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命運的微妙平衡,生活總在給你一擊致命傷后,再奉送一粒糖果,但必須在撐過致命的危險期后,才有資格品嘗糖果的滋味。
劇情不壓抑、不狗血
《烏云背后的幸福線》講述了一對飽受精神問題折磨的男女主人公逐漸幫對方走出陰影,修復與親人之間的關系,并試圖重新面對生活的故事。布萊德利·庫珀扮演的帕特,患有躁郁癥,妻子偷腥跟人跑了,他還偏執相信自己的婚姻有救,詹妮弗·勞倫斯扮演的蒂芙尼,因為丈夫去世有性癮癥。這一對慘情人的相遇可以拍得很文藝范,但喜劇功底深厚的導演大衛·歐·拉塞爾安排的這一出“女追男”的戲碼,每一次爭吵、較勁都火花四濺。
影片戲劇結構簡單,沒有一點設計是關于情緒的渲染和高潮的涌現,但是整部影片,營造出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味道,在平鋪直敘背后,使得影片最后男女主人公的相愛和對白變得溫馨十足。特別是最后比賽那段舞蹈,兩人已經完全融入了彼此,不光是動作的一致,每一個你來我往、情愫暗涌的表情都顯得濃情默默,堪稱本年度最完美的愛情片段。除了兩名杰出的主演,一眾配角演員也是各自各精彩,特別是老“戲骨”羅伯特·德尼羅,他的一系列迷信言行自然成為了一個個不大不小的笑點,與兒子看似簡單又糾纏不清的父子關系讓人唏噓不已,最后他對著兒子流淚剖析自己不知道去表達關愛的一幕,輕而易舉把他的高度從《拜見岳父大人》之類的爆米花喜劇中提升出來。片中每個人多少都有些毛病,被生活壓力壓出焦慮的鄰居、強迫癥又迷信的老爸,導演都用特有的喜感方式處理這些生活中的小疙瘩,使人覺得片中強迫、抑郁、暴躁情緒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擴大版,十分貼近觀眾。
發自心底的笑意
大衛·歐·拉塞爾是一個喜劇功底很厚的導演。在他所有的作品里,即便是像《斗士》和《奪金三王》這樣的純爺們片也不乏一些輕松幽默的段子。而在《烏云幸福線》中,拉塞爾這回來了一次情感大爆發,把他熟練的鏡頭和機關槍式的對白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讓電影擁有極高的戲劇性。并且不同于老套的“約會電影”或是爛俗的R級喜劇,《烏云幸福線》試圖擺脫由好萊塢在上世紀30年代所建立的類型片框架,拉塞爾在影片前段對角色的性格塑造堪稱神來之筆。
大段大段的臺詞讓觀眾一邊對角色的性格有豐富的認識,一邊又能很專注的進入到故事當中,基本上不會出戲。另外影片里有許多風格化的鏡頭,這些鏡頭也進一步的加強了電影的戲劇效果,讓觀眾可以發自內心的大笑,而不是單純的做面部表情。
詹妮弗·勞倫斯霸氣十足
該片另一個得獎的熱門獎項是最佳女主角:詹妮弗·勞倫斯。兩年前,這位90后已經用自然內斂卻打動人心的表演第一次提名奧斯卡影后,期間還有2012年的商業大片《饑餓游戲》,使她成為年輕人推崇的偶像。她的簡歷上不僅有獨立佳作《冬天的骨頭》、票房大賣的《饑餓游戲》和《x戰警前傳》,還有名利雙收的《烏云背后的幸福線》,絕對是頭腦冷靜、星途無量的小妮子。
此次要塑造一位突陷困境的年輕寡婦,比布萊德利·庫珀小15歲,因此,導演拉塞爾一度認為她過于年輕。即使第一人選安妮·海瑟薇因檔期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崛起》沖突退出,蒂芙尼一角仍是影片三大問題人物中敲定得最晚的一個,先后試鏡的女星究竟有多少,導演自己都不記得了。而勞倫斯通過試鏡,在最后一刻成功說服導演,拉塞爾事后對《好萊塢報道者》說,勞倫斯表演起來“超越了她的年齡,可以看作20歲,也可以是30、40歲?!彼龢O致、尖刻的語言把你堵得喘不過氣,后面掩藏的細膩情感又讓你為之動容,甚至和羅伯特·德尼羅對峙的一幕戲,也毫不怯場,霸氣十足,產生的戲劇化學反應溢出銀幕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勞倫斯對跳舞一竅不通,經過舞指曼迪·摩爾為期兩周的集訓,最終得以成功演出,倒正好符合片中舞蹈比賽時兩位主人公“及格萬歲,多一分浪費”的參賽要求。
TIPS:
此類關注生活、表述情感的美式治愈系影片,觀眾都太不陌生,光片名都能說出一堆,而這類題材中的佳作,每每都散播出些許新的味道,令觀者感同身受,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慰藉。這部《烏云背后的幸福線》有著可以預期的劇情,卻也因其中的細節引發觀眾共鳴,其中的滋味大約是在酸澀中還帶著點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