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民用水源供給系統的建設中,對于水表計量管理水平要求日益增加,居民水表計量方式從單一的抄表收費到集成化表務管理及營業收費系統,使供水部門的計量管理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水表計量管理不僅僅是供水單位一方面的責任,也需要全社會對節約水資源的節能生活理念的普及,形成一個綠色、良性的社會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
關鍵詞:民用水表;計量管理;存在問題;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TK223.5+23 文獻標識碼:A
民用水表計量管理是對于居民日常用水情況進行分析匯總的管理,這一方面涉及到水費的繳納問題,另一方面有利于供水部門對居民生活用水情況進行統籌規劃,提高居民水資源的利用率,改善居民用水觀念。通過供水部門對城市居民水表計量管理中的問題進行統計和分析,對民用水表計量管理方面所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1 目前民用水表計量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1.1 民用水表安裝問題
通過供水部門對現階段居民水表安裝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很多居民用戶家里的水表安裝不科學,水表在供水管線中本應保持水平方向安裝,但有些用戶的水表出現了傾斜安裝、垂直安裝甚至倒裝的情況。對于供水部門來說,出現這些問題,一方面是歷史遺留問題:早期實施水表安裝的施工人員意識淺薄、供水部門對之的監管措施落后等原因;另一方面,一些民用建筑由于設計結構不合理,地面施工環境不理想,尤其是一些城郊結合部的私人建筑,供水管線錯綜復雜,水表安裝混亂。這種情況的出現給水資源使用的計量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不利于水表計量管理。
1.2 水表安裝未實行首次強制檢定規定
對于居民日常能源計量設備的檢驗,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中都有提及及說明,如國家質檢總局和建設部于1999年頒布的《關于居民日常能源計量設備首次強制質檢的若干規定》中明確說明:“所有新建、擴建、改建的住宅中需要安裝民用四表,安裝使用前建設單位必須到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法設置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申請強制檢定, 未經檢定或檢定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安裝使用。”但在對居民使用中水表的質量檢測和房屋輸水管線質檢相關信息來看,很多單位并沒有真正履行房屋“四表”首次強制檢定的規定,很多新建房屋內的水表使用年限還沒有超過一年,就出現了計量不精準的問題。
1.3 水表的超年限超負荷工作
水表、氣表等民用計量設備都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和計量負荷限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明細目錄》規定:用于貿易結算的水表實行強制檢定;同時根據《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實施檢定的有關規定》規定:用于貿易結算的水表只作首次強制檢定,但要實施周期檢定,口徑為15~25mm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過6年,口徑25~50mm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過4年,到期輪換。很多居民的水表從建筑物竣工入住開始,就從來沒有進行過定期的檢驗和更換,一些房齡超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老建筑中所安裝的水表有些從來沒有更換過,老、舊、壞水表未進行淘汰,致使這類水表的計量能力隨著年限的增長而不斷喪失,水表靈敏度下降,甚至停止計量等,不利于民用水表管理工作的開展。
1.4 供水管線內漏現象
很多供水管線的使用時間過長,加之沒有進行定期維護和更換,管線內部出現銹蝕情況;亦有很多供水管線,因房屋拆遷、道路施工等客觀因素被遺忘,使得供水運輸途中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對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嚴重的會造成出廠水清澈合格而到戶水渾濁不堪的情況,乃至堵塞水表計量敏感部位,使水表失去計量功能。
1.5 民用水表計量管理缺陷的人為因素
民用水表計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只是設備本身具有的缺陷,其根本原因是相關行政部門沒有對水資源使用監管方面輔以有效的治理措施,供水部門、技術部門、用戶對水表等計量設備的維護、抽查、檢測沒有做到位,居民水表的使用定期淘汰制度也沒有落到實處,對于新開工建設或者改建的房屋水表和管線安裝情況沒有做到有效的監督,導致居民水表計量管理存在可預見的混亂。同時,對于水表生產廠家的出廠質檢以及水表安裝后的強制檢測條例也未做到有效監管。因此,從水表生產、運輸、存儲、安裝、使用、維護、更換、周檢等一系列環節上,人的主觀意識及客觀因素占據了主導地位,給水表計量管理工作帶來了麻煩。
2 關于加強民用水表計量管理的相關建議
首先,相關行政監管部門應當充分履行水能監管的職責,從源頭上抓好水表的本身質量和安裝質量。針對建筑單位進行供水管線的施工,相關行政監管部門需要深入施工現場,督促供水部門、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嚴控工程質量,并以國家關于水表首次使用前進行強制檢定的相關文件、政策、法規進行宣傳,認真貫徹水表首次使用強制檢定的操作規范。另外,對市場上的水表質量進行檢查,對質量差、性能差的水表生產廠家進行追究,防止假冒偽劣的水表流入市場,如果這類次品水表進入居民的生活中,不但會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還會給居民造成經濟損失。因此,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充分發揮其市場監管職能,嚴格按照供水系統關于水表計量管理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對各類水表計量進行全面管理。以公正嚴格的態度對不合格水表以及供水項目進行處罰,落實民用水表質檢安全問責機制,明確法律行為的承擔與責任風險,提高居民水表計量的管理水平。
其次,供水部門要建立一個公開的居民水表計量管理系統,對供水片區內的居民的用水情況進行統計,提高水資源市場的監管能力。如果對居民用水情況進行分別檢查,必然會加大工作量,由于人為抄表的工作量很大,抄表人員對于用戶的用水量記錄也不是很精確。因此,在科技化設備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居民水表計量管理需要以市場資源的供求關系為主要導向,加大對于水表計量管理方面的科技投入。在水表計量管理的應用網絡平臺建設方面,可以通過建立供水區域內居民用水資源數據信息庫,借助計算機數據分析和整理的功能,對區域內居民用水情況進行全面監測、分區管理,統計管網漏損率。這一數據庫的擴展功能在一些發達城市已經開始使用,數據庫平臺不但可以由供水部門對居民用水狀況及進行統籌調查,用戶也可以憑供水憑證(卡、賬號)登陸到數據信息系統中,查詢用水記錄和繳費信息等,對用水計量信息做到公開化、透明化。
第三,加強水表的定期檢查和維護工作。水表作為具有周檢要求和使用壽命的消耗性計量設備,由于地區供水管線的不同,需要對居民水表進行定期維護和更換淘汰。因此,供水部門需要建立一套有效合理的水表以及供水設施檢查維護制度,從建立長效機制及日常工作落實中加強水表計量精確度方面的提升。
最后,為了保障水表計量服務管理的延伸性,需要對專門的質量檢驗人員、供水設施維修、養護人員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對供水范圍內的各項設施分布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對新型水表計量管理技術進行定期的研究和探討。尤其是在新型水表計量管理技術的應用以及智能化水表計量管理平臺的建立過程中,需要加強對軟件應用、網絡開發等方面人才的引進,使對應的技術能夠符合設備的更新條件。
水表作為一種民用資源計量設備,對于生活能源供給、社會費用的繳納都有重要作用,在城市發展新規劃下,合理地管理和發展水表計量技術,能夠有效的節約居民生活用水,保障用水安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魯紅.民用水表現狀與未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23):94-23.
[2]徐冬云.民用水表計量管理[J].計量與測試技術,2009(7):96-96.
[3]申嶺.民用水表運行計量性能研究[J].中國計量,2008(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