關系及供應鏈管理技術、現代物流過程優化與監控技術和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系統間的數據、應用、業務集成技術和標準規范,建設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公共服務和集成平臺。加大無線移動、射頻識別、智能終端等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改變制造與流通業的生產經營方式,降低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與物流應用門檻,帶動江蘇省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科技的創新發展。
3、數字內容關鍵技術與平臺建設。以支持數字內容服務業態快速發展為目標,以內容交易為核心,重點研究數字內容版權保護與管理、數字內容智能分類和搜索、各種業務模式的交互和數字媒體內容轉換技術,建設數字媒體技術與虛擬現實系統開發平臺,支持數字動漫及數字影視創作、數字作品整合和營銷、面向公眾的內容綜合應用服務等。
(二)強化現代服務業關鍵技術推廣應用。
圍繞現代服務業重大技術突破與行業應用,結合市場需求,在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數字媒體、制造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數字社區、信息化遠程醫療、數字旅游等應用領域實施八大科技服務示范,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
1、電子商務服務科技示范。綜合應用電子商務交易、供應鏈管理技術,探索新型電子商務模式。大力發展第三方交易與服務、生產企業供應鏈信息交換和整合服務,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電子商務模式。通過應用示范,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益。
2、現代物流服務科技示范。通過現代物流信息整合及過程優化技術的綜合應用,探索新型物流運作與管理模式,廣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無線射頻識別(RFID)、移動終端等先進的物流技術,建設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務與應用平臺,面向物流企業,提供物流供需信息、服務交易、過程優化與跟蹤、信息系統外包等服務。優化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基礎設施及裝備的利用率。
3、數字媒體服務科技示范。重點支持數字媒體內容的技術開發、系統集成與營銷運營平臺建設,圍繞動漫創作、數字影視、數字點播、網絡出版、互動影音內容聚合與服務等若干領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具有資質的龍頭企業,建設動漫產業基地。
4、制造業信息化服務科技示范。支持建立江蘇制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聯盟,集成聯盟所提供的技術服務資源,圍繞企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基于軟構件的企業業務流程重構服務、產品協同設計、工程分析、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網絡化辦公、咨詢與培訓服務等方面,建設基于應用服務提供商(ASP)模式的制造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跨企業的制造資源共享和企業間的設計、制造協作,提高企業和行業的信息化水平。
5、農業信息化服務科技示范。研究開發引種與良種推薦、合理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以及綜合栽培(養殖)調控等五大系統,構建網絡化、數字化的農業科技信息共享平臺。以建立全省農產品現代物流體系為目標,圍繞農業供應鏈管理技術、農產品流通裝備、農業流通信息技術、農業標準化體系等關鍵共性技術進行研究開發,開展農村物流服務、農村配送服務、綠色農產品供應鏈、農村現代物流協同信息平臺等示范建設。
6、數字社區服務科技示范。以實現社區醫療、社區教育、社區安全、社區設施和社區人口等方面的服務資源共享與優化配置為目標,支持以現代通信手段和三維地理信息技術為支撐,基于網絡的社區管理與服務協同支撐平臺和智能化小區建設,為社區信息化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探索具有推廣價值的管理模式。
7、信息化遠程醫療服務科技示范。以醫療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務共享為目標,以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為依托,支持區域協同醫療共享平臺建設,探索建立以區域服務為半徑的包括社區、中、高級醫院為一體的三級衛生服務共享架構,使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最大化,培育服務于醫療、公共衛生以及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新型第三方醫療服務企業。
8、數字旅游服務科技示范。以風景區、旅行社、網絡票務代理和電子銀行為發展基礎,支持景區旅游資源數字化、票務代理和銀行支付網絡化協同服務等關鍵技術集成、標準規范的研究開發,在共性服務技術、通訊服務基礎設施和旅游目的地營銷信息化平臺支撐下,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旅游目的地營銷信息化產業發展,探索具有推廣價值的服務模式。
(三)強化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能力。發揮市場優勢,整合現有資源與技術力量,促進現代服務業科技成果研究和應用轉化,采用開放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機制,鼓勵相關產業聯盟的形成和發展,開展現代服務業應用人才培訓與工程技術服務,健全政策、法規、培訓、咨詢、評估等服務體系。
1、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立足江蘇省區域特點和產業特色,以科技資源優化配置為主線,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原則和思路,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科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科技文獻信息、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生物種質資源、知識產權、檢驗檢測、人口與健康、高性能計算中心等基礎性、公益性、開放性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根據江蘇省重點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工程、醫藥、新材料和能源、資源、環境、農業等領域,重點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開發平臺。
