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1:梁老太退休了。慢慢的,梁老太發現自己的聽力越來越不行了。起初,老人常常給在上海打工的孫女打電話,一老一小你一問、我一答分外溫馨。但是,現在梁老太常常聽不清電話里孫女說的話。8月底,孫女打電話給老人讓郵寄一些用品,梁老太好不容易聽清了便趕緊找筆,筆和紙都拿到了卻聽不清楚郵寄用品內容,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次。事后梁老太悲傷得說:“唉,老了,沒有用了。”
案例2:康奶奶自從老伴去世后一直在6個子女家輪流住,她常常閑不住幫忙帶帶孩子、做做飯。一晃十幾個年頭過去了,年過八旬的康奶奶覺得身子骨越發不如從前。一次洗澡時,康奶奶沒走幾步就不自覺得摔倒了。當時沒有其他人在家,老人唉聲嘆氣卻不敢告訴子女們,擔心子女們多想。閑聊時,老人滿心悲涼:“現在沒用了。”
像梁老太、康奶奶這樣遇事悲嘆“無用”的老人并不在少數。“無用”就像一頂大帽子,牢牢扣在老人們的頭上,帶去悲觀和凄涼。
都是舊觀念惹的禍
人老了,身體的各項生理機能都會有所減退,此時,老人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年老無用觀念就趁機興風作浪,“老了,不中用了。”、“糟老頭子了”等消極思想給老年人的心理蒙上了厚厚的塵埃。其實,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優勢:
優勢一:老年人更快樂
研究表明,在步入老年的過程中,人們在情緒上變得更加穩定,更加知足。年輕時的生活充滿著很多的“假如”,找對象、生孩子、創業等,步入老年后,年輕時的“假如”得到解決。此時的壓力最小,更能得到徹底放松。
優勢二:不再因時尚損傷健康
步入老年后可以隨心所欲地穿上五趾分開的跑鞋或者矯形涼鞋等,不再受令雙腳及后背痛苦不堪的高跟鞋的束縛。
優勢三:更了解自己
貝蒂·里德索斯金,89歲,是美國加州國家自然歷史公園全職護林員。他說:“75歲的時候,我對很多事情都不確定。但如今我知道了我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我更自信地使用我的聲音。現如今,我寫博客,發表演講,參加各種活動。”
優勢四:擁有更多時間
老年人多年來一直忙于工作或家庭,步入老年后,一旦工作慢慢放手,孩子成家立業,就可以進行適當調整,擁有更多空余時間。
所以,老年人應告別“無用”觀念,重拾自信。
老人親友錦囊
1、親密關系溝通 用感受去交流,不去要求、評價特別是指責對方。常用句型有:我感激……,我喜歡……,我不喜歡……,同時建議……,我希望……,我發現……。
2、積極暗示 如康奶奶的親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康奶奶養活了6個子女,很不容易;康奶奶很勤快,幫助兒女帶大了孩子,是家庭的有功之臣;康奶奶的健康不僅是自己的福氣,也是兒女們的福氣;幫助經常回憶康奶奶此生驕傲自豪的事情。
3、創造條件 如梁老太的親友可以將孫女電話中的話記錄下來,再告訴梁老太,也可以鼓勵梁老太使用短信、郵件等交流問題。
4、時常溝通 多陪陪老人,常和老人聊聊天,自然就增加老人內心的快樂。
5、尋求幫助 主動請求老人幫助,體現價值感。
摘下“無用”的帽子,讓久違的陽光重新溫暖心房。走出悲觀的荊棘,讓幸福的花香一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