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內地好吸金
2012年的最后一個周末,在廣州天河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宴會廳里,“麥玲玲風水堪輿講座”正在舉行。能容納約800人的宴會廳已經坐得滿滿當當。她1小時的講座從面相解密開始,以蛇年運程結束,中間還穿插了多次的互動。只要你說出自己的出生年月和時間。她就能現場批命,告訴你五行中缺什麼,在新的一年里需要注意什麼。觀眾們的反應極其熱烈。每當有機會讓麥師傅贈言、看相,大家便會踴躍地舉手,甚至直接奔向舞臺。
玄學相術在中國大陸地區曾經是一種禁忌,如今又成了時髦話題。這些年每逢周五周六,麥玲玲就北上內地做風水講座,連她自己也記不得做過多少場了。年關時分更是她一年中最忙的時候,不少企業請她來做新一年運勢的講演一一這一場便是平安銀行對高端客戶的答謝會。
麥玲玲在內地每場活動的價格最低是八萬元,“越往北價格越高”。如果活動地點在長春或哈爾濱,那每場的費用則需十五萬上下。而內地頂尖風水師一場活動的最高價也只有三五萬。即便如此,麥的日程也已經排到了三個月后。
超高的價格說明了麥玲玲在內地的人氣。近年來,麥更是集中北上發展。目前,她的客戶超過八成來自內地。究竟每年她能從內地吸金多少是商業秘密,但在香港報刊對其“投資經”的報道中,我們還是能夠“窺見一斑”:“2012年,她不僅以2000多萬港幣的價格進駐香港貝沙灣,還在深圳觀湖園買下了一幢三層別墅(市值逾千萬人民幣)。”
“大陸的老板最大方”
麥玲玲用帶著港味的普通話說,“我感覺內地的朋友接受起來很快。”她曾總結說,大陸人更喜歡從香港過去的風水師,因為香港風水師經過包裝,顯得更專業,更切合這個時代的特征。
請麥玲玲做講座的公司很多,保險公司、銀行、黃金公司、房地產商、美容院等等。她大部分講座針對的都是企業客戶,也有些講座是為公司內部進行培訓。比如,她曾為光大銀行的人力資源部進行培訓,教人力資源官們如何通過面相了解員工性格。她不止一次地說過:“大陸的老板最大方。”他們很少和她談價錢,不會斤斤計較,而且總表現得熱情、慷慨。
事實上,麥玲玲進入內地市場也是緣于內地老板的“大方”。2002年的一天,麥玲玲接到一個內地老板的電話,希望她到溫州看風水。當時麥根本不知道溫州在哪里,一口拒絕。這個老板鍥而不舍打電話給她,于是她便開價30萬。想用高價嚇退對方。沒想到對方竟一口答應。
溫州之行讓她發現了內地市場的潛力。整個中國都在高速拆遷、圈地、蓋新樓,于是,她在內地請了助手,把自己的資料印成宣傳冊在房地產公司分發,宣傳風水的作用。
為了表達誠意,顯示財力,大陸老板們往往會請麥玲玲去一些相當高檔的場所。一開始這些經歷會讓她感到吃驚。還是一個溫州老板,看完風水后,要安排麥玲玲住酒店。但他認為溫州沒有好的酒店,就直接送她去上海住。晚上吃飯,他帶著麥玲玲去了上海郊區一個地方,吃大閘蟹、吃血燕。那地方之寬敞讓她感到十分驚訝,整層樓就只有幾個人:官員、老板和她。而現在,她已經對這種豪華的“便餐”見怪不怪了。
有時熱情的內地老板們也會向她提出更多額外的要求,比如請她“順便”和某領導吃個飯,看看相,擺個陣。
“不能不商業,也不能太商業”
麥玲玲將自己的生意大致分成四部分:B2B、B2C、吉慶堂和出版物。
B2B指的是對公司業務,除了講座以外,她主要是為一些公司進行風水堪輿咨詢。大陸的房產開發商是這塊業務的主要客戶。據香港《智富雜志》披露,2011年底,麥玲玲為房產開發商做一個樓盤風水策劃項目的價格在60萬至70萬港幣。
