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里談到一個有關母女的故事:情路坎坷的母親先后嫁過兩個男人,女兒是前夫所生,雖然一直跟著母親,卻像是母親的保姆,在母親尋死覓活時,總要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她的生父之所以愛上她的生母,正因她的母親有一股憂郁氣質,很需要人家保護,但最后選擇離開,也是因為她的母親太憂郁了,只要父親說的一句話不合她意,她動不動就以割腕來恫嚇。還是青少年的她,早熟而冷靜,送母親到急診室已是家常便飯。繼父本也有意照顧她們母女,但幾年后也無法承受她的母親以死威脅,關系弄得很僵,寧可放棄一切,也要得到自由。
觀眾互動時間,有幾個女性聽眾打電話來,都說她們的母女關系與此情節類似。有一位說,母親一和父親或家里長輩鬧別扭,就會到附近的橋頭自殺。只要看見母親不太愉快地走出去,她和兄弟姐妹就會慌張地跟到橋頭,把母親拉住。母親生了八名子女,直到她離開家里,記憶中母親站到橋頭的舉動重復了不止百次。有趣的是,一直想死的母親到了晚年很重視養生,十分怕死,對自己好得很。
另一位說,她家有三姐妹,母親只要一和父親吵架,或兒女有什么事不如她意,就吃安眠藥睡覺。她的母親并沒打算要自殺,只想睡得昏昏沉沉,醒來時若心情還不好,就繼續再吃,保持熟睡狀況。“她總是用消極的方式逃避所有問題,結果,我大姐也如此,現在她遇到什么人生挫折,也會學母親服用安眠藥來對付。”
有這樣的母親,反向學習的子女會變得比別人獨立而早熟,正向學習的子女則會不知不覺模仿母親的行為。共同點在于:子女和母親的關系很難修補,她們都說,每次看到母親,就會望而生畏。
用摧殘自己的方式來處理人際關系,其實是一種殘酷的控制行為。這樣的母親看來脆弱,其實內心無比頑強,借助子女的仁慈與愛,來證明自己的主宰能力,實在可怖。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