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凱
(中建新疆建工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某公路工程項目為公路改建工程,項目所在地位于西昆侖高山區,具極端的荒漠性,區域內地形起伏較大,地貌類型較為復雜,沿路線前進方向,分別為越嶺線段、高原平臺段、延溪線段,除越嶺線段外,整體高差不大,海波最高達5 250m,最低為3 820m,屬高原亞寒帶干旱氣候,晝夜溫差大。由于受高空環流、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勢的影響,整體上屬于大陸性干旱氣候區,水汽主要來源于阿拉伯海。短期觀測取得的天文點(5 100m)及神仙灣(5 370m)年降水量依次為54.6mm和67.7mm,推算沿線年降水量為60~80mm。獅泉河(4 278.8m)年平均氣溫僅0.4℃,極端最低氣溫為-34.6℃,年平均地溫為5℃,最低地溫為-7.2℃;甜水海附近年平均氣溫為-4.42℃,年平均地溫為-3.5℃。沿線年平均相對濕度<40%,年蒸發量約為2000~2500mm,具備凍土生成的水熱條件。
在本公路工程中出現的橋(涵)頭跳車的質量通病,主要是因為臺背回填沉陷、臺背回填與路基連接處沉陷、橋梁伸縮縫安裝不平整、松動,在橋頭處形成臺階,影響行車的舒適和安全,并對橋梁產生很大的沖擊力。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針對上述質量通病,該項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a)嚴格控制臺背回填施工程序;b)嚴格控制臺背回填原材料的質量;c)嚴格控制臺背回填施工質量。
結構物混凝土外觀粗糙、不平整、蜂窩麻面等質量通病主要受混凝土所用原材料、配合比、模板、拌和及現場施工工藝的影響,具體的處治措施如下。
1.2.1 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方面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用現場施工時實際使用的材料配制;混凝土所用材料在滿足質量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色澤一致的砂、石、水泥材料。
1.2.2 模板方面
模板應采用大面積的整體鋼模板,模板面板厚度≥5mm,以避免模板變形,面積應大于1.2m×0.6m,以減少模板接縫;正式支模前必須對模板進行檢查、修整;模板在安裝前必須認真打磨,去掉污垢、銹蝕等,然后在模板內面涂刷脫模劑;涂刷脫模劑后,模板應覆蓋,以避免粘覆塵土及雜物。
1.2.3 混凝土運輸、澆筑方面
混凝土的運輸要滿足混凝土凝結速度和澆筑速度的需要,且不得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泌水、離析現象。插入式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0~100mm的長度,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并避免振搗棒碰撞模板。振動棒要快插慢抽,每一處振動完畢后,應邊振動邊徐徐提出振動棒,不準漏振和過振;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平坦、泛漿為宜。
1.2.4 混凝土養護方面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應在收漿后盡快予以覆蓋和灑水養生。用于覆蓋的材料不得污染混凝土表面,養護用水必須清潔,與混凝土拌和用水要求一致。
凍土地區涵洞開挖則遵循以下原則:a)在暖季施工,防止基坑暴露時間過長;b)基坑暴露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5d,而整個涵洞施工時間不超過50d,只有當基礎所用建筑材料、機具和墊層所用砂礫全部備齊后,才可開挖基坑;c)基坑開挖后,如果發現基礎全部或部分埋在純冰或含土冰層上,應立即采用保溫措施并可抬高基礎埋置深度;d)盡量減少施工對多年凍土的熱擾動。
在高原凍土區路基施工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地解決路基熱融下沉問題,需要降低填料蓄熱對凍土的影響。在路堤較高的情況下,需要分兩次來進行填筑。填筑宜選擇在溫暖的季節進行。當路塹開挖完成后,采用基底換填層下面的卵碎石土工作墊層,將對降低路基的凍脹、路基的融沉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要求在施工時,必須要做好工作墊層。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加強施工中對工程質量的控制,建立以項目經理為施工質量第一責任人的質量保證體系,負責本合同段工程質量的管理工作。建立嚴格的工序交接制度;建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和驗收制度;建立工程質量獎懲制度。使創優工作有計劃、有目標、有組織、有步驟的展開。
在領導、干部及參建人員中樹立“質量是效益,質量是信譽,質量是企業生命”的觀念,教育全體員工,使其認識到質量工作好壞與每個人利益息息相關,搞好質量工作必須全體來抓,從各個施工環節展開,把搞好質量工作變成自覺行動。在施工前應認真審核圖紙、實行技術交底制度。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實行四大檢查制度:開工前檢查、施工中檢查、隱蔽工程檢查、定期質量檢查。
選擇合理的施工季節、施工方法、縮短工期是減少施工對多年凍土熱擾動的技術措施;在施工砂礫墊層前,將降雪、降雪融化水或降雨水以及基坑內淤泥和松軟濕土徹底清除,而不應受基底標高的限制;施工人員生活區應遠離施工現場設置,盡量減少對涵基多年凍土的人為水熱干擾。
綜上所述,在高原凍土地區施工時,由于施工環境惡劣,施工限制大,因此,要想提升高原凍土地區的公路施工質量,需要對公路施工常見問題類型與成因進行分析,在提升公路施工工藝科學性的基礎上,加強對施工環節和人員的管理。
[1]程軍勤.淺談多年凍土地區的路基設計[J].青海交通科技,2006,(3):34-35.
[2]朱東鵬,賈志裕,章金釗.青藏公路路基縱向裂縫發育規律與整治措施研究[J].公路,2008,(9):328-332.
[3]朱東鵬,賈志裕,趙永國.青藏公路多年凍土區片、塊石路基試驗工程及應用研究[J].公路,2008,(9):323-337.
[4]崔志平,伍永秋.青藏鐵路建設期青藏公路(格拉段)整治改建工程的凍土環境影響與對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39-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