B2C指的是對個人的業務,主要包括八字算命、流年、擇吉日、起名等。不過如今她在香港的時間很少,不相識的普通人請她算命測字需要等待一年左右。
吉慶堂是麥玲玲2011年2月開始的新生意,主要銷售由她設計的開運裝飾品。未來,吉慶堂的開運飾品、工藝品將在她的生意里占有更大的比重。在她看來,零售開運產品可以做代理,做連鎖店,將有可能開創出風水服務所達不到的大局面。
每年麥玲玲還會定期出版風水書,這些書在大中華地區銷售,也給她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從經營模式上看,麥玲玲的生意還是一種工作室的形式。她在香港的辦公室只有兩個半員工:一個跟著她跑的助理,一個看家的文員,還有半個是在家工作的媒體報道整理員。在深圳公司的雇員稍多一些,6個人,主要負責吉慶堂的工作。
大陸的市場那麼大,為什麼不試試擴大經營?就像新加坡新天地集團,這家風水公司通過連鎖經營于2012年6月在倫敦上市。
“風水和其他的業務有所不同!”麥玲玲把風水師比作私人醫生:“如果你習慣了一個醫生,哪天他不在,你就不會找別人看病了。”她覺得風水公司上市其實很難。“如果風水師有信任自己的客人,也不用和公司綁在一起,自己做豈不更好?”而且太過商業化對于風水師的發展也不利。
她說,“太多的商業因素反而會讓相信你的客人感到不快。”老客戶們可以隨時給麥玲玲打電話,問很細枝末節的問題,比如可不可以去喪禮,打什麼顏色的領帶,幾點出門,往哪個方向走等等。
麥玲玲說:“做風水,不能不商業,也不能太商業。”
正是因為這種理念,她會免費為香港電臺做風水節目,免費在電影、MV里客串,還會在新浪微博發風水理論,免費回答一些求助者的信息。
大師與騙子
麥玲玲一開始給自己定位要做女孩子感情方面的專家。為了能在市場上有個固定的形象和定位,她一直堅持穿紅色的衣服工作、出鏡。而一旦進入市場之后,其他領域的業務也就順理成章地拓展了開來。
成名后的麥玲玲備受喜愛也備受爭議,認同她的人稱她為大師,對她的判斷深信不疑;不認同她的人則會認為她只是個能言善道的“江湖騙子”。
但她認為算命更多的是幫助人了解自己,調整心態。
傳統上,風水師在給人看風水或者批命時,常常只告訴人們怎麼做,不告訴人們為什麼。但麥認為,比“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人們“為什麼”。
“我講的‘風水’是可以解釋的,有學理去支撐,”她給我舉例,“比如我們說犯太歲不要探病問喪,就是因為在犯太歲的年份,人的情緒比較低落,容易受到不好因素的影響。醫院、喪禮悲傷的氣氛都容易使人低迷、生病。”不過為什麼犯太歲的人會情緒低落?她沒有進一步解釋。
后來,在一篇香港的報道中我看到了麥如此強調風水背后學理的原因。在那篇報道中,她對記者說:“我們北上看風水要講環境學,如果導致人迷信或有宗教成分便會犯法。這條底線要守得好緊。如電視臺節目,不可講太迷信的東西,就要用科學理據去包裝?”確實,在中國的公共空間里,風水、算命、玄學仍然是個禁忌的話題。如何呈現這一話題是麥慎之又慎的底線。
她也承認自己會有壓力感。“他們(客人們)在做每一個重要決定時,你都和他們在一起。”她說,“今年我的一個客人競選香港會計師工會的主席,請我擺風水陣。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他太年輕選不上,雖然擺了之后他選得很好,但其實他選的時候我都很緊張!”
官員和商人現在是麥玲玲在內地主要的兩大客戶群。常有官員拿著名單找她討論提拔、升遷的問題。“越升到上面,就越會擔心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