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中段的時候,我校進行第九套廣播操比賽,我班獲得年級第一名,學生們歡欣鼓舞,向我要“獎勵”。這讓我想到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下面,我就結合本次校廣播操比賽,談談班級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幾個注意點。
首先,超越事情本身做事情。
當學生向我這個班主任討要“獎勵”時,我馬上想到的是,我們是為廣播操比賽而比賽,為“獎勵”而比賽嗎?不!不應該這樣!班主任工作,在很多時候,應該超越事情本身來做這個事情。
比賽前,我在班級講話時,講到了廣播操比賽。
“為什么要舉辦全校的廣播操比賽?學校方面,當然是為了推廣第九套廣播操。我們為什么要把廣播操做好?首先,做好廣播操,最直接的是,對我們身體素質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我們沒有感覺到做廣播操對身體的好處,關鍵在于隨便應付,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如果平時做廣播操不是很認真的同學,連續兩三天認真地做廣播操,做到位,就會感覺效果明顯。特別是在我們高度緊張的高三復習階段,身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此我們需要做好廣播操。其次,廣播操比賽有一個獎勵機制——能夠為運動會加分。我們班同學的運動素質不是特別好,在激烈的田徑賽場上,我們很難占據優勢地位,而做好廣播操,我們的條件是具備的,認真對待,可以彌補田徑場上的不足。再次,廣播操的質量,體現了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的行為習慣和精神狀態。一個連廣播操都不愿認真對待的學生,會認真對待學習嗎?難度很大。一個學校,廣播操做得亂糟糟,學生可能考出好成績嗎?不可能。一個不會認真對待廣播操的學生,在今后會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生活嗎?我也只能說,難度很大。所以,看一個學校的出操,可以看出一個學校的整體風貌,可以看到這個學校學生的未來。”
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訓練的時候認真投入,在最后的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比賽的第二天,我把比賽錄像放給學生看,并向他們說明:一份投入,一份產出,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我們認真投入,都會有較好的結果的。
向學生說了那么多的道理,最終的落腳點和歸宿,是讓學生明白“一份投入,一份產出”,而學生在廣播操比賽時獲得的好成績,只是副產品而已。
現在的高中生,為高考而學習的人很多,為找好工作、賺大錢而學習的很多,說白了,就是為學習而學習。這樣的學生,眼界很窄,格局很小,今后取得較大成就的幾率也不會很大。所以,贊科夫說,“任何教育,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體驗都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需要超越事情本身來做事情,就像落實教學三維目標一樣,關鍵不在于知識,而在于在落實知識、提升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其次,落實與堅持很重要。
我在比賽前的講話,獲得絕大部分學生的認同,思想工作做好了,但這遠遠不夠,要達到目標仍需付諸實踐。
第二天,我將提前準備好的國家體育總局提供的第九套廣播操完整版視頻播放給學生看。這視頻中,既有動作演示,又有分解動作講解,還有一段在北京鳥巢前進行的群眾性廣播操表演。在這將近30分鐘的視頻播放過程中,學生不僅再一次把握第九套廣播操的正確動作和要求,而且體會到了準確且整齊的廣播操表演所產生的美感。
30分鐘后,我將學生帶到藝術樓大廳進行訓練。在這里,學生可以通過墻上的鏡子看到自己的每個動作,與先前視頻里的動作進行對比,不斷糾正自己的不足。人總是有惰性的,雖然思想上認識了,但實踐中,總有個別學生比較散漫。于是,在班干部進行指揮訓練時,我拿著照相機拍錄像,督促每個學生認真訓練。
比賽的前兩天,在課間操的時候,我站在隊伍中間,提醒個別動作不到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第二天的體育課,班干部又配合體育老師進行了訓練,學生們還決定了比賽時如何搭配校服。
從播放視頻,到訓練錄像,再到課間操督促,都是落實和堅持的過程。現在的學生,說起道理來,往往比我們老師、家長厲害得多,但具體到實踐時,卻有心無力了。所以,我的一位學生在“半月談”中這樣寫道:“試問學生最大的特點是什么?不是知識水平上的不足,而是自制力上的不成熟。請不要說我們應該自覺勤奮起來,如此要求不應該是一個務實的班主任考慮的。”所以,一位老師說:“再好的稟賦,就是因為他是孩子,都有愛玩放縱的天性。如果班主任認為自己把該說的說了,該做的做了,就靜等學生把好的結果呈現,那可就是這班主任太天真幼稚了。”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需要采取各種各樣的辦法,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加強落實,并不斷實踐中持續堅持。
再次,一個都不能少。
在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情必須講一講,就是參加人員的問題。學校規定,參加廣播操比賽的同學,不得少于班級人數的90%,但我堅持要求全體參加,雖然最后有位患有小兒麻痹癥、腿腳不方便的同學未參加。
這個要求,基于這樣一些考慮:第一,這是一項集體活動,只要是本集體成員,都應該參加。第二,如果為了一個較好的結果,將部分同學排除在外的話,就是將他們置于被忽略和遺忘的角落里,這些人,要么產生“我笨,做不好,大家不看好我”的想法,要么產生“我做不好,就不必參加了,自己玩玩多爽”的想法。無論哪種想法,都沒有落實“不拋棄、不放棄”的要求,都沒有真正落實“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理念,不僅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而且對今后班集體的建設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在班級集體活動中,應該盡可能讓全體同學參與,即使個別同學表現得不是那么理想。
(作者單位:浙江江山中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