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渝
(重慶理工大學 語言學院,中國 重慶 400050)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大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各個大學與相關教育部門對大學英語教學也有相當的投入。很多學?;ㄙM大量的財力物力來更新和改善教學設備。多數老師也相當的盡職盡責。如今的大學生在中學甚至小學就已經開始接觸英語,當他們進入大學時,已擁有良好的基礎。這一切似乎表明大學英語的教與學是很輕松的一件事,但是許多普通大學的英語教師并沒有看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相反,他們因對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而產生了倦怠、泄氣,甚至絕望。對自己的工作缺乏成就感。造成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大學新生進入大學后一般按照專業進行分班教學。班上的同學來自天南海北,英語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英語水平,尤其是聽說水平,普遍較高。而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些學生中學階段根本沒有上過聽力課,聽力水平相當于零。對這樣一個水平不一的班級進行相同的教學,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作為老師也很為難,不知道該照顧那一部分同學。講得容易些對于基礎好的學生缺乏吸引力,而講得太深又會讓基礎差的同學跟不上,從而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很多英語教師年復一年用著相同的教材,教著同樣的內容,說著同樣的話語。他們的教學水平很長一段時間都停留在原點。另外,部分教師計算機使用不夠嫻熟,其中以老年教師為最。他們不能熟練地利用計算機搜集信息、撰寫教案、實施科研,更無法做到在以網絡為平臺的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中融入各種教學法或者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規律。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對于熟悉網絡的90后們缺乏吸引力。
很多大學生,尤其是理科大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沒有確立正確的態度。他們認為,英語的學習是在浪費他們學專業課的時間,他們不愿意把太多的時間花在學習一門可能對他們未來從事的職業毫無用處的學科上。因此他們采取應付的態度,甚至經常逃課。他們之所以學英語完全是為了拿到四級證書,以保證自己能夠順利的畢業。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一直側重基礎,偏重基礎英語教育。當前,基礎類英語教材大多仍停留在培養學生基礎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訓練上,忽略了對學生交際技能的培養。另外教材所選文章的主題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劉麗,劉梅華(2008)對北京,上海和廈門等7所大學875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調查發現只有6.06%學生是被現在的大學英語教材內容所吸引而學習。崔敏、田平2010對吉林大學各學院二年級30個自然班1036名學生進行調查超50%以上的學生認為要對所用英語教材進行顛覆性的改革。英語教材拷貝英語專業甚至中國傳統語文教材,千篇一律地選擇人文內容,介紹西方文化,并不能為大多數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所認可。鄭麗琦(2010)對福州一所省重點大學8個專業的29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其中12名學生進行訪談,結果發現,學生對現在大英教材題材感興趣僅為4.4%。
當前,我國眾多普通高校一直沿襲傳統、落伍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單一呆板,教學形式機械過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多年來,我們的英語教學一直保持著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放映式”教學壓縮了學生的思考空間,知識沒有在學生心中刻下深刻的烙印,學生依舊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學而學,沒有用心、用情去學,而是奉命配合老師消磨課堂時間,效果可想而知。
按照測試結果進行分班,實施分級教學,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給基礎較好的學生有發展的空間;既能使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又能培養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育部門和高校應該組織教師定期進行教學培訓,組織優秀英語教師的課堂的觀摩活動,加強學校之間教師的學術交流與探討。另外還需對教師進行必要的計算機使用基本知識教育,提高教學效果。
改變學生學習態度實際上就是如何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英語學生上來。除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之外,教師還應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多提供當前熱點的話題和新聞材料供學生閱讀討論,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另外,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其相關專業的英語資料的學習。
大學英語教育中做好基礎英語教學的基礎上,向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傾斜。一些涉外的企業在挑選人才時不僅要求畢業生具備一定的英語綜合能力,還要求有一定的專門英語能力。教育部也高度重視ESP教學,各高校尤其是重點院校都對ESP教學采取傾斜政策,大力推進雙語課程建設。在社會需求和重視之下,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有了明顯改善和發展,從而帶動了教材的建設和發展,如《高等學校英語拓展系列教程》中就包括有商務英語、科技英語等方面的教材?!洞髮W英語選修課/學科課程系列教材》包括有學術交流英語和旅游英語等教材。這些都標志著我國ESP教材的開發與出版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在多媒體設備的教學過程中還原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教師的熱情與激情是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其舉手投足都會在學生內心產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學課件不必刻意追求所謂“內容翔實”,內容不必過多,在參照傳統板書量的基礎上加入適量的音視頻內容,起到增加趣味性,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弊端雖多,但它可以有效地調節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果適當地借鑒傳統教學的優點,教學效果就會好得多。設計課件時,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充分考慮師生間的互動性;播放課件時,不能操之過急。如果學生目不暇接,上課如走馬觀花,就會影響教學效果。
英語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廣大師生、教學管理者、英語愛好者以及其他關心英語教育的各界有識之士應以轉變教學理念為先導,以改革教學模式為核心,以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為己任,積極開展英語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方法實踐的改革與試驗,力爭盡快大幅度提高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的整體水平。
[1]張翼飛.大學英語教育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2年1月.
[2]楊淑芬.關于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年5月.
[3]蔡基剛.轉型時期的大學英語教材編寫理念問題研究[J].外語研究,2011年5月.
[4]崔敏,田平.大學英語教學新型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外語,2010(2):8-12.
[5]劉麗,劉梅華.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J].外語研究,2008(6):68-73.
[6]鄭麗琦.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調查[J].煤炭高等教育,2010(6):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