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9)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和數理統計法等方法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第41屆英國倫敦世錦賽、2010年第42屆荷蘭鹿特丹世錦賽以及2011年日本43屆的全能比賽成績的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各國際單項聯合會及美國NBC網站截至2011年1月26日提供的資料,2012年倫敦奧運會共設26大項,302小項,其中男子項目162個,女子項目132個,混合項目8個。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比賽項目(28大項,302小項)相比,倫敦奧運會新增加了10個項目,取消了9個項目,并調整了若干小項,小項總數與上屆相同。
從北京奧運會后,新一輪的規則除了在D分和E分稱謂上的變化、連接加分的變化、大中小錯的扣分幅度的變化、動作難度價值的升降組等方面的變化外,[2]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賽制的變化,即男子團體決賽由2006~2008年規則的6-3-3賽制變為2009~2012年規則的5-3-3賽制。表面看來,只是數量上少了一個人,但這個“減1變化”卻給中國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給世界體操未來的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體操團體比賽成績是衡量各國體操實力的重要標準,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地。新規則的變化由男子6-3-3制改為5-3-3制。團體比賽包括資格賽和團體決賽。資格賽采用5-4-3賽制,即5名運動員參賽,每個項目上4人,計算3個人的有效分。團體決賽采用5-3-3賽制,即5名運動員參賽,每個項目上3個人,3個人的分數均計入各單項總分。要求每個運動員參賽時不能有任何的失誤,否則將會影響各單項總分和團體成績。
2.3.1 奧運會各國入選情況
金牌的分布情況參見表1,第29屆奧運會比賽中,僅有2個國家獲得金牌,中國獲得6枚,波蘭獲得1枚,第41屆世錦賽中3個國家獲得金牌共7枚,其中中國獲得4枚,羅馬尼亞獲得2枚,全能項目的金牌被日本隊奪得,第42屆荷蘭鹿特丹世錦賽中有5個國家獲得金牌,中國獲得4枚,日本、希臘、匈牙利、法國各獲1枚,2011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43屆世錦賽中,中國獲得3枚金牌,日本獲得2枚金牌,美國、韓國、匈牙利各獲1枚金牌,從金牌榜來看,中國在競技體操單項比賽中占有較大的優勢,但目前來看缺少優秀的全能型運動員。
2.3.2 男子團體實力分析
2009年12月,中國體操中心副主任黃玉斌表示:“團體比賽是中國隊絕對不會放棄的,因為它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2011年第43屆世錦賽于10月7~16日在日本東京舉行,在10天跌宕起伏的精彩比賽中,中國隊“低開高走”,排除困難、頑強拼搏,最終以4金5銀3銅再次力壓群雄,名列金牌和獎牌榜首位。(表2、3)
在最精彩也最有份量的男子團體決賽中,中國隊在裁判壓分的不利條件下,展開了一場艱難的“自衛反擊戰”,在高昂的“戰意”下“亮劍”東道主日本隊,從預賽落后日本隊5分到決賽領先2分,中國隊創造了體操史上7分大逆轉的罕見奇跡。
2.3.3 個人全能實力分析
2006年國際體操聯盟修改打分規則以來,各國開始追求高難度動作,因此很難有運動員在6個項目上全都保持高水平。但日本體操隊重視全能型選手的培養,內村航平就是代表,他在世錦賽6個單項上的得分均超過了15分,總分領先第二名3分多,獲得了世錦賽歷史上第一位個人全能“三連冠”。同時,山室光史,田中佑典和植松礦治也都具備全能素質。此外,日本選手在單杠、自由操、吊環、跳馬等男子單項上也將與中國展開對決。
對于男子全能這塊金牌,賽前一致認為非內村航平莫屬。從比賽情況來看,內村航平超乎異常的巔峰狀態,無人可比的高超技術,使得這塊金牌的獲得過程一馬平川、毫無懸念。他的“三連冠”創造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的奇跡。至今為止,他是第一位獲得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全能“三連冠”的運動員(見表4)。
2.3.4 男子單項成績分析

表1 四屆大賽獲得金牌國家分布對比一覽表

表2 中日兩國近幾年男團得分對比
楊威曾經奪得2006年第39屆、2007年第40屆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個人全能冠軍,他退役之后,還沒有一名有全能實力的運動員接上他的班,所以本屆世錦賽我國沒有運動員參加個人全能決賽的角逐,只派了單項突出的年輕選手參賽。即使派人參加了個人全能決賽,也很難與日本運動員內村航平爭奪冠軍。滕海濱、馮喆分別獲得了第十一屆全運會個人全能冠亞軍,陳一冰也參加過世錦賽和北京奧運會個人全能決賽,但他們的實力遠不及內村航平,他們都有1~2個弱項,而內村航平相對來說各個項目實力比較平均,他是我國今后在個人全能項目上最強勁的競爭對手[4]。

