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輝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借鑒NYP職教理念,提升高職院校工學交替教學質量
田光輝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工學交替是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機制和模式。本文借鑒NYP職教理念,重點從院校角度就如何提高工學交替教學質量進行探討,供同仁參考。
借鑒;NYP;職教理念;工學交替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簡稱NYP)以其“追求卓越、銳意創新”的職教理念享譽世界。我有幸于2013年6月3日—7日參加了一周的“NYP辦學理念與教學管理研修班”培訓,盡管時間短但其獨特的辦學理念即具有極強的創新意識、超前意識和危機意識;人才培養緊貼國家經濟發展和行業需求;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核心;高度重視校園組織文化建設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習、研究與借鑒NYP職教理念和經驗,對我院找準定位、理清思路,結合學院自身辦學特點,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向深層次推進,從而進一步推動我院職業教育水平向高層次方向發展。
1.1 辦學優勢(NYP++)
NYP辦學優勢是“以組織文化為引導、以創新理念為動力、以能力開發為關鍵、以校企合作為手段”(簡稱4C),來形成學院的獨特辦學優勢和特色。
組織文化包括組織無界化、處處創新、超前意識、先驅精神、終身學習、精益求精等,是NYP營造的獨具匠心的校園組織文化。
創新理念包括教學工廠(教學項目)、綜合科技教學、雙軌制教學、經驗積累與分享、無界化理念等。
能力開發特別強調職員的培訓與發展,主要途徑有參觀考查企業、參與企業項目與科研項目、實習培訓、課程培訓和國外深造,派職員到企業實習等。
校企合作指的是注重與企業聯系,發揚“源于企業、用于企業”的辦學精神,將現代工廠的生產經營環境引入教學過程,在校內建設與新技術同步、環境真實的教學工廠,將學院的教學工廠和工廠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師生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從而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1.2 創新的職教理念
創新無處不在,NYP創新職教理念眾多,主要體現在:
1.2.1 教學工廠
“教學工廠”最為國人樂道,它取材德國的“雙元制”,基于國情加以融合提煉而成。被業界認為是“源于企業,用于企業”的最有效職教模式,是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有效途徑。
教學工廠是指在教學環境中營造真實的企業環境,通過企業項目和研發項目使學生能將所學到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加以創新,是一種以學院為本位的技能教學、企業實習與企業項目的有機結合。教學工廠不是一個既有教學任務又生產產品實體,而是隨著新加坡經濟不斷發展而逐漸形成的職教理念。其髓體現在“人與環境”兩因素中,旨在建立靈活、創新的“職場化”教學系統,同時又提倡“以人為體”。在教學組織中以學生為中心,實施“量身訂制”的教學模式,通過不斷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及創新能力。
1.2.2 雙軌制教學
教學項目是教學工廠的核心,為保障項目實施不中斷,NYP實行了雙軌制教學。學生在第一、二學年完成了“寬基礎培訓與學期項目”之后,在第三學年入學后將學生分成A組、B組,以學期為單位分組教學,學期結束后相互交替(見圖1)。一方面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都有項目可做,前兩年為學期項目,最后一年為全日制項目(企業項目、科研創新項目、競賽項目等),保證了學生項目培育的延續性。另一方面雙軌制教學保證了學院全年都不中斷全日制項目,時刻與企業緊密聯系。雙軌制教學在保障項目連續性的同時,也節約了學院教學資源成本,提升了設備的利用率,既有利于實施項目教學,又有利于企業接受學生,還有利于學生重修或插班。

圖1 雙軌制系統示意圖
NYP職教理念就是將學生的責任意識、自主學習意識、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融入“教學工廠”中,這些職教理念對我的體會主要表現在: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
2.1 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聯動的長效機制,提升“工學交替”教學質量
2.1.1 成立學院理事會,共謀發展良策
在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基礎上,成立由政府職能部門領導、知名企事業單位領導、學院領導以及社會知名人士共同組成的理事會,共謀學院發展良策。借助理事會最大化集成人脈及其它有效資源并合理運用,結合學院發展規劃,參與學院辦學使命、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改革等重大事項的研究、決策,切實擔負起學院發展管理的參謀、咨詢、協調、監督責任。
2.1.2 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聯動的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和企業是兩種不同的實體,校企合作是學院與企業之間的一種資源交換與共享,涉及不同實體之間的全方位合作。因此只有激發“政行企校”四方共同發展的需求與愿景,形成校企合作的動力源,校企合作才會更有活力和生命力,即應構建“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院推進”的四方聯動長效機制從而實現多方互惠共贏如圖2所示。

圖2 “政行企校”四方聯動機制模型
政府、行業從政策、管理和協調等方面發揮作用,為校企合作保駕護航;企業、學院作為不同的實體,盡管有文化差異,但只要從優勢互補、文化融合,本著雙贏去尋找合作項目,形成以項目為載體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構建“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的利益驅動機制、政策保障機制、優勢共享機制、文化融合機制等聯動機制,從而實現“政行企校”四方主體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2.2 借鑒雙軌制教學,探索課程體系創建新模式
雙軌制教學啟示我們:職業教育必須強化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必須結合專業目標去開發和設計科學的課程教學項目,必須不斷創新職教模式、更新職教觀念等。盡管不能照搬但我們可以設計教學任務,通過任務驅動,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將課程按照項目教學模塊進行分類,從而實現學生的“做中學、學中做”。
2.2.1 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
加強“政行企校”合作的深度、廣度和力度,精選政行企相關專家和校內教育專家(通常選專業負責人或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共同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專注課程改革。在對經濟發展需求、人才需求、學生就業去向與需求市場充分調研基礎上,打破學科體系,以真實項目為載體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制定出科學合理、定位準確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課程結構和課程標準待修定完善后開展、指導課程建設工作。
2.2.2 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職業核心能力為本位”的項目課程體系