2、加快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政府扶持和市場導向作用,推動科技中介機構按照服務標準化、管理規范化、機制市場化的要求發展,使之成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重點支持一批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特色產業基地等科技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健全各級、各類技術市場和技術產權交易機構,在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技術咨詢、人才培養、特色產業培育等方面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一)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完善和細化服務業發展指導目錄,從財稅、信貸、投融資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一是落實省國稅局、地稅局和科技廳等對高新技術企業和軟件企業、技術轉讓和技術服務、創新載體與平臺以及創新資助等方面的稅收扶持政策;二是優化現有科技專項資金使用結構,積極支持現代服務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強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相關地方政府和部門應通過相應的計劃進行配套支持。同時,加強與863計劃、科技基礎條件平臺計劃、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科技計劃的銜接;三是統籌安排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服務機構相關計劃和經費,圍繞“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切實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機制。推動企業成為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的主體,把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機制建設作為推進現代服務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主要手段,把引導企業創新發展模式和經營業態、拓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空間作為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各級、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研究制定相關措施,積極營造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圍繞現代服務業發展需求,支持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和以現代服務業先進技術、優秀軟硬件產品研究開發為主導的高新技術企業。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鼓勵、支持高校和科研機構開設相應專業課程,建設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與共性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相結合的研究中心,開展現代服務業重大理論與專業技術問題研究,為江蘇省現代服務業可持續發展儲備高級專業人才。制定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措施,鼓勵、倡導高校師生和廣大科研人員領辦、興辦科技服務機構。加大現有科技服務機構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多層次培訓、教育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鼓勵支持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科技服務機構,在支撐現代服務業的優秀軟件產品推介、咨詢、二次開發、集成、監理等各個環節,每年舉辦不同形式、不同類型、不同專業的培訓班,培養一支研發、管理、應用、服務相配套的專業人才隊伍。積極拓展對外合作交流渠道,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和人才輸出培訓工作。完善科技咨詢師、科技評估師、項目管理師、技術經紀人等專業培訓和執業資質考核認定工作體系,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高層次、懂管理、善經營、熟悉國際通行規則和慣例的科技服務專業人才隊伍。
(四)推進現代服務業標準化。將服務標準的制定與推廣作為江蘇省“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優先主題。通過科技計劃實施,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研究制定現代服務業通用數據標準、數據交換格式標準、交易流程標準、共性服務標準、服務接口標準、服務質量和服務集成標準等標準規范,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與國家相關行業標準銜接、滿足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強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服務標準研究,開展工程技術文獻信息咨詢、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科技評估、技術交易和技術產權交易等科技服務標準化工作,為建立健全江蘇省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提供支撐。加大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步伐,引進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提高我省科技服務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五)建立信用評價與績效考核體系。強化服務信用治理和信用結構建設,以服務誠信度、服務績效和社會認知度為重點,加快制定、推行相關指標體系與考核評價辦法。強化行業協會的功能,依托行業協會探索建立科技服務機構的信譽評價體系和科技服務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定制度。支持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的建設,大力開展聯合征信與增值服務,促進信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六)深化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加強科技服務業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吸引國際知名機構參與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提高江蘇省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鼓勵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擴大服務出口,支持有能力的服務企業到境外投資創業,參與現代服務業的國際競爭與合作。推動科技服務業的國際交流,通過產業融合、市場開發和人力培訓等多種途徑,在信息、技術、創業、投融資等領域開展長期合作。
[1]楊映明,李利,劉柯宏.促進云南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J].云南科技管理,2008.4.
[2]陳潮昇,雍繼敏.促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戰略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9.
[3]杜振華.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約束與政策建議[J].宏觀經濟管理,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