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生產后由于沒有得到完善的照料,患上“子宮下垂”癥,每天坐不成,睡不適,痛苦異常,鄰居們都非常同情她。一天,家人為她請來一個所謂的婦科大夫,這位大夫簡單地看了看農婦的癥狀,便開口說道:“你這病治起來并不難,不過,要吃一百帖‘補中益氣湯’,每帖需人參三錢,服滿二斤,病方可痊愈。”農民一聽,面露難色,絕望說道:“我家日無隔宿之糧,夜無御寒之被,哪里還有錢去吃人參啊!唉,只好聽天由命了。”農婦聽了這話也流下了心酸的眼淚。
此時,名醫孫一奎湊巧路過,得知情況后十分同情這位農婦,徑直到了病人家。看到病人正斜倚在床上,閉著眼睛低聲呻吟著,滿臉的痛苦之色。孫一奎走到床邊仔細地檢查后,轉身一臉嚴肅地批評那位婦科大夫:“你怎么可以強人所難!病人明明窮得連鍋都揭不開,哪還有錢吃二斤人參?醫者父母心,身為大夫首先就應該替病人著想。再說,這位婦女的病并非由氣虛引起,你為何開出百帖人參處方?難道你認為處方的昂貴就能顯示出大夫的真本事嗎!”說到氣憤處,孫一奎抬手狠狠地在桌子上拍了一掌。那婦科大夫無言以對,急忙收拾醫箱灰溜溜地走了。婦科大夫走后,孫一奎轉身對病家說道:“我有一個單方,用不了多少錢,三、五天后就能見效,不妨試試。”
病家久聞孫一奎的大名,現在見他主動上門治病,而且分文不取,頓時激動得手足無措,要知道請一位名醫出診是多么的不容易。一個勁兒地自言自語道:“有救了,有救了……”孫一奎讓農民從地里割來二斤韭菜,煎取濃汁倒入盆里,再弄來一塊二斤重的生石灰,投入盆中,生石灰溶解時發出的“咝咝”聲剛過,孫一奎便立刻讓農民濾去灰渣,然后扶著病婦趁熱坐到盆上,先熏后洗,并用韭菜揉搽患部。病婦熏洗了大約半個時辰后便感覺到下腹沒那么沉重,重墜感覺和疼痛感也減輕了。農民驚喜萬分,便要給孫一奎下跪道謝。孫一奎連忙扶起,同時囑咐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開了一些補氣固本的藥后便離開了。農民按照這個方子堅持給農婦服用三日,農婦的病果然好了起來。
鄉里人得知農婦病已康復,都非常佩服孫一奎的高明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并把治愈那位病婦的處方叫做“賽百帖人參湯”。
名醫百科
孫一奎,字文垣,號東宿,別號生生子,安徽休寧縣人。生活于明代嘉靖至萬歷年間,是中國明代著名醫家,為汪石山的再傳弟子。汪石山雖然遙承朱丹溪之學,然又受到東垣學說的影響,而善用參、芪,注重營衛。孫氏雖為丹溪之再傳弟子,然其并不學習朱氏的“陽有余陰不足論”,而在學術上擅長溫補。孫氏在游括蒼地區時,有人曾授以秘方,用之十分靈驗,于是便專心致力于醫學研究。為了提高學術水平,曾遠歷湘贛江浙等地尋師訪友,廣詢博采,學識俱豐,成為當時一大名醫。著有《赤水玄珠》、《醫旨緒余》、《孫氏醫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