表3 2011年43屆體操世錦賽男團成績

表4
我國自由體操和單杠項目整體上比較弱。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鄒凱在單杠和自由體操單項決賽中奪得了這兩個項目的冠軍,改變了我國男隊長期來在這兩個項目上的落后狀態。本屆世錦賽鄒凱又在這兩個項目上奪得了冠軍和亞軍,顯示了他個人在這兩個項目上的競爭實力和優勢地位。但從整體來講我國男隊在這兩個項目上還顯得比較弱,除了鄒凱有實力參加這兩個項目決賽外,其他運動員都沒有實力參加這兩個項目的單項決賽。另外包括鄒凱在內我國運動員還缺少單杠上高難度的杠上“飛行動作”和自由體操中前空翻2周及其轉體與連接動作,在這兩個項目的動作質量和空翻高度也有待提高[5]。
本屆世錦賽6個項目單項決賽非常激烈,最終日本運動員內村航平奪得自由體操冠軍,匈牙利運動員貝爾基奪得鞍馬冠軍,韓國運動員梁鶴善奪得跳馬冠軍,美國運動員萊瓦奪得雙杠冠軍。我國運動員參加了除跳馬外5個單項的角逐,最后陳一冰奪得吊環冠軍,鄒凱奪得單杠冠軍。下面對各個單項的決賽情況進行點評和分析。
縱觀中國男子體操隊在單杠、雙杠、吊環、鞍馬、自由操5個項目上已經形成了明顯優勢,但是在某些方面表現得不太穩定,如雙杠項目雖有兩名運動員進入前8名決賽,但不能穩定地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甚至沒有發揮出預賽時的水平,目前僅有鄒凱在自由體操和單杠兩個項目上保持著絕對的優勢,東京體操世錦賽男子鞍馬決賽,中國選手滕海濱掉馬出現失誤,只以14.266分獲得第7名。
(1)通過上述分析得知規則的修訂不會影響項目的內在特點、基本技術和基本運動規律,但是大幅度的變化會造成項目的不均衡,正是這種不均衡促成了關聯度的變化,也正是這種不均衡才有了后來難度不封頂,裁判分A、B組,由原來的6-3-3制改為5-3-3制,使每個運動員有足夠的上升空間,但同時也要求每個運動員必須每個項目都要兼顧,都要做全能型的人才,這樣就有效地拉開了運動員之間的差距使競技體操比賽更具有觀賞性。(2)通過近幾次世界大賽可以看出男子團體冠軍的爭奪主要在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之間進行。日本男子項目實力大幅提升,是中國爭奪團體冠軍主要的競爭對手,他們的領軍人物是內村航平,他和另一名隊員田中和仁奪得了本屆世錦賽個人全能第一名和第四名,他們在自由體操、單杠、雙杠項目上很有實力。美國隊有兩名隊員資格賽進入個人全能前6名,他們在鞍馬、單杠上實力較強,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奪得過團體決賽第3名,實力不可小視。俄羅斯是傳統的體操強國,本屆世錦賽在個人全能決賽中取得了較好成績,分別獲得第3名和第5名,他們在吊環、雙杠、跳馬項目上實力較強。(3)過調查發現近年來我國男子體操的優勢項目是鞍馬、吊環、雙杠;我國男子團體冠軍的爭奪主要在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之間進行,最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隊;我國男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全能型選手;單項中:單杠和自由體操整體上相對較弱;吊環、雙杠項目優勢明顯,跳馬項目后繼無人;缺少領軍人物。
[1]周蓓,李翠玲,姚俠文.北京奧運會我國體操隊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10):98-100.
[2]國際體操聯合會.2009-2012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則[S].2008,12.
[3]董建國,劉俊榮,邵彤,等,2012年奧運會我國男子體操實力分析——基于2009年體操世錦賽和第十一屆全運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1):136-140.
[4]袁衛華,鄭湘平.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中國男子體操隊競技實力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7(1):67-69.
[5]張玉寶,李翠玲,李吉,等,男子競技體操新賽制對中國隊備戰2012年奧運會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2):127-130.
[6]賈樹波.從42屆體操世錦賽和16屆亞運會體操比賽成績分析中國男子體操隊現狀[J].湖北體育科技,2011,30(3):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