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育人的水平。只有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證課程的實施與推進,才能保證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行為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表現行為及其學習結果與教師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行為有直接關系。
常態課下,我們也不難發現仍有一部分教師經常拖堂,總是不能按時有效地完成授課任務,造成“老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而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那么,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都具備什么特點呢?
1. 注重創設情境以誘學。優秀教師都認為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猶如湯之于鹽。他們的教學“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學”,在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后,他們會創設恰當的學習活動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情境,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建立一個接納的、寬容的課堂氣氛。如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實踐;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樂學等,讓教學情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2. 注重合作學習以共學。優秀的教師都知道新課程的實施必須營造一種師生樂于共學、易于共學的氛圍,注重學生的感受與參與,因此他們在課堂教學中都非常重視合作學習,竭力創造合作環境及準備共學所需資源,同時提供熱情的幫助,并選擇時機進行恰當的激勵,還引導學生積極地開發,指導學生了解參與共學的責任、規則、溝通技巧、互動策略、合作方式等內容,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
3. 注重體態動作以導學。體態動作雖是無聲的語言,但有“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優秀教師都十分注意發揮體態語言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和藹可親的目光,恰當優美的手勢,親切甜美的微笑等都可以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情境,給學生以深刻的教育和感染。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想舉手又未敢舉手,如果這時老師立即向他投來熱情信任的目光,學生就會獲得信心和勇氣,就會勇敢地站起來。又如某個學生在開小差,如果老師這時候給予這學生微笑,學生會更加感到犯錯的不應該、使自己覺得有羞愧感、更愿意去改正錯誤……
4. 注重幽默語言以樂學。前蘇聯教育家賈維斯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正因為這樣,許多優秀教師都具有這種幽默的話語風格、行為。集中反映在講笑話、趣事,機敏的妙語、警句,幽默的動作、表情,超想象的夸張、評論等語言行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來。積極主動地預防學生的學習分心的不良行為產生。
5. 注重學習狀態以醒學。聽了很多優秀教師的課,筆者總結出他們的課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課堂上,他們能多角度地觀察、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什么時間,第幾組第幾個孩子在干什么;在那一個時間段內,比較投入的孩子有幾個,不專注思考的有那些……他們能捕捉學生細微的表情變化去分析評判學生的情緒狀態,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適時地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達到整體優化的效果。
6. 注重賞識亮點以勵學。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 一句鼓勵的話可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甚至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優秀教師特別重視抓賞學的契機,不斷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在素質,捕捉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進步,他們也都會用一句鼓勵的話語、或一個期待的眼神、或一個親切的手勢進行賞學,讓學生感到溫暖,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讓學生享受著永遠用不完的“動力資源”。
7. 注重發展評價以勤學。在問卷調查中有93%的學生在意老師對他回答的評價。因此,優秀教師注重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尤其是發展性評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他們十分注重評學的多元化,改變單純通過書面測驗和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運用多種評學方法、手段和工具對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學,他們認為好學生是評出來的。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