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存利,李 碩,陳 博,邵 鈞,田 亮,趙榮鳳,鞏嘉鎧,韓金祥,王 躍,韓 超,黨立平,張雨師,羅小景,郭 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日益關注。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作為社區的主體人群受到政府的關注,其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得到重視[1]。2010年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居家養老、扶殘助殘等“九養政策”中就包含老年人心理衛生內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會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并產生一系列相關的醫療保健、照料養老等問題,給社會、家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北京市西城區是“社區心理健康指導示范區”,為響應政府號召,增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對西城區的社區老年人進行了心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本研究依托北京市科委立項課題“城市中心區人口健康及重點人群關懷科技示范”的子課題“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導與心理援助研究與示范”的相關數據。從北京市西城區15個街道中按規模、比例分層隨機抽取4個街道中7個居委會2 342名符合條件的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1 085人)和對照組(1 257人)。共收回問卷2 194份,剔除信息缺失、回答有誤的之后,得到有效問卷2 116份(干預組980份,對照組1 136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0.4%。
1.2 研究方法 干預組采取心理講座、團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咨詢等干預。一般人群:心理講座,每月1次,團體心理輔導每月2次。重點人群:咨詢為主,心理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為輔,每月2次。心理講座每次90 min,團體心理輔導每次120 min,個體心理咨詢每次50 min。對照組不予干預,觀察其自然變化。
1.3 測量工具 本研究的測量工具包括一般信息問卷、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WHOQOL-100)中文版[2]。WHOQOL-100是由世界衛生組織研制的、用于測量個體與健康有關的生活質量的國際性量表。量表覆蓋了生存質量有關的6個領域和24個方面,共計100個問題,包括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和總的生存質量。中山醫科大學的方積乾教授遵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程序,結合中國國情,制定了該量表的中文版。
1.4 質量控制方法 調查員在調查前進行培訓,統一調查方法和標準,每月抽查調查表,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數據輸入利用專業軟件雙錄入進行校驗。

2.1 人口學資料比較 干預組980人(占46.3%),對照組1 136人(占53.7%)。兩組間性別、婚姻、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組與對照組在進行心理干預前,總的生存質量、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干預后,總的生存質量、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人口學資料比較
Table1 Comparison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between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變量干預組對照組χ2(t)值P值性別0 31?0 58 男453(46 2)511(45 0) 女527(53 8)625(55 0)婚姻8 81?0 18 未婚10(1 0)14(1 2) 已婚855(87 3)960(84 5) 離異14(1 4)19(1 7) 再婚13(1 3)9(0 8) 同居2(0 2)1(0 1) 喪偶86(8 8)133(11 7)年齡(歲)68 0±4 867 6±4 81 75 0 08
注:*為χ2值

表2 干預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OL between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已成為老年保健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3]。生活質量是一個多維概念,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關系、獨立性、環境狀況等許多領域的內容。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漸衰老退化,其心理和社會適應性也隨之發生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均會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4]。
國外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顯著影響[5],在社區幫助老年人建立和保持社會網絡能減輕其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6]。國內研究發現,社會支持、與家人關系、情緒調節能力、休閑活動已成為影響北京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多參與社會休閑活動、積極與人交往,保持和諧的家庭關系對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7-9],對社區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與健康干預對提高其生活質量有積極效應[10]。本研究結果證明,心理干預對提高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心理干預后,干預組老年人在總的生存質量、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在本研究的心理干預過程中,社區老年人通過參與社區心理干預活動,結識了許多老年朋友,擴大了社交網絡,增加了社會交往;在心理講座中,心理專家的專業講授增加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知識和保健知識;在團體心理輔導中,老年人各抒己見,與同齡人相互交流如何發揮余熱、參與社會文化活動以及處理家庭關系等生活經驗和內心感受;在個體心理咨詢中,專業心理咨詢師面對面的心理疏導,排解了老年人心中的焦慮、抑郁和孤獨等負性情緒。所有這些都對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大有益處[11-13]。
1 Le V Hoi,Nguyen TK Chuc,Lars Lindholm.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and its determinants among older people in rural Vietnam[J].BMC Public Health,2010,11(10):549.
2 方積乾.生活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13-142.
3 李楊春,李新輝.國內外城市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研究現狀[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3):39-40.
4 田林,張開金.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6):1782.
5 Elizur Y,Hirsh E.Psychosocial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two month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a multisystemic analysis of patients′ resources[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999,22(2):157-173.
6 Ekwall AK,Sivberg B,Hallberg IR.Loneliness as a predictor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older caregiver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5,49(1):23-32.
7 李碩,謝朝輝,邵鈞,等.城市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3,23(2):1-6.
8 單大玲,劉運杰,戴濟安,等.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大課堂模式對高血壓合并焦慮及抑郁患者的干預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0):3382.
9 馬麗娜,湯哲,關紹晨,等.北京老年人家庭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雜志,2010,13(4):168-170.
10 鄭志剛,陸杰華,曾序春.基于時空評價模型的深圳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績效評估[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9):2870.
11 Mair A,Thivierge-Rikard RV.The strength of strong ties for older rural adults:regional distinction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2010,70(2):119-143.
12 Camfield L,Skevington SM.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J].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8,13(6):764-775.
13 李海燕.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指導及效果評價[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