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樂活百年”,《百歲養生》采訪了兩位百歲老人。老人健康的身體、清晰的思維讓我感嘆。回來后,常常在想,一百歲的人生,該有多少記憶?該有多少往事?看過百年滄桑、世事變遷之后,人心是否又回歸了最初的本真與單純欲念?……
103歲畢德愛唱京劇
“淮南王他把令傳下,分做三班去見他,分明是他先把虎威詐,不由得我等笑哈哈。”
似乎為了證實自己唱京劇的實力,103歲的北京老人畢德本當著記者的面站起來,清清嗓子提提氣,大大方方地來了一段馬派代表作《淮河營》。
如果單聽聲音,人們很難相信這洪亮的唱腔是出自一位百歲老人之口。出生于上個世紀初的畢德本老人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唱京劇,他扮演的馬派老生誰聽了都叫好。
在其后和老人聊天的半個多小時里,老人也一直談興盎然,沒有絲毫疲累感,反倒是他67歲的小女兒不時提醒他歇歇再說。老人說話的思路是跳躍式的,有時記憶力出奇地好,對一些幾十年前的 “傳奇”經歷,他居然連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
畢德本的小女兒畢幼珠對記者說:“爸爸的身體一直都很健康,去年還被市老齡委評為北京市的健康老人,當時評了1萬名,他是其中之一。”
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最新統計顯示,截止到2003年底,北京共有60歲以上老人180多萬,約占總人口的14%,百歲以上的老人257位,其中年歲最高的是3位110歲的老人。 朝陽區百歲老人最多,共有57位。北京市老齡問題研究中心的王樹新在對這57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研究后發現,這些老人在很多方面很相似,比如生活有規律,經常鍛煉 身體,飲食有節制,心胸開闊,性情溫和,家庭和睦等。王樹新認為,除遺傳優勢外,可能正是這些因素成就了他們的健康長壽。
“應該是經常鍛煉身體的原因吧。”當被問起他的健康長壽“秘訣”時,畢德本這樣對記者說。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退休后,他就堅持天天步行到三站地以外的地壇公園鍛煉身體。“我原來右腿膝蓋患有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喏,你看現在還不是一樣走路?”說著老人還特意站起來在房間里走了一圈。
而對北京崇文區的另一位百歲老人王秀亭來說,家庭的和睦、兒孫的體貼和照顧則是她長壽的重要原因。這位跨越了三個世紀的107歲老人至今最引以為榮的就是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和睦家庭,在這個四世同堂的六口之家里,老人每天都是笑呵呵的。 人口學專家、中國老年學會會長鄔滄萍教授認為,除優良的遺傳因子具有積極作用外,長壽的關鍵在于個人科學的行為方式與人們創造出良好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勤認為,老年期的健康是個體過去幾十年健康狀況的積累與沉淀,帶著多種疾病和軀體功能受損的狀態進入老年期,根本無法實現無疾而終。只有嬰幼兒、青少年、成年各生命階段都保持健康的人,才能有望達到“健康長壽”這個人類永恒追求的目標。
100歲的老太太興趣廣
這是西工區東下池村的一個普通小院,大門上方懸掛的“百歲壽星”匾額告訴所有人——人生期頤不是夢。還沒進門,就聽見院內有人唱戲,記者循聲走近發現,高聲吟唱者竟是百歲高齡的符群老太太。
仔細打量眼前這位老人,一襲紅色錦衣,一副大大的眼鏡,滿臉燦爛的笑容,很是陽光。而老人清晰的思維、流暢的表達、洪亮的嗓音,更是讓人驚異。
談起老人的養生之道,她笑著說:“啥時候都閑不住,啥事都不往心里擱。”
1、“一輩子就沒閑下來過”
“老人一生熱愛勞動,下地干活、操持家務,一輩子就沒閑下來過。”符群老人的長子、81歲的張壽坤告訴記者,100歲高齡能有這么好的身體,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人年輕時候艱苦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既鍛煉了身體又磨煉了意志。現在雖然過了百歲,平時凡事還是親力親為閑不住。老人在村中年齡大、人緣好、威望也高,還是熱心腸,平時哪家鬧矛盾了都是請老人去說和。尤其是誰家小兩口吵架鬧別扭了,她經常上門勸解。
一有空,老人還喜歡到處走走逛逛。老人最喜歡牡丹,每年花會都要到公園賞花拍照留念。“別看俺媽是小腳,走起路來我都跟不上她。”張壽坤告訴記者,老人74歲那年還到北京爬長城、登萬壽山,陪著去的兒孫們都走不動了,老人卻一點倦意都沒有。
“我身體可好了,一輩子感冒的次數都能數得過來,吃藥啥滋味早就忘了。”老太太自豪地說。
2、剪紙唱戲健康多
談及老人清晰的思維和洪亮的嗓音,符群老人拿著自己的一幅剪紙作品笑著說:“我這腦子不糊涂不生銹,全靠這剪紙和唱戲。”
“過去逢年過節或婚喪嫁娶,都要貼剪紙。”老人告訴記者,她小時候就從上一輩那兒學會了剪紙,再加上自己愛動腦筋,剪得樣式新,很多人經常到她這里要剪紙。后來剪紙不流行了,她就自己剪著玩,圖個高興。老人現場拿了張紅紙折好,接著拿起剪刀細細地擺弄一番后,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就“新鮮出爐”了。
老人還特別喜歡唱戲,尤其是豫劇。“唱戲要經常練嗓子,而且要‘用氣’,不能有雜念,每次唱完都感覺渾身舒暢。”老人說起戲曲一臉的興奮,只要一唱戲,什么煩惱、憂愁都忘了,心情愉悅肯定能長壽。央視的戲曲節目、地方臺的“梨園春”等播出時間,老人都記得特別清。
另外,符群老人告訴記者,她現在有什么為難的事從不憋在心里,也從不與人因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什么事吃點虧,想開點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心寬是老人健康的又一秘訣。
據張壽坤介紹,老人吃東西從不挑食且生活特別規律。一日三餐多以粥食和蔬菜為主,每天早上都是沖一碗核桃粉,前幾年牙還好的時候老人還喜歡吃牛肉。老人的作息時間也很有規律,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8點睡覺,雷打不動。
采訪心得:
釆訪走路、沐浴陽光、汗流浹背、鍛煉身體、活絡筋骨、有利健康;站在百歲老人面前,編者就是個孩子,聆聽養生之道,沾了仙氣,頗有得了長壽秘訣之感,心情能不愉快?
其實,人活的是一種精神。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云煙。身體好,心情好,一切都好。釆訪百歲老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