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莉,陳俊意
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60%,農村勞動力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國家國力快速增強的重要源泉和推動力[1-3]。農村人員購藥行為的模式和方法,經過由解放初期中醫的“望、聞、問、切”挖草藥到現在的西醫,發生了很大變化[4-6]。評價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多種方法,但任何一種評價方法都不能忽視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與城市的福利、交通和文化等差異[7-9]。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經濟條件的差異、有年齡性別差異、有個體文化水平的差異、有距離正規醫療機構路程遠近和是否參加醫保的差異等,所有這些差異均能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10-12]。采用相關和通徑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的各個因素(家庭經濟條件、年齡、性別、文化水平、距離正規醫療機構路程、個體對自己病情的研判和是否參加醫保),以明晰各個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及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增益大小,為了解農村人員購藥行為現狀及政府制定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醫保政策提供理論依據[13-17]。
1.1研究對象2011年1月以重慶30個區縣農村人員為研究對象,為了保護被調查人的自尊和隱私,調查采取匿名的方式,發出334份調查問卷,收回問卷263份,其中有效問卷216份,分別采取相關和通徑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為便于統計軟件操作,從216份有效問卷中采用簡單抽樣方法隨機抽取82份問卷進行研究。
1.2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評價指標經濟條件指上一年度的家庭年收入;文化水平指拿到的正規學歷:文盲計0、小學1、初中2、高中(包括中專)3、大學(含大專高職)4、研究生5;性別:男1、女2;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指生活地與買藥地的距離,按照千米為單位;自己對病情程度的研判:稍微有不適0,身體不舒服1,嚴重不舒服但對生命無大礙2,感覺病情威脅生命3;參加醫保:是1,反之0;就醫方式:不就醫計0、自己挖草藥1、去鄉鎮藥店買藥2、去鄉鎮個體診所就醫3、鄉鎮衛生院看病4、去縣級醫院看病5、去省級醫院看病6。
1.3統計學方法采用DPS 7.05統計軟件,利用相關和通徑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研究。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與相關因素及相關因素間的相關分析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與家庭經濟條件和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2個因素的相關系數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是否參加醫保的相關系數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家庭經濟條件與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因素的相關系數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進而得到逐步回歸一元線性方程:
Y=-0.560905346+0.00007133581738X1+0.13172629154X2+0.0021078029458X3-0.05336360743X4+0.004086421423X5+0.9186524578X7。
相關系數(r)=0.8501;F值=32.5551;df=(6,75);P值=0.0001;剩余標準差(s)=0.7316;調整后的相關系數(ra)=0.8369。
從逐步回歸方程的偏相關系數的統計結果來看,也可以看出家庭經濟條件、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和是否參加醫保三者是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主要因素(見表2)。
表1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與相關因素及相關因素間的相關系數
Table1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purchase of medicines behavior mode for rural people and related factor

X1X2X3X4X5X6X7X2-0.1249 X3 0.0935 -0.0911X4-0.1641 0.1093-0.0756X5 0.5162*-0.1741 0.0363-0.0983X6 0.0567 -0.1626-0.044-0.15330.1545 X7 0.2904 -0.3545 0.3476-0.05380.2480 0.1045Y 0.7086△-0.1249 0.1734-0.13660.7067△0.10170.4671*
注:△為P<0.01,*為P<0.05;X1=經濟條件,X2=文化水平,X3=年齡,X4=性別,X5=與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X6=自己對病情程度的研判,X7=是否參加醫保,Y=就醫方式
表2逐步回歸一元線性方程的偏相關系數
Table2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of a linear equation

