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壽過百歲的老人在中國不在少數, 一個人的生命主動權很大程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養生得法,保健有方,便可延年益壽。大量百歲壽星的養生資料表明,一些百歲壽星的生活習慣與眾不同,吃住起居,愛好習慣頗有獨特,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似乎已成為他們的養生絕招。
調查一:“繡花鞋”奶奶
姓名:李桂香
年齡:104歲
籍貫:益陽市桃江縣武潭鎮青山村
百歲秘訣:熱愛勞動、心態平和、家庭和眭、生活規律
被資江和桃花江環繞的青山村,氣候溫和,風景如畫。李桂香老人就生活在這個天然的大氧吧里。
生于清宣統元年(1909年)的李桂香已有104歲高齡,卻依然思維敏捷,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口齒清楚。老人的娘家在安化,一共育有三個子女。目睹了百年風云變幻的李桂香,現在是這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老壽星。
活到了104歲,身體還這么好,說起李桂香老人的長壽秘訣,子女們都說這源于母親的熱愛勞動、心態平和、家庭和眭、生活規律。
愛繡花鞋
李桂香每天早晨6點準時起床,起床后便到房前屋后轉轉,呼吸新鮮空氣,然后再到附近的菜園里拔草、摘菜。吃過早飯,老人便開始繡花鞋。花鞋做起來有10多道工序,第一步是做襯布,然后是裁剪、繡花、貼夾里,還要上邊、縫合等,最后是納鞋底,道道工序都很費工夫,但是李桂香卻游刃有余。老人的另一個絕活是納鞋底,飛針走線,十分嫻熟。令人感到驚訝的是,不管是做花鞋,還是納鞋底,李桂香從來不戴老花眼鏡。
心態好不生氣
李桂香平日里很少生氣,她常說:“做人心態一定要好,要學會開心,比如我,繡花鞋就增添了不少樂趣,讓我活得很開心。”老人也常常教育子女:“為人要心胸廣闊,心態要平和,能幫助別人的就盡量幫助,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她說,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就生氣,這不值得。
家庭安樂
李桂香家庭和睦,這在青山村人盡皆知。“她生活在鄉村很安樂,從不羨慕別人家有多少財富,只羨慕別人家身體好,羨慕別人家晚輩孝心好。一家相處和睦,子孫孝順。”鄰居說。
老人的孫兒媳原本在廣東做生意,為了照顧老人,就辭職回了家。她說:“家里有個百歲老人,太不容易了,只要老人家身體好,我們就放心了。”孫輩們也很關心奶奶,一到節假日,就會不約而同回家陪奶奶,老人要是身體稍微不適,孫輩們也非常掛念。
生活好習慣
老人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早上她起得都很早,夏天六點起床,冬天往后推半個小時,即使天氣不好,也一如既往。她晚上睡得也較早,從不熬夜。
李桂芳胃口好,不挑食,吃五谷雜糧,粗糧細糧搭配,還喜歡吃泡菜。那些泡菜都是她自己腌漬的,有酸蘿卜、酸豆角……老人愛吃紅薯,一日兩餐飯,餐餐不離,營養攝取均衡。老人還很愛喝茶水。每天早起都要煎泡一鍋自制的綠茶,然后大碗大碗地喝。看電視或聽戲時,更是茶不離手。
調查二:“剪報”老人
姓名:陳春生
年齡:102歲
籍貫:安化縣滔溪鎮文溪村
百歲秘訣:剪報以延年
在湖南省安化縣滔溪鎮文溪村,住著一位以“剪報”為樂的老人。老人名叫陳春生,已有102歲高齡,他說話鏗鏘有力,走路穩健,背不駝、耳不聾。
陳春生的剪報癖并非徒有虛名。陳老有一個專用于收藏剪報的書房,書房的桌子上堆滿了剪報。剪報內容涉及健康保健、書法、時事政治、天文地理、文化攝影、中國歷史、人文景觀、商界大觀、革命戰爭史等,各類剪報集足有70多本,每本都有上百頁的剪輯稿,堆起來足有1米多高。