將課程特別是專業課程設計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課程體系是課改的必經之路。自我院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示范建設以來,理論課程堅持“必須、夠用”并為“專業所需”服務的原則,本著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職教理念,加大對課程特別是核心課程改革力度,一方面按照職業能力、國家職業資格要求來開發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既有汽車修理工職業資格鑒定課程,又在專業教學中融入汽車修理工職業資格鑒定行業標準,在大力推行“雙證制”同時,力爭做到: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符合、與企業技術發展同步、與社會需求接軌。另一方面基于工作過程,以企業真實產品為依據開發課程,結合汽車產業的現狀,剖析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分析汽車產業的典型產品,選擇既可在院內組織教學,又能體現職業標準的具體教學內容來重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相關知識、掌握職業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在汽車運用技術專業中試行“教學汽修廠”,初步以現有維修設備(或增加少量設備)和場地為基礎,為學院教職工提供有償的車輛維修服務(三年級學生按雙軌式模式在“教學汽修廠”作項目教學);在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開展項目教學,市場調查預測、汽車及配件營銷等課程與南俊汽車學院合作,承接一些服務項目,讓學生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2.3 借鑒“能力轉向”理念,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構建“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NYP居安思危,充分重視瞬息萬變的以創新為主導的知識型經濟特點,珍惜人力資源,注重職員的“能力轉向”。根據教師的專業領域、專業能力、產業需求和個人需要等提供相應培訓,以創新應對變遷,適應無界化的要求,實現職員的“無貨架期”,保持師資的活力。
教師是高職院校最重要的活資源,教師既要去落實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又要去落實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還要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組織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具有綜合能力強及豐富的實戰能力等。因此借鑒NYP“能力轉向”理念,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打造“雙師”隊伍的教學團隊建設尤其重要。一方面鼓勵教師挖掘和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把在企業、行業面臨的問題與教學對接,提升專業執教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從而使校企合作水到渠成;另一方面學院出臺具體措施鼓勵教師進入市場,通過到企業輪訓、參加企業項目研發、新技術學習、企業兼職等途徑,加強教師與企業聯系力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與新技術的同步程度,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確保教師在專業領域具有較高竟爭力。同時加強對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聘請在企業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我院兼職任教,兼職教師不僅帶來了企業先進技術,也帶來了工作經驗、企業人脈和企業項目,通過校企合作,項目主導教師、學生和企業工程師共同參與,進行企業項目的研究和開發,既提升學院教師專業能力,又掌握并領先于企業的技術研發水平,從而借助企業項目實現教學和企業生產的對接。
2.4 借鑒“教學工廠”,完善實訓基地,深化實踐教學內涵
將“教學工廠”理念融入到具有國情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之中。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構建了適合學院運用的教學項目,學院承擔企業項目并完成經消化、調整后形成自己的教學項目,另一方面教師自己開發的項目既作為教學項目同時,又由學院提供給企業,形成學院是科研項目的孵化器,提供給企業為其發展提供動力,從而實現雙贏。可見在處理學院、企業、教學工廠三者關系時,項目驅使作用,形成共舞平臺,并在平臺上實現了“校企合作”。
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示范建設以來,結合汽車專業教學特點,依靠“政行企校”平臺,因地制宜,現已建成集教學、生產、培訓、鑒定、社會服務“五位一體”的“汽車綜合實訓基地”,并劃分汽車實訓中心、汽車培訓與鑒定中心、汽車社會服務中心等具有真實工作環境的三個中心。從而真正實現“功能系列化、環境真實化、人員職業化、設備生產化、管理企業化”。汽車實訓中心包括一體化教室等,主要凸現“教學”功能并兼顧培訓任務;汽車培訓與鑒定中心凸現“培訓、鑒定”功能,主要包括一體化教室、校內生產性校企合作實體、校外實訓基地等,通常面向企業在職培訓、崗前培訓、新技術培訓、專項培訓等,同時結合功能區完成行業工種培訓及各類技能大賽;汽車社會服務中心凸現“社會服務”功能,由多元化投資共建,包括校內生產性校企合作實體、校外實訓基地等,按照企業模式經營,面向社會開展多種汽車維修保養服務,前期重點服務對象是校內車主,以美容養護為核心,提供洗車、美容、裝飾、汽車精品、汽車維護與保養等服務。在面向社會服務同時,讓學生參與實現以工作過程為行動導向的“實際工作式”的訓練。這樣既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又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并實現了人才培養、服務社會和經濟效益三重效應。
NYP職教理念已領先世界,學習、研究與借鑒NYP職教理念和經驗,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加強“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深度合作,實現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
[1]曾鑫.高職汽車維修實訓基地產學結合管理研究[J].黃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46.
[2]鄭琦.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啟示與思考[J].中國市場,2011,(9):145-148.
[3]肖艷雙,徐大真.新加坡職業教育理念對中國職業教育的啟示[J].世界職業技術教育,2011,(2):9-12.
[4]楊全會,孫曉玲.新加坡NYP職教理念與教學管理經驗[J].職業技術,2011,(1):35-37.
[5]馬宏,朱志.借鑒NYP辦學理念,深化高等職業院校內涵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66.
[6]張永軍.南洋理工學院辦學理念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啟示[J].陜西教育,2012,(5).
責任編輯:張隆輝
G710
A
1672-2094(2013)05-0126-04
2013-08-08
田光輝(1967-),男,四川大英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車電子及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