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下午,朝鮮派駐中國負責投資事務的最高領導人、朝鮮合營投資委員會副委員長金鐵鎮從高麗宮與若干中國商界人士走出來,一一握手送別。朝鮮官員在與中方人士打交道時十分客氣。也許,這是以某種姿態來消除之前有民營企業家在朝鮮投資“不如意”的影響。
“我們還沒有在朝鮮投資,今天來參加活動主要是看看有哪些投資機會。”一位企業家順口說道。的確,對于朝鮮來說,很多企業家都知道它是一個未開發的投資洼地。但另一方面,它的信息不透明,投資的機會和風險究竟在哪兒,讓人很難把控。國內一位知名的國際問題專家評價說,“朝鮮的經濟數據你都不知道,你如何研究?”目前來看,同內投資朝鮮的信息,主要是靠朝鮮官方招商方面釋放的信息和企業家實地考察的信息。
浙江朝翔進出口有限公司總裁崔東元在朝鮮做投資,已經將近20年。他賣過鐵礦石,收過廢舊紙箱,后來還投資過軟件開發。最近,他和他的朋友們在朝鮮爭取到了平板電腦的獨占權。
“不懂朝鮮語,在打交道當中,意思傳達當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果(投資的)事情出現問題,意思傳達出問題的概率在80%以上。”崔東元說:“投資朝鮮必須了解朝鮮,按照我們的思維跟朝鮮人做事,永遠做不好。”
“投資者以經濟效益為目的,而朝鮮目前在經濟效益前面有一個政治的業績問題,一個廠長、一個企業,首先考慮的是政績而不是經濟效益。兩者的想法不同,所以在商談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崔東元說。
律東元告誡去朝鮮投資的中國企業家,不要在朝鮮說改革開放,“很多人去了朝鮮就跟朝鮮人說你要改革開放,你才有生存之路,朝鮮人認為這相當于是對他們國家的侮辱”。
2012年9月22日,一家名為“中國海外投資聯合會”的民間組織,與朝鮮投資事務所共同發起第一個針對朝鮮投資的專項基金,基金總規模為30億元人民幣。
在“投資朝鮮專項基金”成立現場,朝鮮合營投資委員會投資處處長崔成進表示:“對于我們朝鮮來說,改革開放早就已經開始了,從歷史上來說,建國以來一直搞改革開放。但對于朝鮮人來說,‘改革開放’是兩個概念:第一個是中國人(我們的朋友)說的改革開放,第二個是西方國家說的改革開放。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們心里有數,就是再怎么發展,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去發展;西方國家要我們改革開放的意思,就是要反對我們社會主義的制度,反對勞動黨的一切領導。”
“在朝鮮,我們經常說的是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崔成進強調。
另一位在朝鮮投資的民營企業家介紹,中國企業在朝鮮投資“虧本的多一些”。“總體來講,企業家對朝鮮現況,很多人有顧慮,可以說占60%以上吧。朝鮮在經濟上的法律法規不健全,他們對整個市場經濟不是很了解。”目前,朝鮮國內大多數場所無法撥打國際電話,朝鮮國內和國際電話網絡分隔。朝鮮對外匯匯率實行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這兩種匯率差異較大,企業需認真核算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