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由來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今年的“立冬”節氣在11月7日,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 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養生 護陽氣
立冬,雖然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冬季,真正的冬季是以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低于10℃為標準。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 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那么立冬后我們該注意些什么呢?
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 藏。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過少過 薄、室溫過低極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于溫暖,失去它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 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飲食調養要遵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 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小雪養生 清內火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從每年11月22日或23日開始,到12月7日或8日結束。從這個節氣開始,北方開始下雪,但雪下的次數比較少,雪量不大。小雪期間氣溫繼續走低,直接表現就是使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同時長江中下游許多地區陸續進入冬季。
從這個節氣開始,東北風刮得多了,由于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巾。“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大家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保護陽氣。
這個節氣里,室內暖氣都開始供暖,外面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經常聽說周圍的人出現口腔潰瘍,甚至臉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雖然寒冷的日子里,人們喜歡吃熱乎乎的食物,但是姜教授告誡大家,過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這會更助長體內的“內火”。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內,大多數人感到口鼻干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議大家可以多喝點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卜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這個季節的白菜、蘿卜都是當季食物,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而且,白蘿卜能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這個節氣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