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強勁復蘇,美元大量回流,將使發展中國家失血,從而爆發類似過去幾年歐美國家的次貸危機。
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歐美發達國家次貸危機以來,僅美國4次QE放出的3.4萬億美元,流向發展中國家,就使得中國、印度、印尼、巴西、南非、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出現突飛猛進的增漲。
這些發展中國家獲得大量美元后,需要供應相當的本國貨幣到市場上流通,使得發展中國家在過去幾年里,出現過度消費和信貸的癥狀。如今,QE規模最大的美、英經濟增漲強勁,大量資金回流。已使巴西、印度這兩個新興經濟體出現失血癥,土耳其、南非的狀況也不佳,1998年相續出現過嚴重金融危機的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阿根庭、俄羅斯等狀態也不佳。
據媒體報道,從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今年5月22日首度提到QE退場議題后,敏感的國際資金即已開始大幅移動。自今年5?22至今的三個月來,世界各不同地區的新興市場,皆呈現相對于美元的貶值。南非貶值7.1%,土耳其8.9%,印尼10.7%,巴西13.3%,印度最嚴重,貶了16.8%。繼土耳其與巴西之后,印尼亦于8月29日宣布加息,也因此暫時止住貶值趨勢。
盡管,中國的李克強、新加坡的李顯龍等總理都說亞洲國家外匯儲備足、還有清邁協議的一覽子貨幣協議保障,不會再出現類似1998年亞洲四小龍金融風暴,俄羅斯和阿根庭的情況也遠好于當年。
但是巴西、印度、土耳其和南非呢?這些新興經濟體去年的GDP就已大幅下滑,通帳高企,已經處在危機邊沿。QE退出之時,也將是他們危機爆發之日。屆時,亞洲小國們,也難保全身而退。
在美國次貸危機的時候,中國推出了4萬億投資,幫助國內產業快速向三、四和內地轉移,以免被越南、緬甸和非洲的新興國家潛貸。雖然,穩住了中國經濟下滑之勢,但也給地方政府留下了巨大的債務壓力和新城建設沫泡。還好的是,溫總理極盡全能壓住房地產需求和開發商融資,這為李克強推出城鎮化、舊城改造留下了足夠的拉內需空間。
要知道,1998年朱镕基總理應對亞洲金融風暴,拉動內需最大的一塊就是啟動住房貨幣化改革。如今,城市住房需求已經挖掘殆盡,需要通過更復雜的制度改革進行城鎮化,讓更多農民進城買房。必要的時候,可以開放十幾個全國人民趨之若鶩的限購城市購房,甚至采取類似蕪湖的購房補貼政策。
正在召開的大連大沃斯論壇,李克強總理請來了世界500強企業的絕大多數高管,并對他們大論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和自貿區建設,實際就是一場高規格、高層次的招商引資,目的是吸引更多世界500強企業到中國來安個屬于發展中國家的第二個總部。
因此,中國要趕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國家次貸危機之前,加大改革開放,爭分奪秒地推出自貿區,引進更多先進的現代服務。然后,讓一線城市的產業可以梯級的向二、三、四線轉移。其間,舊城改造也能起促進產業梯級轉移的良好作用。同時,保住城鎮化一起,鎮補上一輪巨大的新城建設沫泡。
如此,在危機來臨之時,中國可以再推出以一、二線城市的地鐵、機場、學校、公園、醫院為主的新一輪投資計劃,來對沖新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幫助更大能力承接發達國家經濟增漲后,外移的產業。
在中央政府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之下,合理運用財、稅政策和國企投資,中國經濟總能轉危為機,乘風破浪。

從有管制的匯率制度,這點就能看出中國政府在經濟自主權方面為國謀利的能力。由于,大額外資進入國內,都需要有合理項目投資這點,使得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承接的都是外匯、股市的高周轉熱錢,而中國承接的則是項目股權、企業股權、不動產收購等中長期投資;當他們緩慢退出時,中央政府可以通過加大財政投資來穩定局面。
人民幣離岸交易制度也是個例證。他保障國內金融安全穩定,又能夠讓人民幣快速國際化試驗的風險轉移到金融發達國家,依靠他們先進的金融體系來消化人民幣國際化的風險。因為,大量外匯進來需要多兌付同等的人民幣,讓這些人民幣流到海外,可保持國內物價穩定,這些外資退出時讓海外人民幣回流就可以起到有效地沖。既能因為是離岸交易,這些在國際上匯兌和炒買炒賣的風險,可以跟國內金融系統隔離;人民幣即國際化了,又不給還相對脆弱的中國金融系統造成沖擊。
逐步開放和風險隔離的制度設計,是中國經濟保持穩健增長的根基。國內財政和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是幫助中國經濟能夠逢兇化吉的良藥。
由此可見,經濟實力更強的中國、管理能力更豐富的新一屆政府,可以讓中國經濟走的更穩健有力。
那么,即將爆發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危機,會給中國經濟增漲帶來負面影響;但也留給中國更多承接發達國家產業的機會,危機帶來的大綜商品價格低廉也能給中國經濟建設提供更多資源保障。
不過,這將是一個產業升級轉型、苦煉內功的時期;也是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時期。跟上產業升級的企業和產品,獲得更多發展和更高市場認可,但也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和產品會被淘汰出局。
房地產業在經歷了2008年這一輪的爆發性增長之后,企業和產品也都走到轉型升級的關健口。
雖然,一、二線人口吸引力較大的城市,在調控兩年之后,重新恢復了需求動力;并在開發商積極擴張,高價拿地王的推動下,需求過度釋放,房價上漲偏快。但是三、四線及縣級以下區域的房地產,仍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溫州取消限購沒幾天,蕪湖就重新推出了3月份被叫停的購房補貼政策。貴陽、鄂爾多斯、包頭等地,更是在規劃更全面的新招,應對“鬼城”問題。
實際上,近期搶地最瘋狂的是未上市和希望高杠桿做大的中小地產企業。他們主要土地蓄備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需要獲得些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地,為即將開閘的房地產上市融資,做資產優化和包裝;如融創、融信、陽光城、建發等;融資需求不是非常迫切的大型地產商,拿地仍然比較謹慎。
因此,購房者應該保持定力,盲目追高只會增加風險。
至于,未來的房地產走勢,將和中國經濟一樣,在進一步的改革創新中穩步前進,逆市優勝劣汰加速也是必然。
這就意味著,除了大量經驗能力不夠突出的開發商會被市場淘汰;大量產品能力不夠優越的樓盤也將賣不出價格(實際上,今年像閔行星河灣、東海御庭、遠洋博堡等供大于求或產品力差的樓盤已經大力折價或滯銷)。只有那些整合服務力度更強的優質地產商會進一步壯大;只有那些更高投入、品質更優且符合更高需求標準的樓盤才有溢價能力。
所以,對購房者來說,新經濟危機的未來幾年,將是一個供應能力上升、優質產品疊出、房價穩定的時代。努力奮斗,讓自己與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持同樣的上升力,未來幾年內買房、買好房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