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迪
【摘要】 教育有了心理學的理論作為指導,教育實踐就能把握正確的方向,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 心理效應 成就動機 霍桑效應
【中圖分類號】 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2(b)-0255-01
1 “成就動機”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假如有人讓你在一個無人的屋子里獨自一人玩套圈游戲。你可以自由選擇起點位置。你是選擇距離目標很近的位置,百發百中?還是選擇距離目標很遠的位置,鮮有套中者?還是選擇距離目標適中的位置,約有一半次數套中目標?
距離很近,絕對不會失?。痪嚯x很遠,則別人也成功不了,自己也不會失敗而被別人小瞧。相反你選擇了最后一種,則表明你是一個成就動機很強的人,你不斷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域內挑戰自己、追求可能的成功。
而對于一所初中校而言,每年的中考成績是檢驗該校教育教學質量最直接有效的途徑。那每次月考習題難度的設置就是一項很有學問的考驗了。我以去年(2011年)中考幾科為例來具體說明這個問題:今年我校中考考得較好科目為歷史、英語,幾項具體指標均位列包頭市第一,而語文、數學學科幾項指標在昆區排位也不是特別理想,這兩科幾次期中及月考測試均分及試題難度如下表1示:
這兩科幾次考試試題難度系數有一個很好的規律可循:即難度系數均在0.3-0.4之間,屬于難度系數居中,不大不小,且越接近中考試的考試難度系數越低,使學生有一個較好的心理預期及暗示,越臨近中考我的成績越高,這說明我這階段的復習卓有成效。(如表2)
這兩科的難度系數第一個特點是語文學科有點低,將近0、3,而數學學科有點高,基本在0、4以上,且沒有一個系數的逐漸降低的過程,這樣對學生應考狀態無明顯幫助。
2 “霍桑效應”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霍桑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芝加哥郊外的一家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這個工廠設備先進,具備良好的娛樂設施、醫療及養老制度,但工人們仍然感到憤憤不平。于是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一個由心理專家參加的多方面專家研究小組,在該廠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實驗初期沒有任何進展,后來,工廠增加了車間照明,調整了工間休息等,工人的生產效率穩步提高。
分析發現,致使生產效率提高的真正原因是參加實驗的工人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而加倍努力地工作,促使生產效率的提高。
隨著我校辦學聲譽的不斷提升,學校班級數目逐年增加,班容量漸漸超額,隨之產生的問題就是:各科任教師的作業批改量漸漸加大。鑒于此,針對作業的布置及批改諸事宜并達成以下共識:
2.1 關于教師布置作業的規定
1、每節課給學生預留10--15分鐘課堂作業時間。
2、家庭作業當堂布置,不允許在自習課布置家庭作業分層次布置作業,題目典型,難度與量適中,讓所有學生均學有收獲。
3、語文大作文每兩周布置一次,同時要有適量的隨筆、小作文 英語書面作文每學期不少于十五篇。
4、非畢業年級政治、歷史、地理、生物作業當堂完成,不布置書面的家庭作業。
2.2 關于作業批改的規定
1、教師批改學生作業的次數英語、數理化、畢業年級政史地生不得少于17次;語文作文批改次數不少于6次。
2、教師批改作業時,應做到:
(1)反饋及時:批改后的作業應在下一節課之前返還學生,時間過長,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就失去了作業本身的價值,從而影響到課堂效率
(2)反饋信息量足:教師批改作業不能只有簡單的對錯號,應給每個學生的作業認真批改,所以每份作業除了有常規的對錯符號和日期之外,還應有對學生作業的簡單評價
(3)校正措施得力:教師在進行作業批改時,應對上次作業的改錯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否則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變成遺留問題會影響到后續學習。
參考文獻
[1]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劉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