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強化“去投資”,透露調控手段傾向長效調控機制
“京七條”加大自住型商品住房市場供應量,自住型商品住房銷售均價,原則上按照比同地段、同品質的商品住房價格低30%左右的水平確定,從執行層面的角度來講,該政策規定對于自住型商品住房購房人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后,原則上5年內不得轉讓。購房人取得房屋所有權證5年以后轉讓的,如有增值,應當按照屆時同地段商品住房價格和該自住型商品住房購買時價格差價的30%交納土地收益等價款。購房人將自住型商品住房轉讓后,不得再次購買自住型商品住房。這一舉措滿足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居住需求,緩解房價過快上漲的壓力。
從“京七條”的調控特征來看,首先,整體調控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政策、高端有控制”的總體思路,繼續堅持“去投資化”,呈現出定向寬松中 “階段性”局部收緊,政策執行總體較“溫和”,仍然鼓勵自住、改善型需求;第二、通過增加中低價位的市場供應、改變供求關系來調控市場,市場化導向來調節供需比較明顯,沒有更多的行政化手段和措施;第三、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發布,透露出更多未來政策調控的方向和信號,今后調控政策會逐漸向市場化、經濟化轉變做過渡,為樓市長效性調控機制做鋪墊。
深圳:具體政策落地,旨在實現房價控制目標
10月11日,深圳針對持續上漲的房價,房地產宏觀調控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公布了穩定房價的八項措施,涉及土地供應、銀行信貸、安居房和保障房建設、商品房預售等多個方面,其中第三條是“加強差別化信貸政策執行力度,人民銀行要抓緊研究調整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時隔二十幾天,深圳提出的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可以看作是“深八條”的具體落地政策,“深八條”中的利率暫時未有調整。

在接近年底這個時點,深圳略有收緊政策面,很可能是為了全年房價控制目標的達成。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從1月的3.3%不斷提升,至今年9月已高達20.1%。而深圳在年初提出的商品住房價格漲幅控制目標是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速度,去年這一數值為8.6%。如果在未來兩月還不采取一定措施對當前飛速上漲的房價加以遏制,該市的調控目標恐難實現,所以深圳近期出臺了相應舉措,無論最終房價目標實現與否,都是對中央層面的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