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寒
小寒,每年的1月5日到7日之間。對中國人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話說:“冷在三九”,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例如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于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姜、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在這干冷的日子里,戶外鍛煉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晨跑、跳繩、踢毽等。精神方面則要注意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此時的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里的最后一個節氣,位于每年的1月20日前后。《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中道:“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過了大寒,便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在飲食上也應該順應季節的變化而稍作改變。大寒進補的食物量應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而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于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于內,避免急躁發怒。大寒是冬季六節氣之一,此時天氣寒冷已極,故名大寒。大寒的養生,要著眼于“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于內不要暴露于外,這樣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總之,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大家應在這個季節里做好養生防護工作,以健康的姿態來迎接下一年的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