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梅,李海英,袁俊亮,秦 偉,李淑娟,胡文立
卒中相關性肺炎(SAP)是缺血性腦卒中最常見的并發癥,與缺血性腦卒中的嚴重程度及預后關系密切[1],近年來有關SAP的危險因素研究很多,為SAP的預防及治療提供了有效依據。但SAP與缺血性腦卒中嚴重程度及預后直接關系的研究卻較少。因此,本研究選取了2012年2月—2012年6月北京朝陽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94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探討其SAP與卒中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相關性,以期提高對SAP的重視,并進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改善卒中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減輕醫療負擔。
1.1 入選與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1)腦卒中發病72 h內入院;(2)缺血性腦卒中診斷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2],均經顱腦CT和(或)MRI證實。排除標準:(1)發病<24 h即出現肺炎或死亡;(2)病例資料嚴重缺失;(3)卒中發生前即有嚴重肺部病變;(4)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2 一般資料 符合以上標準的94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男67例,女27例;平均(68.3±14.7)歲。其中發生SAP的患者49例,男33例,女16例;平均年齡(75.6±12.9)歲;未發生SAP的患者45例,男34例,女11例;平均年齡(61.5±13.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間具有均衡性。
1.3 SAP診斷標準 至少有下列2條臨床表現或實驗室檢查結果即可診斷為SAP:(1)發熱,體溫>38 ℃;(2)咳嗽、咳膿痰;(3)低氧血癥,動脈血氧分壓(PaO2)<7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PaO2下降10 mm Hg;(4)細菌涂片或痰培養陽性;(5)血白細胞計數>10×109/L;(6)胸部X線或CT證實有新的肺部感染[3]。
1.4 方法 收集患者資料:(1)一般臨床資料:年齡、性別、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癥史、冠心病史、心房纖顫史、陳舊性腦梗死史、惡性腫瘤史、吸煙史;(2)臨床表現:局灶性神經缺損程度、有無意識障礙、有無吞咽障礙;(3)神經影像學檢查:卒中面積、卒中部位(大腦半球、腦干、小腦、混合性腦梗死);(4)病情評估及預后評估:住院時間、入院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患者的神經缺損程度)評分、確診SAP后NIHSS評分、入院時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評價患者的一般狀況)、出院時改良的Rankin評分(評價患者的預后);(5)實驗室檢查資料:入院時的血常規、C反應蛋白(CRP)、B型利鈉肽(BNP)、前清蛋白(PAB)、清蛋白(ALB),紅細胞沉降率(ESR)等檢查結果;(6)病原學檢查資料。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SAP相關因素分析 SAP組中年齡>75歲、意識障礙、吞咽困難、多發部位腦梗死、NIHSS評分>15分、APACHEⅡ>20分的發生率與非SAP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卒中的嚴重程度及預后分析 SAP組入院時NIHSS評分、入院時APAHCEⅡ、出院時改良Rankin評分與非SAP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SAP組住院時間為(21.8±12.1)d,非SAP組為(13.1±2.8)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5%CI(5.314,12.396),P<0.001〕。SAP組病死率為22.4%(11/49),非SAP組為6.6%(3/4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1,P<0.05)。SAP前后NIHSS評分〔(15.9±4.1)分與(18.6±5.2)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5%CI(1.842,3.583),P<0.05〕。
2.3 實驗室檢查結果 SAP組入院時CRP、BNP、PAB、ALB及ESR水平與非SAP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SAP相關因素分析〔n(%)〕Table 1 Relative factors of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表3 SAP組與非SAP組實驗室檢查結果Table 3 Laboratory test result of SAP group and non-SAP group
注:CRP =C反應蛋白,BNP=B型利鈉肽,PAB=前清蛋白,ALB=清蛋白,ESR=紅細胞沉降率

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severity of stroke between SAP group and non-SAP group

組別例數入院時NIHSS評分入院時APACHEⅡ出院時改良Rankin評分SAP組4915 9±5 116 7±4 93 7±1 1非SAP組45 9 7±4 0 6 7±3 4 1 9±0 7差值95%CI(4 125,8 172)(8 125,11 843)(1 396,2 208)P值<0 001<0 0010 005
注: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PACHEⅡ=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
