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龍
【摘要】 一個班級只有在年復一年的文化積淀與行為堅持中才能不斷前進。我相信,一個有追求、有格局的班主任,必然會一天一天超越昨天,在學生和自己的生命里留下三年永恒的記憶,而這一切也必將是學生和老師此生不可重現,無法復制的生命傳奇。
【關鍵詞】 班主任 學生 班級
【中圖分類號】 G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2(b)-0252-01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每當一批學生離去,班主任又會迎接新的陌生,繼續著對新生習慣的培養和心靈的塑造。對于大多數初、高中班主任,循環周期多為三年。在這三年的輪回里給學生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憶?又給自己留下多少難忘的經歷?十多年的班主任實踐讓自己內心產生些許感觸,雖然還不成熟,但仍然愿意談出來和大家共同探討。
首先,積淀文化,鑄造班級靈魂。
2006版《亮劍》里,李云龍這樣闡述中國軍魂: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么?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和性格,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同理,作為一名班級管理者,我們是否給自己的班級注入了靈魂?所謂的班級靈魂既是班級文化,也是滲透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引領學生成長的思想。這種傳統和思想的形成不能靠生搬硬套和盲目借鑒得來,必須由班主任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一點一點積淀,而且必須與時俱進,否則就會失真。在“修為文化”中我們提出“人才”兩個字“人”排在“才”的前面,所以真正的“人才”必須德才兼備,不能成為“庸才”更不能淪為“蠢材”。這些指導行為的班級準則類似于校紀班規又高于校紀班規,而且是切身體驗所得,沒有教條主義,因而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集體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將“被動約束”轉化為“自覺維護”,大家都特別珍惜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
班級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因為時代在發展,觀念在轉變,不同的學生必然會有不同的創造,但班級建設卻始終一以貫之。持續為之,必將形成班級傳統。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言“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班主任究竟用什么來引領自己的學生,應該就是一種思想的傳承。眾所周知,香水的5%在于配方,而教師的5%在于思想,但恰恰是這5%卻決定了品質。班級建設是充溢著傳承與引領的一份基業。
其次,傳承行為,過程孕育成果。
班級文化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力取決于學生對文化的執行力,歸根到底還在于每一位同學的行動力。積淀文化需要思考,傳承文化需要行為,而且是持之以恒的行為。學生創立了“榮譽銀行”,將每一位同學有價值的行為轉化為榮譽分值“存入”榮譽銀行,以此來反映各自的道德修養、努力程度和進步狀況等等。當榮譽意識根植于學生的內心深處,榮譽的體現就無須用外在的分值,也無須是別人考核,而是作為個人文化的一部分,作為自我管理的重要內容。這是一種先“發于外”后“省于內”,再由內而外的成長過程。
與之相配套的是班里各團隊的榮譽考核。個人進行榮譽考核,團隊也按照團隊成員的榮譽平均值確定榮譽等級,分別命名以軍、師、旅、團、營、連、排建制,并以雄鷹、猛虎、野狼、獵豹等名稱體現該團隊特色。總之,通過各種有意義也“有意思”的方式讓班級的各項活動不流于形式,變成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團隊價值的體現和內在的驅力。在這種影響下,無形中讓班級管理“大起來”,在一定意義上拓展了班級規模,也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具備了過硬的能力,開拓了內心格局。
第三,軟化管理,強化主人意識。
老子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說最好的管理者,能充分調動大家進行徹底的自我管理,即“無為而治”。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一定達到“太上”的最高境界,但一定要軟化班級管理。讓每個人都負起責任,自覺管理,無形管理。健全的管理體制看似更加嚴格,實質上卻是對生硬管理的一種軟化,因為無形中有一雙眼睛在盯著自己,時刻有來自身邊的約束力,自己也同時在約束著別人。久而久之,自我管理能力自然提高,責任感也隨之增強,這樣的“管”目的是為了“不管”。
在健全班委管理體制的同時,還致力于讓每位同學都感受到集體的每件事都和自己“有關系”,自己就是班級的主人。例如每當有同學感悟并總結出大家公認的“名言”,就書寫在黑板大家共同分享,教室里懸掛的是自己的名言,成長中踐行的是自己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讓不同的同學看到了不同的希望。許多時候,換個角度,往往別有洞天。
第四,俯身學習,成長引領傳奇。
《中庸》里有這樣的觀點:射猶君子,射之不準,反思自身。每個人都有一扇只有自己從里面才能打開的改變之門,如果學生關閉了他的心門,排斥我們、拒絕我們,那么我們再好的方法都是無益的。要想改變學生,首先改變自己;想要改變自己,要從學習開始。齊魯名師鄭立平先生說,一個不學習的老師最終只會變成平庸的老師。而一個平庸的老師,越敬業對學生的傷害越大。因為他帶來的是一種壓力、一種束縛。在學生成長的同時,班主任老師更應該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潛心學習。如今早已不是“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的年代,事實也證明:死水養魚,再用心也不會太大;閉關鎖國,再發展也不會太強。所以,我們再也不能做那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直到把孩子教到再也不愿意學習,孩子也就畢業了”的老師。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事實上,我們每個班主任都是王子,在自己的王國里,想種花種花,想種草種草。只要我們想開花,那么我們找一片土地,哪怕只有一點點土壤和水分,也可以開出自己燦爛的花朵。而如果我們和學生每個人都把自己開成一朵花,那我們所到之處就會是整個春天。
當然,手指能指出月亮的位置,但月亮卻不在手指上,一個優秀集體的創立不可能朝夕可成一蹴而就。即便是年年歲歲花相似,可畢竟歲歲年年人不同,一個班級只有在年復一年的文化積淀與行為堅持中才能不斷前進。我相信,一個有追求、有格局的班主任,必然會一天一天超越昨天,在學生和自己的生命里留下三年永恒的記憶,而這一切也必將是學生和老師此生不可重現,無法復制的生命傳奇。