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和發展的需要。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依賴于教育創新,而現在教育創新的關鍵又在于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高中物理教師是物理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創新也是當前中國迫切需要的,只有贏得了創新才能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權。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意義很大,給社會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物理;創新能力;實驗教學;興趣;高效
物理學是一門與自然、生活、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有著最為廣泛聯系的科學。由于物理學與人們生活、技術與社會發展有一定的關系。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理,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把學生的這種好奇轉變成主觀興趣,把這種興趣轉變成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把學生的好奇心轉變成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呢?下面,我通過自己多年在物理教學實踐中的經驗,談一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一點看法。
一、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是離不開實驗教學的,物理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很多學校的物理實驗教學存在著理論與實驗聯系不夠緊密、重理論輕實驗、實驗教學成效低等問題,造成很多學生是為了考試而實驗,體驗不到實驗的快樂,出現考試分數高、動手能力差、創新能力匱乏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想要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認真的思考。
1.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從根本上重視物理實驗教學
很多高中沒有專職的實驗教師,物理實驗都是由物理教師帶著進行,而這些教師受到教學任務繁重的影響,不能對實驗進行充分的準備。有的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就簡化實驗課程,用理論代替實驗教學。這就要求學校配置專職的實驗教師,并要求物理教師與實驗教師做好配合,在實驗教學前準備好實驗需要的各種實驗用具,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鍛煉他們敢于試驗的能力,并讓他們在實驗中獲得快樂,獲取知識,這樣自然而然就會使學生對實驗教學重視起來。
2.重視實驗的有效性,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一個成功的物理實驗教學,并不是只限于在物理實驗室中做實驗,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形式,演示物理實驗的過程,把平時實驗做不到的效果演示出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使用多媒體等形式,把新奇有趣的物理實驗“有聲有色”的演示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實現實驗教學效果,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可以加深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提高他們對物理現象的研究方法以及數據處理的能力。近年來,高考物理實驗題多以考查儀器的使用、測量、數據處理及指出常見錯誤轉為側重考查實驗設計和實驗原理為側重點。因此,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測量出“黑箱”中的電阻R1、R2、R3的阻值”,讓學生分組各組自選操作方法,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最后由教師對正確結果進行總結,挑選出最簡捷的解決方法。這樣既增加了學生自主探究意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二、通過研后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研學后教”的教育模式得到廣泛的推廣和踐行。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要立足于生活實踐,用實驗說明規律和概念,最后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研學后教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研學可以提前發現學習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研究探討能力,后教則可以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缺陷,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所謂“研學后教”,即先研學,后教學,改變了傳統的由教師教學帶動學生學習的模式。但是,這其中不僅僅是順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理念的轉變。
1.學生研學階段
教師在課前通過對教材、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研究,在對學生情況了解的基礎上編寫“研學文本”。研學文本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如,課本知識自測,課外相關知識趣味問答,補全知識,正誤判斷等,目的在于指導學生自主預習課本、翻閱資料、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
2.學生互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體現在課堂上,在正式授課之前的十到十五分鐘,教師將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和教學目標展示出來。將學生固定的分為四人到六人的小組,組內成員相互分享課前學習實驗的心得和結論,解決相互間的問題和疑惑,并對教師展示出的重點進行討論,最后將大家探討過后仍舊不懂的問題以紙條等形式交給教師,由教師公開講解。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個性化和差異化較大,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涌現出很多創新性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學生互教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還可以使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得以推廣。
3.后教階段
這也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和教師之間良好溝通的重要時刻。這一階段教師應該有重點的去講,因為經過了充分的自學、互學,學生已經對課堂內容基本掌握,并有了自己的見解,所以教師應該講那些學生還不理解的、易混淆的、重中之重的知識點,并適當擴充課外知識。在最后的時間,可以做一個課堂小測驗,以檢驗和加強學生對這節課的認識。
4.研學后教需要注意的問題研學不等于預習
在研習過程中,不應該只注重純知識性的學習,應該從學生興趣入手,善于樂學、想學、會學。同時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讓知識走進生活、走進實踐,鼓勵學生自己制造物理實驗工具,自己從生活中發現實驗原型,增強動手能力。后教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如果僅僅是將所有知識再次重復一遍,那么就會導致探究內容庸俗化、膚淺化,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依據中學生求動、求知、求異、求趣、求新等心理特點,教學過程要充分還原來自生活中的問題,提出適合課堂探究的問題的物理建模過程,把實際生活跟物理實驗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和規律性。
為了科學、有效地實施新課程教學,物理教師一定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與物理定律、規律結合,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多采用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用人格魅力,啟迪學生好學之心,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實驗,創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霍銳泉.實施“研學后教”提高課堂實效[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2).
[2]張旭,龔棟梁,石志國.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成效性[J].技術物理教學,2013(01).
(作者單位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