剪報《粥書》介紹了近百種營養粥,不少書頁上也都做了標記,陳春生每天晚上都用沙鍋參照著書上的記載為家人熬營養粥;剪報《益陽大地景觀多》用圖片記錄了益陽這座城市自民國以來各個時期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此外,剪報《人民子弟兵風采》、《電影喜劇明星集》、《凈月潭景觀》都是其中的精品。
原來,老人平時酷愛閱讀,每每遇到喜歡的內容,他都會將其剪下來。為了方便查閱,老人把剪下的報紙作了分類和整理,用A4紙把它們貼起來,每張紙正反兩面都貼得滿滿當當的,分別裝在不同的文件夾中,就做成了所謂的剪報。時間長了,子女們發現陳老剪報很有意義,也經常幫助老人收藏有價值的資料。
收藏剪報的愛好已經伴隨陳春生40多年。他說:“我平均每天要花費3個多小時做剪報。剪報既動手又動腦,使自己在晚年老有所學,同時也增加了生活情趣。”剪報儼然成為老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寄托。
說起長壽秘訣,老人哈哈一笑:“我沒有什么長壽秘訣,但要說有什么特別愛好的話,就是愛看報,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剪下來裝訂成冊,慢慢閱讀。如果一天不看報,總覺得還有點事兒沒有做完。”
調查三:百歲能種地
姓名:田玉龍
年齡:120歲
籍貫:鳳凰
百歲秘訣:運動、合理飲食、樂觀心態
在山清水秀的鳳凰古城,有一位遠近聞名的百歲老人,在2010年最新全國壽星排行榜中,她名列第九,被列為湖南省年齡最高的老人。這位榮登“中國十大壽星”榜的湖南最長壽老人就是現年120歲高齡的土家族老人田玉龍。
田玉龍110歲以前還能種地,基本上能自食其力。2003年,因家里著火,家宅被付之一炬,老人才答應外孫女滕召珣到縣城養老。3年前,老人因腿瘡而患病,治愈后,腿腳不像以往利索,身體也沒有以前那么硬朗了。不過,她仍然堅持每天澆花、掃地,到走廊上散步,或拄著手杖在家人的攙扶下爬屋前的臺階。 老人一天吃兩餐,早餐在上午9時左右,晚餐在下午5時左右吃,餐餐都是粗茶淡飯。主食為五谷雜糧,除大米外,包谷、紅薯、洋芋她都常吃,冬瓜、南瓜、白菜、蘿卜、豇豆也是老人的家常便菜。特別在進入高齡后,她更偏愛豆腐。老人作息很有規律,每晚8時左右上床睡覺,中午小睡會兒,一切隨意自然。
田老一共養育了13個孩子,卻全部夭折。解放后,她認領了一個女孩,將養女視為己出,細心照顧,并將其扶養成人。盡管如此,田老卻依然樂觀。她說:“人要心態好,遇到任何事都能從容淡定地面對。” 這一輩子,老人幾乎從不與人發生過爭執,凡事都一笑置之,從不往心里去。目前,老人在鳳凰古城青沙灣巷與外孫女一起生活。
調查四:“七愛”老人
姓名:楊伯席
年齡:104歲
籍貫:安化縣滔溪鎮文溪村
百歲秘訣:七愛
與陳春生同村的104歲老人楊伯席,身體十分硬朗,依然能下地干農活。他把長壽歸功于“七愛”。
愛勞動 楊大爺認為干活是最好的運動。老人最喜歡的就是到菜園里種菜、鋤草。
愛講故事 早年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草藥的經歷讓楊大爺有講不完的故事。每到傍晚,鄰居街坊就圍坐在他身旁聽段子,孩子們都稱他是“故事簍子”。
愛睡覺 楊大爺每天至少要休息10個小時。他晚上8點準時睡覺,第二天清晨6點起床,中午必須午睡半小時。
愛營養食物 楊大爺喜歡吃肉。另外還喜吃甜,連喝茶都要放點糖。
愛喝湯 吃飯先喝湯,喝足再吃飯是楊老的另一個飲食習慣。
愛喝牛奶 楊老喜歡喝牛奶,外出打工的兒孫回家,總會捎些牛奶給老人。
愛用涼水洗眼 楊大爺喜歡用熱毛巾敷臉、涼水洗眼,一天要擦洗好幾遍。因此老人視力很好,如今還能讀書看報。
據2012年統計顯示,湖南80歲以上老人過百萬,平均7.43人供養一個老人。對湖南而言,富足的不僅是其迷人的風景、發達的經濟,更是長久積淀而成的長壽文化。其長壽文化中所體現的樂觀心態、幸福生活的思想,值得全國各地的老人效仿、學習。
編后:本篇前兩位百歲老人是由讀者來稿推薦的,感謝兩位作者對本欄目的支持,本刊另有稿酬奉上。人人都有“百歲夢”,人人皆可活百歲,本刊熱情歡迎廣大讀者都來展示自己的“百歲夢”,推薦自己身邊的“百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