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大也,和者,諧和也。武當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地處南方,山形如火盆,古人以武當山供奉玄武大帝,以北方玄武之水相,達成水火相濟、陰陽調和。
相傳,二千五百年前,修士尹喜隱居武當修道。之后,武當多有羽士道者修行。陳摶老祖、張三豐……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千古流芳。而武當一草一木、道門傳統,傳承至今,似乎從未改變。道家以長生登仙為終極目標,道家清靜無為、平和協調的養生方術源遠流長。
武當養生之“道”,非止一端。發源自武當的太極拳,不僅是格斗對戰的技能,更是修煉身心的法門。在武當,我們試圖尋找養生之道的本源與純粹。謙和沖虛的道家,提及養生,卻有種“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霸氣。道人的吃飯穿衣都很簡單,這一點和佛教養生有些相似,都提倡養生不如養心。
道士要求“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無聲,咀嚼和吞咽都不能發出聲音,而且要細嚼慢咽。嚴格說來,每一口食物都要在口中左中右各嚼十二次才緩緩吞下。一方面,這種細嚼慢咽能夠使人靜心、放松下來,另一方面則非常有助于消化。而且,咀嚼得多,能補津氣,人就容易飽。同時,食不言,吃飯的時候就不會分心,不容易吃得過多。道人們茹素,一方面是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殺生,另一方面也有益于身體,不會攝入過多脂肪和膽固醇。
道人穿的衣服都是粗布衣,而且衣衫寬敞,顏色也是簡單的純色,這樣穿對身體有好處。天然的寬松織物不會對皮膚造成刺激,非常透氣,也不會束縛肢體,讓人覺得不適。道人都很注重腰腿的保暖,道家裝束里,布襪比較厚,而且很長,到冬天有些道人還會戴護膝。到了最冷的時候,道人們會戴上很寬的腰帶,把身體裹緊。按照道門的說法,這是防止晦氣侵襲。
表面上看,道人們也不練什么功,每天打坐、入定、誦經、跪拜。其實,做功課、跪拜就是養生的法門。跪能夠養腎,磕頭能夠養都脈。腎不好的人跪上十分鐘,就會受不了。而道士叩拜的時候,身體是打開的,彎下腰來腰背就拱圓成弓,這能夠打開人體的經絡。每天磕頭半小時能夠養腎、養生。
道人們的生活都很有規律,通常早晨5點鐘就會起床,冬天則是5點半。起床之后會做早課,誦經跪拜。每天睡得也比較早,5點半做完晚課,吃過飯,基本就休息了。這種有規律的生活對身體有好處,但四季氣候不同,人的作息也應該適當調整,因此即使是道人們,可能也無法達到真正的“應四時而生”,比如冬天他們還是要早起,這對身體就未必有好處。
道家養生有許多小方術,并不困難。通常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坐,然后叩齒、鼓漱,搓手洗臉。叩齒是上下牙咬緊,叩三十六次,但叩的時候不能發出聲音,能夠緊固牙齒。同時,叩齒生津,用舌頭在牙齒內外攪動各三十六次。再將津液在齒縫間漱三十六次,使津液成為清水,緩緩咽下。接著,搓熱雙手暖眼、耳、面部,直到臉上發熱。這樣的動作很簡單,做一遍大約需要花半個小時。
其實許多養生的道理大家都懂,比如春天衣服不要穿得太緊繃,夏天應該多出汗多補水,冬天吃東西口味可以重一些,不要做太多體力活等。自然界是按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運行的,人體也是一樣。冬天的時候應該藏,你拼命消耗,收藏都沒了,來年哪里來種子種東西?到了秋天沒東西可以收,冬天拿什么來藏?這樣就是惡性循環。而養生本身,就是要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