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升學,孫文國,蔣雷鳴
肺鱗癌陰莖轉移較為罕見,其兼有肺癌和陰莖癌兩種臨床表現。在臨床工作中,醫務人員對于肺鱗癌陰莖轉移的診治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我院2010年6月收治1例肺鱗癌陰莖轉移患者,在診斷及治療過程中有一定的心得,現對其進行研究分析,以期提高肺鱗癌陰莖轉移的診治水平。
患者,男,55歲。主因“發現陰莖腫塊6個月余”于2010-06-30入院。患者無排尿困難,無尿線變細,無血尿、膿尿,無勃起性疼痛,無性功能障礙。既往2010-04-30于我院在CT引導下行左肺穿刺活檢,病理檢查結果示:左肺鱗狀細胞癌(見圖1~2);2010-05-11—18和2010-06-07—14在我院心胸外科先后2次住院進行化療;無陰莖外傷史及冶游史。查體: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陰莖腫塊無紅腫、潰爛,位置固定、質硬、無壓痛。陰毛分布正常,陰莖大小正常、無紅腫。陰莖左側海綿體可觸及3個腫塊,均呈球狀,最大直徑約2 cm,距陰莖根部約2.5 cm;右側海綿體可觸及2個大小約0.5 cm球狀腫塊,腫塊質硬,邊界清楚,無壓痛;尿道海綿體及陰莖頭部未觸及腫塊。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正常;輸血前五項正常;尿流率測定(總尿量363 ml)最大尿流率17 ml/s,平均尿流率8 ml/s;靜脈造影劑平片(KUB+IVP)示未見明顯異常;CT示:陰莖體部左側可見一圓形低密度影,大小約19 mm×18 mm,平掃值12 Hu,增強可見環形輕度強化(見圖3);X線胸片示:左側肺門區可見不規則腫塊影,大小約41 mm×32 mm,可見毛刺和一小空洞,余肺野未見實變影。于2010-07-08行陰莖腫塊活檢術,腫塊內部呈現出壞死膿樣物,切取部分進行病理學檢查,病理報告:高分化鱗狀細胞癌(見圖4)。診斷:左肺中心型肺癌,陰莖轉移。患者拒絕進一步化療及放療,自動出院,隨訪6個月后死于晚期肺癌、呼吸衰竭。
2.1概述肺鱗狀細胞癌又稱肺鱗癌,在各類型肺癌中最為常見,約占50%。肺鱗癌多起源于支氣管,中央型肺癌多見,生長速度緩慢且病程長,對化療、放療均敏感。經淋巴結轉移較早,血行轉移發生在晚期。最常見的轉移器官主要為肝、骨、腦、腎上腺。陰莖癌以鱗狀細胞癌多見,主要與包莖、包皮過長和人乳頭狀病毒(HPV)感染有關。肺鱗狀細胞癌轉移至陰莖,臨床罕見,經檢索近20年國內相關文獻,僅有2篇[1-2],全世界僅約20例。
2.2臨床表現肺鱗癌陰莖轉移兼有肺癌和陰莖癌兩種臨床表現。早期肺癌有刺激性咳嗽、反復低熱、胸部脹痛和間斷或者持續出現的痰血等癥狀。早期陰莖癌表現為陰莖頭或包皮上皮肥厚,多數可出現陰莖丘疹、潰瘍或菜花樣隆起,患者自覺刺痛或燒灼樣疼痛。結合文獻及本例患者的特點,肺鱗癌陰莖轉移的患者,除了發現早期肺癌的特點外,陰莖形態改變也是主要的臨床表現。本例患者既往有左肺鱗狀細胞癌病史,陰莖海綿體可觸及5個腫塊(其中左側3個,右側2個),腫塊質硬,邊界清楚,無壓痛,尿道海綿體及陰莖頭部未觸及腫塊。
2.3診斷肺鱗癌陰莖轉移的最終診斷依靠病理,局部較深組織穿刺活檢是有必要的[3]。當發現肺鱗癌時,要警惕轉移的可能。據臨床觀察及有關臨床資料顯示,肺鱗癌腫瘤細胞常轉移至某一組織器官往往有一定的規律性可循,主要是由某一器官的血運及淋巴回流的特點決定的。

圖1肺鱗癌原發灶CT圖2肺鱗癌原發灶病理,×100
Figure1Primary lung squamous carcinomaFigure2Pathology of primary lung squamous carcinoma
圖3陰莖鱗癌轉移灶CT圖4陰莖鱗癌轉移灶病理,×100
Figure3Penile squamous carcinoma metastasesFigure4Pathology of penis squamous carcinoma metastases
結合本例患者既往有左肺鱗癌,并先后2次住院化療,因此,可以認為該患者實為臨床上十分少見的肺鱗癌陰莖轉移,主要考慮肺部的惡性腫瘤細胞在其生長的過程中有脫落,而脫落后的腫瘤細胞隨著血液循環停留在陰莖海綿體內繼續生長所致。臨床上B超、CT和MRI的應用有助于確定腫瘤浸潤深度和范圍、有無淋巴結轉移等情況。
2.4治療肺鱗癌對放療和化療都比較敏感,但是陰莖鱗癌對放療、化療的效果不佳。陰莖鱗癌治療主要依靠手術切除原發腫瘤和腹股溝淋巴結。因此,對于肺鱗癌陰莖轉移的治療,應該雙管齊下,采取手術與放、化療相結合的方法。尤其手術切除部分陰莖后整形手術已取得很大的進展[4]。
本病例的重要意義在于可為臨床明確診斷陰莖海綿體部腫塊方面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但是,本病例罕見,對此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魏東,王少華,萬奔,等.肺鱗癌陰莖轉移1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5,5(16):320.
2董國勤,張克,盧幕俊,等.肺鱗癌轉移到陰莖、尿道一例報道并文獻回顧[C].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2008.
3Han KR,Brogle BN,Goydos J,et al.Lymphatic mapping and intraoperative lymphoscinitigraphy for indentifying the sentinel node in penile tumors[J].Urology,2000,55(4):582-585.
4Ralph DJ,Garaffa G,García MA.Reconstructive surgery of the penis[J].Curropi Urol,2006,16(6):39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