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鵬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5)
泰州長江大橋南錨和南塔之間的引橋上部結構為6×70m六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全長420m。梁高4m。箱梁頂板寬16m,底板寬7.5m。
箱梁直線段總長為33m,采用單幅一次性澆筑,混凝土方量為492.36m3,梁段總重為1230.91t。其中8’塊段在南塔下橫梁上方,此塊段的重量200.85t考慮由南塔下橫梁承受,故直線段施工計算中混凝土重為1030.06t。
直線段施工范圍位于江灘上,原計劃采用鋼管樁基礎。但經過現場勘查,此處屬于原南塔施工場地,根據查閱其施工方案及現場核實,筑島平臺處理方法為清除30cm厚的腐質后,對基層進行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層厚<30cm,壓實度≮90%,然后填筑30cm厚的山皮土再澆筑20cm的C20混凝土,且筑島平臺已經過2年多的沉積,現地面標高為+4.5m。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決定采用擴大基礎。
根據設計,管樁分為三組,其中兩組位于地基上,第三組位于南塔的承臺基礎上。地基上的兩組管樁采用整體基礎,尺寸為13.7×6.2×1.5m,基礎底面配一層鋼筋網片;南塔承臺上的那組管樁采用單獨的小基礎,尺寸為1.5×1.5×0.5m。經過計算,基礎及地基均滿足要求。
(1)鋼管樁的選用
考慮支架高度在45m左右,在安裝時,其接頭及連接系若采用焊接,施工難度很大,而且焊接質量也難以保證。經多方考察,最終決定采用φ609mm,δ=16mm的成品管樁,其接頭均帶有法蘭盤,連接系也采用同類管樁,其與豎向管樁之間通過四通進行連接。經分析計算腹板下中間兩根樁受力最大,最大受力為Pmax=933KN=93.3t,計算得鋼管樁柔度λ=214.3>100,屬大柔度鋼管,鋼管的臨界力Pcr=132.6t>93.3t,所以滿足要求。
成品管樁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拼接段、活動端、四通。
拼接段的單根長度為0.2m、0.3m、0.4m、1.05m~9.05m,施工時通過螺栓連接成整體。活動端,由插座頭及插銷頭組成,長度為1.49m,可調節范圍0~0.2m。四通主要是用于管樁的交叉連接,可以根據需要連接于管樁非法蘭盤位置的任何地方。
(2)支架結構設計
根據計算、比選,支架管樁分為三組,每組縱向兩排,管樁間距為3m;橫向四排,間距為3m+4.5m+3m;每組內每根管樁間設四層連接系,每10m一層。根據計算,每組管樁的受力及穩定性滿足設計要求,但考慮到管樁的高度,為確保安全,決定在每組管樁之間加兩層連接系。
(3)管樁的配置

圖1
管樁立柱根據設計進行初步配置,施工時基礎標高需嚴格控制,安裝完成后,頂端標高通過活動端進行精確調整。管樁配置時,底節配一個0.4~0.5m的短節,即便于底節安裝時垂直度的調整,另外因底節與預埋件焊接固定,采用短節便于拆除。圖1為支架連接系的配置示意圖。
2.3.1 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1)安裝前對基礎標高進行復測,根據實際標高,計算管樁立柱配置是否要進行調整;
(2)對每根管樁立柱的中心位置按設計進行測量放樣。
2.3.2 安裝順序
根據連接系的位置及管樁的配置情況,安裝順序如下:底層短節安裝→第一個9.05m長節立柱安裝→第二個9.05m長節立柱安裝→第一層連接系安裝→第三個9.05m長節立柱安裝→第二層連接系安裝→第四個9.05m長節立柱安裝→第三層連接系安裝→剩余立柱(包含活動端)安裝→第四層連接系安裝。