偏相關系數t值P值r(Y,X1) 0.54285.59710.0001r(Y,X2) 0.17561.54510.1265r(Y,X3) 0.06410.55620.5797r(Y,X4)-0.03730.32350.7472r(Y,X5) 0.58156.18940.0001r(Y,X7) 0.38583.62140.0005
2.2通徑分析不同因素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通徑系數大小可以反映出其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相對重要性。各個因素與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通徑分析結果見表3。計算出決定系數=0.7226,剩余通徑系數=0.5267。
2.2.1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效應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通徑系數為0.4454,該因素除與家庭經濟條件因素的相關系數有統計學差異外,與其他影響因素相關系數均無統計學差異。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貢獻居各個影響因素之首,通過文化水平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負向間接效應,從而掩蓋了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貢獻,通過家庭經濟條件、年齡、性別和是否參加醫保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正向間接效應。因此,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可作為一個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指示因素,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較遠的農村人員最喜歡就近購藥。
2.2.2家庭經濟條件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效應家庭經濟條件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通徑系數為0.4091。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正向直接貢獻居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之后,通過文化水平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負向間接效應,從而掩蓋了家庭經濟條件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貢獻,通過年齡、性別、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和是否參加醫保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正向間接效應。由此可見,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人員物質基礎較好,對治療疾病有足夠的經濟能力。
2.2.3是否參加醫保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效應是否參加醫保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通徑系數為0.2602。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正向直接貢獻居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和家庭經濟條件之后,通過文化水平因素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負向間接效應,從而掩蓋了是否參加醫保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貢獻,通過家庭經濟條件、年齡、性別和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因素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正向間接效應。由此可見,參加醫保的農村人員政府報銷部分醫療費用,有利于鼓勵他們根據病情到合適的醫療機構就醫購藥。
2.2.4文化水平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效應文化水平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通徑系數為0.1015。通過家庭經濟條件、年齡、性別、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及是否參加醫保因素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負向間接效應,從而掩蓋了文化水平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貢獻。由此可見,文化水平高的農村人員趨向于根據自己病情選擇合適的醫療購藥地點,有利于疾病治療。
2.2.5年齡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效應年齡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通徑系數為0.0362。通過文化水平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負向間接效應,從而掩蓋了文化水平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貢獻,通過家庭經濟條件、性別、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和是否參加醫保因素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正向間接效應。由此可見,年齡高的被調查人趨向于選擇合適的醫療地點購藥。
2.2.6性別對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的直接效應性別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通徑系數為-0.0201,是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惟一負向因素,與其他影響因素的相關系數均無統計學差異,說明較女性而言,男性更容易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合適的醫療購藥地點。通過文化水平因素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正向間接作用,通過家庭經濟條件、年齡、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自己對病情程度的研判和是否參加醫保等因素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有負向間接效應。因此性別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幾乎無影響。
2.3主成分分析
2.3.1計算規格化特征向量見表4。
2.3.2計算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以及相關矩陣的特征向量由表5顯示,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主成分4和主成分5的累計貢獻率已經超過85%,它們的權重系數分別為2.0592、1.1765、1.0734、0.9409和0.7739。基本上保留了原來7個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相關因素的全部信息,因此選取前5個主成分作為主成分分析的依據。
表3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與相關因素的通徑系數
Table3The path coefficients of purchase of medicines behavior mode for rural people and related factor

直接 間接X1 X2 X3 X4 X5 X7X10.4091-0.01270.00340.00330.23000.0756X20.1015-0.0511-0.0033-0.0022-0.0776-0.0922X30.03620.0383-0.00920.00150.01620.0904X4-0.0201-0.06710.0111-0.0027-0.0438-0.014X50.44540.2112-0.01770.00130.00200.0645X70.26020.1188-0.0360.01260.00110.1105
表4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規格化特征向量
Table4The normalized eigenvectors of purchase of medicines behavior mode for rural people and related factor

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主成分4主成分5主成分6主成分7X10.4784-0.23420.4631-0.1059-0.01810.18160.6762X2-0.3770-0.13500.4168-0.39880.59000.3423-0.2041X30.25760.6587-0.0107-0.36270.3841-0.45180.1280X4-0.23220.25550.35420.79020.3067-0.09440.1674X50.4718-0.33470.37580.11860.0821-0.4160-0.5747X60.2232-0.3913-0.58480.17780.63320.00860.1496X70.48610.4032-0.0540.16780.04780.6810-0.3225
表5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特征值和累計百分率
Table5The characteristics value and contribution ratio of accumulated variance(CRAV)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purchase of medicines behavior mode for rural people and related factor

特征值百分率(%)累計百分率(%)主成分12.059229.417829.4178主成分21.176516.806946.2247主成分31.073415.334261.5589主成分40.940913.440874.9997主成分50.773911.055686.0553主成分60.52607.514093.5693主成分70.45016.4307100.0000
2.3.3根據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計算出前五個主成分的主成分載荷見表6。由主成分載荷得出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主成分4和主成分5的表達式:
Z1=0.6865X1-0.40892X2+0.266887X3-0.22523X4+0.41505X5+0.161878X6+0.326122X7;
Z2=-0.33607X1-0.14643X2+0.682446X3+0.247835X4-0.29444X5-0.28379X6+0.270505X7;
Z3=0.664544X1+0.452089X2-0.01109X3+0.343574X4+0.330597X5-0.42413X6-0.03623X7;
Z4=-0.15197X1-0.43256X2-0.37578X3+0.766494X4+0.104334X5+0.128951X6+0.112576X7;
Z5=-0.02597X1+0.639953X2+0.397947X3+0.297499X4+0.072225X5+0.459234X6+0.032069X7。
(1)主成分1中,經濟條件的權重系數較大,表明主成分1主要反映了經濟條件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信息。同時是否參加醫保的權重系數也不低,主成分1同時反映了政府對醫保的投入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信息??梢哉J為主成分1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經濟基礎因子。
(2)主成分2中,年齡的權重系數較大,主成分2主要反映了年齡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信息??梢哉J為主成分2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年齡因子。
(3)主成分3中,經濟條件的權重系數最大,主成分3主要反映了家庭經濟條件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信息。同時文化水平的權重系數也不低,主成分3同時反映了被調查人員文化水平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信息??梢哉J為主成分3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經濟和文化雙重因子。
(4)主成分4中,性別的權重系數較大,主成分4主要反映了性別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信息??梢哉J為主成分4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性別因子。
(5)主成分5中,文化水平的權重系數較大,表明主成分5主要反映了文化水平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信息。同時自己對病情程度的研判和年齡的權重系數也不低,主成分5同時反映了文化水平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信息??梢哉J為主成分5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文化水平因子。
表6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主成分載荷
Table6The load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purchase of medicines behavior mode for rural people and related factor

