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出生于瑞士蘇黎世的Zimoun從小自學成才,在創作上也是自成體系。在Zimoun的作品中,你能發現基本上都跟聲音有關,因為除了從小愛繪畫、音樂之外,他對日常中的某些聲音的著迷。比如小時候他的爺爺家響聲不斷的老式油爐熱水器那特別的聲音和氣味,讓他覺得特別美妙。

Zimoun與建筑師Hannes Zwefel一同設計并建造了一系列的聲學雕塑。事實上,他們只是將生活中常見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卻構建了一個看起來錯綜復雜的聲學雕塑。另外,這些聲音雕塑的發聲體設計得也很有極簡主義風范——有的是繩子拴著軟木球,有的是簡單的金屬絲,通過震動發聲。
你會發現像Zimoun這樣跨學科的藝術家,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可能并不會外觀多么光鮮吸引眼球,甚至,你就像闖進一間實驗室,對著一堆結構復雜的實驗設備茫然失色。在工廠的一角,一個廢棄的甲苯存儲罐改造改造,也就變成了一件“裝置藝術品”。比如Zimoun會在甲苯存儲罐內部安裝幾百個懸掛著黑色棉球的直流電機,棉球會在電機的帶動下,拍打鐵罐從而發出復雜的混合的響聲。我想,和寫一篇哲學論文然后臆想連翩相比,如果要去展示秩序與生命中那些無序的力量響抗衡這么一個抽象的概念,沒有比這種直觀的方式更好的辦法了。
如果你問“一只手能拍出聲響嗎?”,或許永遠得不到回答。但是,如果你問“294個紙箱配上直流電動機和軟木球能發出什么聲音?”,這件名為《Volume》的聲音裝置會給你一個非常明確的回答。《Volume》由不同的平面、不規整的立方體、空心的盒子構成一個聲音的空間,里面附有微小的機械設備,用來控制樂器上不同發聲體的小型馬達。軟木球隨著節奏以不同的姿態和頻率回蕩……Zimoun構建了一個重復播放物理振動頻率的區域,盡管這些發聲體頻率各不協調,但僅憑借它們龐大的數量和復雜的布置,卻能夠發出像傳統音樂一樣有節奏的聲音。不需要調音,也不需要謹慎的排序,這些樂器只要一起發聲,就會達到Zimoun設計的理想效果。我們感受到了聲音的環繞,尤其是在不斷變換的時空結構中。

Zimoun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件作品,有點類似于玩音樂的人常做的聲音采樣。作品的名稱不記得了,只知道那是關于25只蛀木蟲的聲音收集。Zimoun在一截藏有蛀木蟲的木頭上方放置了一個麥克風,真實記錄了蛀木蟲在木頭中的叫聲和活動的聲響——蛀木蟲在完全不知道有人類“窺探”的情況下,我們聽到了它們發出的最肆意而自然的聲音。

Zimoun如今一直生活和工業于瑞士首都伯尼爾,大概是這個鐘表之都帶給了他一些特殊的感受,在他的作品中充斥著對精密機械工藝的特殊嗜好。比如Zimoun的作品中常常會出現揚聲器、小振動機、壓縮機、磁鐵、塑料、鋼絲線、紙箱等一些非常簡單的素材,他運用物理學的原理,將這些素材重復地制造成一個個的小機關,讓這些小機關成為樂手,合奏出令人震撼的聲音,從而重新激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