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紅
(貴州省六盤水市交通運輸局,貴州 六盤水 553001)
當前國內的公路橋梁組合工程主要建設在城市的高架橋及環境較為惡劣的山區或河道之間,因此可能出現一些常見的公路橋梁質量問題,也可能是日后災難發生的隱患。公路橋梁施工質量的控制,是指對整個公路橋梁工程中的每一個項目或階段的質量控制。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質量管理經驗,針對當前公路橋梁中常見的質量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a)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未能得到嚴格把關,水泥的強度低;
b)在實際施工中,施工人員大多僅根據個人經驗便進行混凝土配比,忽略了相關的規范標準及特殊要求,進而使混凝土的相關性能不符合施工要求;
c)在橋體進行混凝土澆筑后,混凝土因內外溫差較大,受預應力的制約,極易產生裂縫。
鋼筋混凝土是公路橋梁工程中主要的建筑材料,但其抗拉性能較差,在預應力的影響下易產生質量問題。鋼筋混凝土橋梁在缺乏正確保養的情況下,混凝土表面極易產生裂縫。而且,這些裂縫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規模會不斷擴大,進而導致混凝土出現碳化、保護層壞死脫落、鋼筋銹蝕等現象,降低了混凝土的剛度及強度,最終使得橋梁的耐久度下降,影響其正常使用,同時也加大了公路橋梁的維修費用。因此,在公路橋梁施工過程中,應加大對其的控制管理。
較公路而言,橋梁在選擇其結構設計方案時,更應注意結構的強度大小。在選擇設計方案時也應重視尺寸的控制,以此保證橋梁在承受軸向壓力的過程中擁有足夠的穩定性。在橋梁投入使用后,因材料強度存在差異而具有分散性且在承受載荷時的不定性,使得橋梁在日積月累的承壓下產生了結構病害。導致病害產生的具體原因有如下幾點:
a)選擇橋梁結構設計時,結構的載荷力偏低,在橋梁投入使用后,其交通量遠大于預料中的交通量,進而使橋梁長期處于超荷情況下,促使了結構病害的生成;
b)被選用的橋梁結構設計自身存在一些未知的缺陷及問題,在修筑后,相關缺陷才逐漸顯露,因此在選擇結構時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和要求進行選擇;
c)在實際施工中,施工人員因外界或自身的原因,未能按照橋梁結構設計的相關要求及施工規程進行修建,無法保證橋梁的施工質量。
在公路橋梁工程中,公路的施工與橋梁的施工分屬兩個工程項目,只有在各自修建接近尾聲,準備進行連接施工時,雙方才進行深入的溝通探討。而工程兩端接縫的連接工作會對公路和橋梁今后的投入使用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施工單位應重視接縫連接問題,若處理不當,在公路橋梁的使用過程中將可能出現路面沉陷等病害,不僅嚴重影響了過往車輛的正常行駛,也有可能醞釀出交通事故。公路與橋梁接縫連接的質量問題,通常是由于壓實機械的施工面過于狹小,或者在局部地區壓實機械難以通過,進而使橋梁臺背的填土未能得到充分的壓實。投入使用后,經過車輛的不斷輾壓,路基出現沉降現象,并使橋梁與公路的連接處不斷地出現裂縫,降低了公路橋梁的使用壽命[1]。
對于上述的公路橋梁常見的質量問題,施工單位應積極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提升公路橋梁的施工質量,這不僅對公路橋梁的正常使用提供了有效保障,也為人們的安全出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證[2]。
加強混凝土的管理與使用,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a)嚴格按照國家建材的規范標準進行材料的選購,在選購時不僅要保證水泥材料的質量穩定,也應對其進行合理規范的擺放,對于較大體積的混凝土,應選用水熱化較低的水泥;
b)在實際施工中,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及所需強度等級進行混凝土配比,并對混凝土的入模穩定加以控制,在澆筑時應采取分層澆筑的方式進行施工,澆筑混凝土后,一定要保證振搗充分,對于一些難以振搗的部分(如預應力管道比較集中在腹板內)也應做到不漏振,以確保混凝土的密實;
c)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混凝土養護工作,可使用草席等對混凝土的表層進行覆蓋隔熱,杜絕因內外溫差的原因導致的裂縫問題。
由于橋梁的結構形式繁多,且施工工序及相關技術都較為復雜,同時對施工工藝的要求也較高,因此,施工單位應嚴格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及規程進行施工。在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的勘察,并做好相關的測量工作。在進行放線定位時,應認真做到準確無誤,并由管理人員全程監管,以保證放線定位工作沒有偏差。在橋墩與橋臺結束施工后,應對橋梁的路面位置進行準確的確定。應加強混凝土的振搗、養護及預應力的張拉等工序的質量管理及控制,從而提高橋梁結構的抗壓承載能力;另外,也應重視公路及橋梁的外觀,禁止出現因施工技術的缺陷或混凝土振搗不徹底導致的外觀缺陷。
在公路與橋梁的連接工作中,首先,在選擇橋梁臺背回填材料時,應優先選擇排水性能及壓實性能優良的材料,例如級配沙粒或中砂等,使橋梁臺背達到最佳的壓實度,進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橋梁臺背的下沉量;其次,在材料回填時為了保證回填材料充滿旋噴樁間的空隙,可將道路開槽至樁頂,并處理樁間的軟泥,之后進行材料回填,再使用振動壓路機對回填材料進行全面的輾壓,以達到要求效果;再次,在材料回填的過程中,應控制好虛鋪的厚度,通常在24cm左右,在輾壓后,要求每鋪的厚度應在20cm以下,回填及輾壓工作結束后,相關工作人員應及時對路面進行科學的密實度檢驗,對部分不合格的應及時進行重新輾壓或其他處理,保證公路路面的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的標準[3]。
隨著今后經濟更加快速地向前發展,對公路橋梁的使用率將比現在更高,對質量的要求也將變得越來越高,達不到質量要求的路橋工程不僅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會威脅到人民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因此對橋梁施工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對質量問題提前預防,中期注意,完工檢驗,不容有絲毫馬虎,一旦發現存在上文中提到的問題,應及時解決,避免損失。
[1]張國鋒,曾憲樂.公路橋梁施工過程的質量管理[J].河南科技,2010,(22):82.
[2]周偉.淺析公路橋梁施工過程的質量管理[J].信息系統工程,2010,(11):141-142.
[3]劉立山,胡啟波.公路橋梁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23):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