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路上的跋涉者,回望二十多年的教育歷程,盤點一路走來的得與失,我對教育教學或多或少有些感悟。深知無論是教師的成長,還是學生優異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一個“勤”字。教師不勤,就不會有豐厚的學術素養,對知識的理解、把握就會欠火候,能力和水平只能停留在低層次上。學生不勤,就難以將學習提升到一個極致的境界。當然,勤,是取得成績的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就是思,勤奮加思考更容易使一個人取得成功。
勤思,是當一個好老師的關鍵。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善于讀書學習的人,優秀的教育理論書籍、教育教學刊物中蘊藏著智慧的結晶,閃爍著真理的火花,需要經過教師的深入思考與捕捉,才能被挖掘和汲取,使其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同樣閱讀一本書、觀摩一堂課、聽一次專家報告,有的教師收獲大,有的教師收獲少,有的教師只是湊湊熱鬧,根本談不上收獲。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是否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也就是看開動腦筋的狀況如何。有人能從一粒沙子中看到世界,從一個細節中窺見某種教育教學奧妙,這便是思考的結果。
勤思,還要有鑒別。各種教育論著良莠不齊,目不暇接的教育類文章也難見精品,令人眼花繚亂的教育模式,也未必能“放諸四海而皆準”,誠如有人所說的,發光最亮的未必是真金,喊得最響的未必是真貨,流傳最廣的未必是真理,炒作最熱的未必是真經。“盡信書不如無書”。當下,教育理論與實踐大大發展了,有些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問題甚至更為復雜了,需要我們認真思考。關于教與學關系之爭,關于教學方法的選擇,關于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等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又需教師保持清醒的頭腦,慎重選擇、運用。
勤思,不僅要善于思考,還要勇于思考,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書,不唯風、不唯眾。世界上沒有“句句是真理”的人或書。并不是地位越高、名氣越大的人,掌握的真理就越多;不是上了書的、刊發在報刊上的道理,就必然是對的;也不是“風向”所指處,就是真理所在處;更不是大家都在講的和肯定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上的突破與創新,離不開善于思考的教師的勇氣。
勤思,既寓于研讀中,也寓于實踐中。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提倡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統一。教師在讀書學習、思考感悟中,要善于把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不要封閉在辦公室、教室里,要找機會搞點調查研究,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學看教學。因為有些知識能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啟發,會讓我們另辟蹊徑,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有人曾說,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是勤于思考的人的世界——避免平庸的必要條件就是勤思。
(作者單位:山東海陽市教育體育局)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