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盧寶鋒
開源的“超級環”
文 / 盧寶鋒
2013年8月12日,被人稱之為“硅谷鋼鐵俠” 的伊隆·馬斯克在自己的博客中公開了一份長達57頁名為“超級環開端(Hyperloop Alpha)”的文件。在這份文件中,馬斯克的團隊詳細地描述了他們的構想和實現構想的初步技術方案。
作為Paypal、美國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 M otors)和民營航天公司SpaceX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不僅推出Paypal網上支付機制,生產出了世界上最快最實用的純電動車,還研發火箭為國際太空站進行補給。當馬斯克將自己醞釀已久的“超級環”以如此詳實的方式向全世界公開的時候,人們的回應是非常興奮的。因為馬斯克過往的經歷讓人們看到了讓這個以往只會出現在科幻小說中場景變成現實的可能性。
筆者除了憧憬之外,還注意到在文件的結尾處,馬斯克特別指出這份文件的意圖是創造一個開源的研究方式,以促進這種革命性運輸方式的最終實現。馬斯克希望看到別人的反饋,并且會把這些反饋整合到未來對“超級環”項目的修改之中,其做法如同其他的開源項目,例如Linux。
一年前馬斯克最初開始公開提出“超級環”的概念時,他就強調這是一個開源的項目。今年7月份,他在Tw itter中寫到,即將公開的“超級環”的項目將是開源的。他恨專利,除非關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他不會考慮專利化。
在如今專利制度的負面作用飽受詬病、專利海盜被廣泛聲討的大背景下,“開源”無疑是一項順應民心的之舉。同時,雖然馬斯克在電動汽車和航天領域取得了商業成功,但將如此富有科幻色彩的項目變成現實,仍有許多技術難題需要克服。雖然馬斯克的公司在高容量鋰離子電池組方面有一定優勢,但 “超級環”還需要解決運行倉控制、管道密閉性以及空氣氣墊穩定性等一系列高難度挑戰。這些挑戰不是馬斯克的電動汽車公司和航天公司憑一己之力可以完全解決的。因此鼓勵其他有專長的公司和個人的參與也在情理之中。
開源意味著其他人可以在馬斯克公布的技術方案基礎上自由地改進,但新的改進也需要以開源的方式予以公開。與一般的軟件開源不同,“超級環”需要實實在在的物理實體試驗,例如風洞試驗、密閉試驗以及安全系統測試等一系列耗資巨大,需要大量高精尖設備支持的科學實驗。而擁有這些資源的公司和機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來參與一個開源的項目,其動力在哪里呢?專利制度的濫用雖然阻礙了創新、浪費了社會資源,但其正當使用的回報也是對專利權人付出給予有效的激勵。如果沒有這種激勵,可能會出現當年盤尼西林被發明之后,沒有采用專利保護而遭遇的情形:由于沒有專利保護,制造商們都不愿意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工作,使得這項有價值的發明被擱置了14年之久。
開源甚至免費使用在某些領域確實促進了整個行業的發展,例如TCP/IP協議的免費使用、 Linux系統的成功等。與互聯網不同,雖然 “超級環”涉及到大量的高精尖技術,它也是一個單一的項目或產品,而非一個應用平臺。因此,采用開源的策略來促進這個項目的實現,其可行性還需要時間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