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主成分4主成分5X10.6865-0.33600.6645-0.1519-0.0259X2-0.4089-0.14640.4520-0.43250.6399X30.26680.6824-0.0110-0.37570.3979X4-0.22520.24780.34350.76640.2974X50.4150-0.29440.33050.10430.0722X60.1618-0.2837-0.42410.12890.4592X70.32610.2705-0.03620.11250.0320
將相關分析方法應用于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評價,給出了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及各個因素與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關系。運用本研究給出的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評價因素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了解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為降低農村人員購藥成本,緩和農村人員購藥困難提供了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通過相關和通徑分析,揭示了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各相關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它們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作用的大小。結果表明,各因素與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關聯強度不完全相同。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和家庭經濟條件是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最強烈的直接作用因素,這與農村經濟水平不高、交通條件不便等客觀限制條件有關。通徑分析說明被調查人自己對病情的研判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無直接或間接影響。除此之外,本研究結果提示性別直接作用為負值,一般研究認為,女性平均壽命高于男性,但其與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關系并不明確。本研究中通徑分析結果表明,年齡因素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作用為正值。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疾病越多,看病購藥經驗越豐富,但本研究發現是年齡因素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不是首位因素。本研究結果也提示,是否參加醫保是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正向因素。本研究的通徑分析是以重慶30個區縣農村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的,其結果有一定局限性。最終闡明各作用因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直接和間接作用,還需基于較大地區范圍內的通徑分析。
在政府制定各項醫保政策之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進行研究,選出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重要因素,這樣可以減少設置醫療購藥網點的盲目性,節約人力和物力。通過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相關影響因素的主成分分析,找到了五個主成分,這五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為86.05%,已經超過85%,主成分1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經濟基礎因子,主成分2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年齡因子,主成分3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經濟和文化雙重因子,主成分4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性別因子,主成分5為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文化水平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主要因子,較采用經濟條件、年齡、性別、文化水平、自己對病情程度的研判、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和是否參加醫保中一個或者幾個性狀的加權更為準確、更為科學。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按照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需要將各個影響因子進行分類選擇。
本研究選出家庭經濟條件和距離正規醫療機構的路程為主要影響農村人員購藥行為模式的因子,與目前農村經濟的實際現狀吻合。是否參加醫保因素不是位列第一要素,而是第三,說明目前的醫藥報銷比例對一部分農村人員來說不足以應付某些重大疾病,政府的醫保力度還需要加大。大多數研究表明,病情嚴重的人員趨向于選擇合適的醫療購藥地點,但對農村人員來說,其對就醫購藥行為模式的影響并不明確,可能與經濟和交通條件不無關系,這就需要完善鄉、村、社三級醫療布點,將藥店開到每一個人群聚居的自然村落,同時加大培訓鄉、村、社三級醫療藥物工作者,加強從業人員管理,完善農村衛生設施,改善農村人員購藥困難狀況。
1王冬,吳嫻波,范耿.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評價量表條目的初步篩選[J].現代預防醫學,2011,37(18):35-37.
2黃子杰,李躍平,陳銘.內在關聯分析技術在量表標準化研究中的應用-新編Well-being生存質量量表與WHOQOL-BREF量表相關性研究[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2(2):68-71.
3王一宇,吳瑞春,夏江.女大學生節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9,27(1):33-35.
4曹小勇,陳俊國.全科醫生的社會性及醫學社會學素養[J].西北醫學教育,2005,24(6):45-48.
5董伊人,陶鵬德.病人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統計分析[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5,24(1):123-125.
6丁凌風,王鑫,牛曉敏.高校教師疾病譜系的醫學社會學研究[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2) :89-92.
7郇建立.中國艾滋病的社會科學研究20年[J].社會科學,2009,29(11):43-48.
8劉繼同.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踐困境與醫學社會學的專業貢獻[J].學習與實踐,2006,23(9):67-69.
9戴霞,韋瑞英,史悅紅.深圳外來農村籍產業工人與深圳市居民健康自評對比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31(3):87-89.
10黃艷,徐懷逵.100名護理專業中專生睡眠情況隨機調查[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7,22(10):156-159.
11歐陽馬田.公平與效率:從醫學社會學看我國醫療體制的完善與進一步改革[J].醫學與社會,2007,20(5):231-234.
12郭廣春.醫學社會學的社會互動理論研究-社會創造與標定下的角色偏離及其擴充分類[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7,25(3):78-79.
13劉傳迅.醫學社會學之功能理論-病患行為是一種制度化的角色偏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1(2):211-213.
14劉繼同.中國醫學社會學研究30年:回顧與反思(上)[J].學習與實踐,2008,25(11) :23-25.
15呂柯.關于醫學社會學的若干思考[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3,21(2):56-58.
16李漢林,渠敬東.制度規范行為-關于單位的研究與思考[J].社會學研究,2002,17(5):67-68.
17林曾.讀《醫學社會學》[J].社會學研究,1995,10(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