2.4 病原學檢查結果 病原學檢查陽性者39例,病原學檢查陰性者10例,陽性率為80%。結果發現革蘭陰性桿菌31株,其中鮑曼不動桿菌9株,陰溝腸桿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銅綠假單胞菌3株,嗜麥芽桿菌2株,大腸埃希菌1株,產氣腸桿菌1株;革蘭陽性球菌9株,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8株,肺炎球菌1株;真菌23株,其中白色念珠菌9株,光滑念珠菌6株,熱帶念珠菌4株,克柔菌2株,黃曲霉菌1株,煙曲霉菌1株。混合病菌感染19例。
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病死率高,預后差,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預后,其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是SAP[4]。SAP是急性腦卒中患者入院72 h內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根據特定診斷程序確診,不同于院內感染性肺炎[3]。這一概念最早由德國科隆大學附屬醫院的Hilker等[3]于2003年提出。SAP是腦卒中患者死亡和病情惡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證實,年齡>75歲、意識障礙、吞咽困難、多發部位腦梗死、NIHSS評分>15分、APACHEⅡ>20分均為SAP發生的危險因素,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5]。但本研究未發現SAP組與非SAP組中糖尿病史發生率間有差異,與既往研究不符[6],這可能與腦卒中患者糖尿病的高發性及本研究病例數過少有關,尚需進一步研究證明。
本研究證實發生SAP后,NIHSS評分較發生SAP前增加,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加重,分析原因可能與SAP加重神經-內分泌系統紊亂,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同時發熱及應激狀態,增加蛋白及能量的消耗,加重神經損傷,影響神經修復,此外SAP引起的低氧血癥,導致大腦供氧不足,亦可加重神經損傷,導致神經功能障礙,進而使腦卒中患者住院時間延長,改良Rankin評分增高,致殘率及病死率增加[7-8]。
本研究通過對常見實驗室指標對比發現,入院時SAP組CRP、BNP、ESR水平均高于非SAP組,而PAB、ALB水平均低于非SAP組,可作為SAP的臨床實驗室預測指標,這些指標間接反映機體的營養水平、免疫狀態及穩態水平,機體在營養不良及免疫狀態低下時,溶酶體和補體水平降低,B細胞合成和分泌的可溶性物減少,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均下降、吞噬細胞功能亦減弱,同時呼吸道上皮的修復和再生功能也受影響,水鈉潴留,導致穩態失衡,神經源性肺水腫加重,SAP發生的風險增加。
此外,本研究亦統計了SAP的易感菌株分布情況,SAP感染主要以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多見,其中以鮑曼不動桿菌為主,革蘭陽性球菌感染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時真菌感染的發生率也較高,與既往研究基本一致[9]。
綜上所述,SAP是缺血性腦卒中最常見的并發癥,SAP導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癥狀加重、住院時間延長、預后不良及病死率增加,提高對SAP的認識及重視程度,并給予適當預防,對于減少住院時間、改善卒中預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
1 胡佩村,陳素英.老年腦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及預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4):380-381.
2 中華神經科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6-381.
3 Hilker R,Poetter C,Findeisen N,et al.Nosocomial pneumonia after aute stroke;implication for 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medicine[J].Stroke,2003,34(4):975-981.
4 許貴剛,朱在卿,劉洋,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6):1882.
5 Sellars C,Bowie L,Bagg J,et al.Risk factors for chest infection in acute strok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Stroke,2007,38(8):2284-2291.
6 李學會,倫國愛,王永會,等.腦卒中后發生肺炎及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09,2(17):98-99.
7 李新華,張玉珍.神經內科老年患者醫院獲得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1):1244-1245.
8 Katzan IL,Cebul RD,Husak SH,et al.The effect of pneumonia on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cute stroke[J].Neurology,2003,60(4):620-625.
9 Hassan A,Khealani BA,Shafqat S,et al.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microbiological data and outcome[J].Singapore Med J,2006,47(3):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