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楊曉娜
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的探討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楊曉娜
休閑農業,屬于旅游產業與傳統農業的疊合產業,這種新興的農業模式成為城市郊區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河南省傳統農業發展基礎雄厚,休閑農業發展已經起步,但在構建過程初始亦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如扶持不力、監督層次低、管理不規范、消費群體欠缺等。因此,本文探究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新模式,對于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升產業經濟效益有重要價值。
河南省 休閑農業 發展模式
社會經濟迅速進步,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這樣的現狀下,大中型城市逐步構建了休閑消費的體系,休閑方式的農業也開始萌芽。河南省是農業大省,憑借旅游和基礎性農業的雙重優勢,發展起前景可觀的休閑農業。然而,這種新模式的農業還處在初始探索期,發展的具體模式不完整,阻礙了旅游類農業的快速進步。因此,解析休閑農業發展現狀,有利于摸索完善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化解發展模式層面的矛盾。
休閑農業,建立在傳統層面農業的基礎上,借助鄉村的獨特性農業資源,來吸引城鄉游客休閑與觀賞,達到增強游客的農業體驗、發展鄉村區域產業、推動鄉村旅游類經濟的目標。這是一種興起時間較短的農業模式,它整合了農業與新式的服務業,統一了休閑農業的生態、經濟等層面效益。由此可見,這種農業是現代模式農業的升華,引領了城市郊區農業的進步方向。
目前,河南省休閑農業重點發展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以城郊類型為主的農業模式。這樣的休閑農業模式,借助了周邊景色的輔助,開發休閑農業布局。開發中的側重點是特色性的村落、高技術類別的農用基地等。來參觀休閑類農村景色的游客主要是城區中的市民,因此,休閑農業也聚集于城郊的區域中。例如,鄭東新區的省農業高新科技園。
其次,是農家樂主導的農業模式。在近期內,河南省以這類觀光模式為發展主體,并發展出了度假與休閑購物的長久性模式。隨著城區收入的遞增,城區市民的需要,轉向了高級別化。在這樣的狀態下,開發了不同于舊有模式的農家樂形式。休閑農業正逐漸朝向特色性和品味性的大方向進展,例如,內黃縣的“棗鄉文化行”。
再次,是功能主導下的農業模式。發展這一類型的休閑農業,為河南省創設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調查的數據證明:旅游類的農業在創設一個崗位的同時,還能夠制造三個以上的間接性崗位機會,這有助于協調過剩部分的勞動力。休閑農業,可以配合區域交通、餐飲業、小商品行業和其他種類商業的同時發展,提高河南農村的整體性進步速度。發展新模式的觀賞類農業,還能協助鄉村確立全新的建設指標。
最后,是審美與經濟整合的農業模式。構建整合類的農業,發掘了生態類與審美類的農業效應,補償了這部分浪費。游客想要親自感悟鄉村的風情,欣賞農業的獨特性風景,食用有機類型的作物產品,就應當支付一定的費用。在這個流程中,農民收獲了很多的產業性利潤,也彌補了構建休閑農業付出的經濟代價。
上述城郊類型為主模式、農家樂主導模式、功能主導模式以及審美與經濟整合模式,結合河南省的鄉村旅游特點,在部分地區進行了推廣和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開發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如扶持不力、監督層次低、管理不規范、消費群體欠缺等,對此,有必要探究更新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采取相應措施,進一步促進農業與河南省內旅游的高效整合。