2.3.3 底層短節安裝
(1)根據測量放樣的立柱中心點對底節進行精確定位;
(2)用水平尺調整底節短節確保其上法蘭盤水平;
(3)調整完成后,底節下法蘭與預埋件焊接在一起,焊縫高度為10mm;
(4)焊接完成后,每根短節與預埋件之間再加焊6塊三角加勁板。
對焊縫質量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進入下道工序。
2.3.4 第一、二個9.05m長節立柱、第一層連接系安裝
(1)在距第一個長節立柱頂端約50cm處對稱焊接四個帶欄桿立柱的三角托架,并鋪上腳手板;
(2)安裝第一個長節立柱,其與底層短節連接處的螺栓暫不完全擰緊;
(3)第一個長節立柱安裝完后,利用其頂部的三角托架滿鋪腳手板,在托架帶的立柱焊接欄桿,并掛設安全網,形成第一層操作平臺;
(4)在第二個長節立柱的頂端焊接同樣的三角托架,并在其底部安裝好四通;
(5)安裝第二個長節立柱,其與第一個長節立柱的連接工作在第一層操作平臺上進行,該處連接螺栓擰緊;
(6)安裝第一層連接系。在此時安裝第一層連接系,即確保結構的安全,同時,因管樁連接系長度固定,而且通過四通與立柱相連時,連接處法蘭螺栓上緊后,連接系與立柱必垂直;連接系的安裝過程也是立柱管樁垂直度的調整過程,連接系安裝到位,立柱垂直度也調整到位。
(7)第一層連接系安裝到位后,擰緊第一個長節立柱與底層短節之間的連接螺栓。
2.3.5 剩余管樁安裝
按照設定的安裝順序及上述安裝步驟逐層進行管樁的安裝工作,每層操作平臺托架、四通的位置根據需要,在地面安裝完成。
每組管樁需制作一個帶半圓護欄的掛梯,在管樁立柱安裝前,附著于管樁之上,作為各層平臺之間的上下通道。掛梯與管樁之間需固定牢靠,外掛安全網,確保施工人員上、下班的安全。
管樁安裝完成后,測量管樁頂的高度,并通過樁頂的活動端調整樁頂的標高至設計位置,然后安裝樁頂分配梁,分配梁需與樁頂固定牢靠。
最后進行貝雷梁安裝,貝雷梁可根據塔吊的起吊能力分成若干組,在地面拼裝成小組后,再起吊上去進行組拼。
支架安裝完成后,需組織相關人員對支架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合格后進行壓重試驗。
(1)貝雷梁安裝完成后,在其上放置橫向小分配梁,鋪設廢舊模板,對應腹板部分采用舊鋼模,其余部分可采用木模;
(2)采用噸包裝袋內裝黃砂作為壓重物,根據支架設計荷載情況布置壓重物;
(3)在基礎、鋼管樁頂、貝雷梁跨中處及模板上布設觀測點,在壓重過程中進行變形觀測,觀測分三次進行,壓重30%、60%、100%時各觀測一次;
(4)在壓重過程中,安排專人對支架進行巡查。
支架安裝完成后,經壓重試驗,承載及變形均滿足要求。
(1)底座預埋鋼板的平整與否直接關系著管樁的垂直度,是高管樁支架施工中的重要控制點之一。為了確保預埋鋼板的平整度和絕對標高,每塊鋼板都以三點測量點控制,測量組全程控制每塊鋼板的絕對標高,為后序施工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
(2)在拼裝過程中,每層平聯安裝完成后,測量對垂直度進行復測,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整,最后再擰緊螺栓。
管樁及連接系與采用普通鋼管加槽鋼焊接的方式對比:
優點:采用成品帶法蘭盤具有固定規格型號的成品管樁,設計時按成品管樁的型號配置好,有利于管樁的循環利用,減少浪費,節約成本;施工時,避免了大量的高空焊接,從而保證了施工安全、質量,也加快了施工進度,特別是管樁支架拆除時,避免傳統的氧氣切割,能最大限度保證拆除安全。
[1]JTG041-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2]周水興,何兆益,鄒毅松.路橋施工設計手冊[K].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