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握著大自然的密碼,而大家都在嘗試著打開。數學家為這個夢想研究出了一系列復雜的公式,化學家用種種實驗做著科學的證實,哲學家設立一套套思想體系來描繪如此這般無法捕捉的宇宙靈性。Stefanus Rademeyer的作品的出現,就如同當時看到芒德勃羅集時的驚訝一般,幾乎都要去相信,這些自然的結構、形態,是在做各種各樣的嘗試,想描繪出上帝的指紋。

記得Stefanus Rademeyer曾在開普敦的古德曼畫廊舉辦過一場主題為“共振結構”的展覽。這個展覽多少能對他的作品重點做一個概括。顯然他也是一個把跨學科的手段用到藝術上的藝術家,看似與藝術毫不相干,如數學或者其他理科學科,經他的融合以后似乎還真有了交集。Rademeyer研究出了一種能夠描述萬物的內在形式,以及錯綜復雜的自然結構的算式,然后用數字處理的方法把它轉換為一種視覺的效果。結果便是我們所看到的這一系列無限迷人和瑰麗的數字圖像。
在“共振結構”這個主題中,Rademeyer認為數學這種語言,也是一個象征性的體系,一種高度形式化的語言。數學語言是一種合乎邏輯并且連貫的語言系統,這令人難以置信。它總是從分析的角度來理性地解決問題,或提出非常具有邏輯性的規律。所以,Rademeyer想,如果他創意地去應用這些充滿邏輯的原理,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
Rademeyer花了超過三年的時間去鉆研的數學公式應該歸為“生成算法”的范疇?!吧伞边@個詞就表示了生長、變化以及內部顯現出的概念。實際上,正是看作品的人自己在為自己提供視覺線索:暗示自己看到的是一組有著某種原子結構、地質甚至生物學特征的大自然的形態。當然,這些線條與輪廓會使人不自覺地讓我們在所見的世界萬物中尋找相似和關聯,我們看到的是這些圖像與自然之物的某種內在的相似,于是我們給每一個熟悉的輪廓對號入座到現實的世界中來。


為了制造出一些有數碼沖印效果圖像的計算方法,Rademeyer用了在現有的計算機來編程。“我畫出來的這些結構,每一個都是由2千萬不同的形狀構成的,所以這是人用手不可能畫出來的?!迸e一個簡單的例子,人們可以將捕捉同一條河流不同瞬間的照片進行比較,你會發現每次收獲的不過是一段過程的停滯瞬間。因此,Rademeyer通過公式計算來畫出的結構圖案都是非常獨特的,它們是如此復雜,卻幾乎不可能得到完全一樣的圖案。

“共振結構”的核心組件是一系列大型燈箱,展示了特定算法的細節。由完美打造出的鏡像、熒光燈照明、紅木和有機玻璃組成的燈箱,體現了Rademeyer實驗元素的視覺藝術上的興趣。利用光作為媒介,讓人們進入一個親身體驗的新環境中。
當然,不是每個看到作品的人都能知道這些特殊的數學語言背后的計算公式,Rademeyer的作品能夠保持著吸引力,不僅是需要你對作品中的視覺復雜性產生興趣,同時也是在暗示你:如果想看得更深一些,你還需要了解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