對某一城區而言,休閑農業旅游園區,應當具備一致性的布局構架,才能協調好各種農園的空間狀態布局;對某一具體的園區而言,要設定適宜的服務涉及面,才能緩解劇烈的農園之間競爭現狀,提升休閑類園區的整體性收入。城區中的這類園區,數量應當適中,并具備獨有的農業魅力。
在這一層面上,河南省可以參照每個鄉村設置一個農園的新穎模式,集合起局限性的農用資源和成本,全力構建少數特色化的精品類觀賞項目。在構建這類模式的程序中,有必要整合河南鄉村的文化類背景、農作物的產出基地、生態模式及文化模式的旅游產業等,并串聯起主體性的幾個風景點。
多數發達區域的休閑農業,都無法脫離政府的扶助作用。這是由于休閑農業的綜合層面效益凸顯,同時,又難以去除自身的弱質特性,在整體的競爭范圍內位于劣勢位置。政府只有高效安排休閑農業的運用資源,才能規范這種市場,推動新模式農業的健全與進步。在扶持的過程中,要側重設定規劃、執行便利性的優惠措施、完善休閑農業的規范原則等,保護好鄉村經營者的切身利益。
目前,河南省內休閑農業的資金融匯途徑,包含了如下類別。第一種是用于構建基礎性農用設施的建設類型資金。在這種途徑上,最好設置專門性的融資,側重休閑農園道路、水電等層面的投入。第二種是用于吸引經營類企業的融資,這包含了農村土地運用、財政或者稅收層面的優惠性融資,目標是吸引更大層面的資金投入。第三種是用于鼓勵本省農戶的融資。這類融資的金額,主要用在改造旅游接待的各類設施上。要鼓勵農戶運用土地或林地的權屬、固定模式的資本、農用技術等來參加融資,構建渠道多樣的融資措施機制。
要規范對休閑農業的治理應當設定與省情吻合的規范類措施系統,設立出示范的驗收指標和園區質量的評判標準,促進河南省內的休閑農業快速規范化;要落實好對每種園區的等級評價和年檢措施,以便保證休閑類旅游農業的深入進展;要嚴格約束好大中型休閑類項目的批準流程,避免這類項目背離產業的屬性,而朝著純娛樂的屬性發展,防止少數經營者選取投機的開發措施。此外,有必要將休閑農業整合到環保的監督系統中,降低開發流程中的破壞。
鄉村的農業類型生產,不僅制造了多樣性強的農產品,還提升了本區域的景觀效益。例如:農作物的栽種,有助于凈化區域空氣、維持水土、供應宜人的鄉村美麗景物。然而,在傳統層面的農業交易中,這些效應都無法展示,造成了農業效應的某種浪費。本地的政府,可以設置專用的休閑農業培訓科目,對層次不同的參加經營者予以訓練,要注重培訓程序的針對特征。可以印發休閑農業的知識小冊子,供村民來學習,提升他們對新模式農業的認識。
省內的村民在參加休閑農業的過程中,是否可以獲取收入,是判定新模式農業科學程度的核心尺度。要保護省內農戶的經營熱情,首先,需要有序協調。村委會等位于基層的部門,要協調投資方和省內村民的關系;在構建一種休閑農業項目的起始階段,就認真采納村民的建議,維護他們的知情權利和發言權,保證農戶和開發者妥善協商。在安排利益的流程中,村民可以運用自有的土地來參股,適當轉化勞動力的實際形式,政府要確立起保護這部分農戶利益的途徑。
近些年,旅游業發展迅速,休閑農業也是其中的側重部分。在城鄉生活富足的形勢下,為了提升休閑層次的需求,運用農業的優美景物條件和生產層面條件,發展起了休閑和觀賞緊密結合的農業經營。在體驗休閑農業旅游的時候,游客能夠觀賞和采集農作物、體驗鄉間生活、享受本地的風土情趣,還可以整合食宿與游玩。因此,探索構建與河南農業發展狀況吻合的休閑農業模式,可以推動旅游與農業的深層次整合,提高鄉村經濟發展水平,促進河南省經濟全面發展。
[1]劉社,張發民,張承.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1(03).
[2]帥婭娟.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05).
[3]趙航.休閑農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12(05).
[4]安新華.河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的基本原則與戰略思路[J].農業考古,2010(06).
F327
A
1005-5800(2013)11(a)-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