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
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是國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牧業,轉變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而興起的新的經濟載體。近年來,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我市農牧村實際,通過政府引導,財政投入和各種渠道金融籌資等大力扶持農牧民合作社,強化服務指導,讓全市農牧民合作社從最初的初步探索嘗試到現在的逐步發展,然后形成規模。合作社在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發展、創新農業體制方面體現出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我市注冊登記的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共380個,注冊資金76968.4萬元。已評定國家級示范社1個、省級5個、州級9個。
1、關于合作市農牧民合作社的前景及相關問題分析
①成立條件低。合作社成立時,不收取登記費,無需評估驗資,只出一少部分錢,導致了合作社失去了實際意義。調查研究表明,合作市的合作社有一半是因為資金短缺而無法運轉,大約30%的合作社從未開展過活動;其次,平時管理不規范。合作社不實行年檢,沒有行政處罰制度,在應承擔的責任上以批評、教育、改正為主,這使得合作社的制度變成了內部自行管理和自我約束,行政部門也沒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即便出現人員比例失調、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問題,最終也得不到合理的解決方案。再者,各成員間的出資比例沒有明確的規定,使得一些涉農企業將這部分群體變成他們獲取優惠政策的幌子,農牧民得不到任何利益,國家惠民政策得不到良好的實施。
②資金短缺、貸款困難。據調查,絕大多數合作社的責任人都反映資金短缺、貸款難度大等相關問題,這樣情況合作社很難發展。貸款的資金被合作社用在農副產品的加工、儲存等設施建設,種養基地的擴建,興修農田水利、收購農產品的資金儲備、農技推廣等方面,現代畜牧業和現代農業投資大,資金需求量大、時間緊、周期性強,沒有一定資金保障很難發揮效益。
③管理制度、運行機制不規范。合作社要想健康的發展就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運行機制,聘請專業的管理人員規范管理。調查表明:部分合作社比較注意自身的制度建設,管理相對規范、有序,如:甘南州天鴻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合作市永豐藏中藥材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麻木索納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多河興盛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等。但還有很多合作社在制度和機制建設上存在問題,組織運行不夠規范,基本上還處癱瘓狀態。許多農牧民專業合作機構不完善,管理方面非常隨意,責任人管理意識不強,制度建設落后。在實際操作中,按章管理很難落實;管理機構的作用難以發揮,社內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不夠;分配制度不夠規范、公開,無法與社員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系和凝聚力、歸屬感。
2、對策和建議
①轉變思路,找準重點。
現階段,在合作社數量不斷增加的形式下,不能只追求數量,合作社的發展才是重中之重。按照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和“一村一品”的要求,力求成立一個合作社,帶動一方經濟,富一部分農牧民的良好局面政府應做出相關的扶持工作,有場地、有實體、有規劃遠景的合作社,同時也要更注重提升當地特色農產品、優勢產業的發展。
②引導發展,完善管理。全方位推進各項制度建設,發揮各部門的職能,是當前工作的首要任務。縱觀全局,合作社的發展存在諸多問題——重視數量、忽視質量、不重視規章制度的傾向,有些合作社在注冊方面存在虛假情況;部分合作社的制度不健全,針對性不強,無法操控。鑒于以上情況,建議政府部門加大管理制度,實行年度考核、審查、考評掌握合作社的相關情況,重點扶持發展良好的合作社,淘汰形同虛設的合作社
③扶持發展有潛力的合作社,資金短缺是制約合作社發展的首要問題,沒有資金扶持,貸款是難題,幾乎是大部分合作社提出的共同問題。第一:加大力度整合項目、資金,在對合作社的資金投入方面、獎勵制度方面和項目扶持方面加大力度。貫徹落實長期有效的扶持制度,分期限、分批次、有計劃地扶持當地有特色,能起帶頭作用的合作社的重大項目;第二:由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大力監管并支持金融機構對合作社的信貸資金管理,依托各銀行等相關金融行業,在合作社的發展資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第三:完善合作社制度,強化合作社自主的籌資融資的能力和機制,以合理合法、自愿互利的形式,把農牧民手中的閑散資金放在一起,滿足農牧民對資金的短期性需要為合作社輸入人才,做好公共服務。專業人才的投入,是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前提。首先,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有識之士及專業人才到合作社擔任管理工作,做到學有所用,發揮特長,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把財政的補貼最大化的用在合作社經濟減負上,并把選拔大學生“村官”與扶持重點合作社結合起來,提供優惠政策,建立有效的考核、獎勵機制,促使大學生深入到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掛職鍛煉、對口支援、提供專業技術指導、人才保障發揮積極作用。其次,政府設立專項培訓經費和項目,通過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邀請農經、農技、養殖專家講課,培訓合作社負責人和業務骨干、管理人員,引導他們提升業務素質、管理水平和適應市場的能力。其三,政府對涉及信息服務、科技服務、質量檢測服務、衛生防疫服務、帶有普遍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服務等方面。
(作者單位:747000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